“霾”之五要义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霾”之五要义_第1张图片

灰败的天空、高科技的电子光

戴着防毒面具的人们

这是经典科幻电影里的末世


10年前的我们无法想象的是

除了末世没有出现

其他,都应验了


大气“国十条”,十二五的措施,十三五的要求

政府为了治理大气污染不遗余力

在国十条的收官之年,最后最关键的两个月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

悬在全国几乎所有发达地区上空的哥斯拉


“霾”


请叫它“灰霾”

要义之一


请不要叫它“雾霾”,和“霾”在一起,"雾"会伤心

雾,是落在地上的云,飞入空中的水

美丽干净,姿态万千

雾的湿度大于90%,能见度不到1公里

“霾”之五要义_第2张图片这才是雾,是中国式诗情画意的必需品《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1月 摄影/徐建华

穿行其间,肌肤会舒畅,衣襟会打湿

嘴角会情不自禁地上扬

你想扑进它的身体里

想要深呼吸,把甘甜的它吸进胸腔

雾里的花更娇嫩,姑娘更水灵

小伙子似乎也变得温文尔雅、含情脉脉了


但是,现在我们几乎不再敢指认谁是雾了

空气里的有害细颗粒物实在太多

“霾”之五要义_第3张图片万里无云的日子里,不是没有蓝天,只是蓝天在灰霾之上。《博物》2014年12月

这才是灰霾天气

它的湿度小于80%,能见度低于10公里

悬浮在空气里的主要有:

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可挥发有机物、粉尘、矿物质、重金属

这里面的物质,哪种是有利于健康的?

你还想扑进去深呼吸吗?


灰霾之所以让天空变灰是因为粒子的直径

可见光的波长在0.39—0.77微米

与其波长粒径相似的颗粒物

最容易对光线的传播造成影响


形成灰霾的空中悬浮粒子大多直径小于10微米

其中PM2.5就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PM1为小于1微米

已经极为接近可见光的波长


加上灰霾最多可以达到10千米的厚度

有了这层被子,还想见到蓝天?

阳光表示障碍太多,任务太过于艰巨


徒劳的咳嗽

要义之二

“霾”之五要义_第4张图片图片来自网络


进化给了我们的身体强大的防御机制

浓郁的鼻毛和鼻腔的粘液

能够将90%的PM10以上颗粒都清扫出去

这包括了大部分自然产生的灰尘、扬土


呼吸道黏膜上布满10微米长的纤毛

它们不停地高速摆动

不断将PM10到PM2.5之间的颗粒推出体外

这就是为什么你在吸入了粉尘后会不断咳嗽的缘故


但是进化没有料到人类的创造力

就像网眼过大的筛子,无论纤毛们多努力

PM2.5以下的颗粒无法被它们捕获、清扫出去

但纤毛还是感到有不明物体非法入侵

不断在徒劳地做着排出的动作

因此在长期的灰霾之下

很多人会徒劳地干咳,却什么也咳不出来


大多PM2.5以下的颗粒最终滞留在了肺泡中

一些PM1以下的极小颗粒甚至可以穿透肺泡血管

直接进入血液


再想想灰霾的主要成分

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可挥发有机物、粉尘、矿物质、重金属

你希望它们在你脆弱的肺泡里安家

或是进入你的血液循环吗?


二次生成

要义之三

“霾”之五要义_第5张图片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12期


灰霾的主要组成部分PM2.5的形成其实非常复杂

它的来源可分为

一次源(直接排放)和二次源(二次生成)


一次源可分为自然界排放和人为源排放

自然排放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海浪飞沫、生物来源等

人为排放源包括: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颗粒物、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厨房烟气等


但是一次源并不是PM2.5的最主要来源

二次源形成的PM2.5粒子贡献率可达60%~80%

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

通过多种化学物理过程产生的二次细粒子

此时的大气已经变成一个

活跃而极端复杂的反应熔炉

科学家仍然没有最终清晰知道具体的反应过程

但我们仍然可以知道


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氨(NH3)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比如多环芳烃等

都能够在大气中被氧化产生

硫酸盐、硝酸盐、铵盐、

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还记得吗?

这些二次生成的细粒子

正是大气中PM2.5的重要来源

并且,没有哪个你是想呼吸进你的身体里的


知道这点至关重要

由于污染来复杂多,成分复杂,化学过程极端复杂

它告诉了我们治理灰霾的难度

和找到主要责任方的困难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罪责难逃


因此治理灰霾

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工程

也许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出牺牲


等风来

要义之四

“霾”之五要义_第6张图片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11月


这是一张极为有代表性的照片

2013年3月4日至17日全国两会期间

摄影师在天安门广场的同一位置连续拍摄14天

得到14张场景相同的照片

然后把这些照片拼接在一起得到一组画面

画面被分成14份,展现了14天的天气状况


有强劲北风来的时候,霾就被吹走了

第二天基本就能期待蔚蓝无边的天空


而在持续静稳少风的天气条件下

污染物不易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

通过上节复杂的化学过程产生二次颗粒物的积累

渐渐,人们就能够感受到

天空一天比一天灰沉,灰霾越来越厚


对于北京的人民

最糟糕莫过于来的是温和的南风

将河北山东的污染物轻轻地送到京师

又被雄踞北方的燕山山脉

和扼守在西的太行山脉阻拦

加上北京自己的贡献

往往会导致爆发性的严重灰霾天气


很难想象,21世纪的今天

我们有时仍然像古时候祈雨一样

祈求上天来一场强劲的北风

吹散头顶的灰霾


但是吹散不代表治理

从2011年灰霾开始受到全国性的关注到现在

真正解决灰霾问题,任重而道远,却偏偏迫在眉睫

如果可以,没有人愿意再忍受七年


源头减排

要义之四

“霾”之五要义_第7张图片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1月 摄影/邱会宁


世界上并不是只有我国遭受过这样的大气污染

伦敦和洛杉矶都曾经是重灾区

他们对大气污染的有效治理

无疑给了我们经验、信心和更大的难题


20世纪40、50年代的伦敦烟雾事件

主因是燃煤导致的煤烟型污染

紧随其后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主因是机动车尾气导致的复合型大气污染

它们的主控因素都比较明确

而我们面临的是比它们都要复杂的综合问题


我们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创造出经济奇迹

从几乎隔绝于世界经济到现在全球GDP位列第二

同时,我们也把发达国家经历的

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大气污染历程

迅速压缩到当下阶段集中爆发


燃煤、机动车、工业排放

多类型污染、高负荷共存

从没有哪个国家有经历过的这么复杂难解的局面

并且,由于大气里各种污染物浓度都过高

大气所能容纳每种污染物的能力降低了


也就是说

我们需要比发达国家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


我们能做的只有从源头开始控制

控制致霾重点污染源:

燃煤、机动车和工业排放

控制二次成霾的气体:

SO2、NOx、NH3、VOCs等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提出了十条措施力,简称大气的“国十条”


里面明确对政府提出要求:


到2017年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

京津冀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

长三角下降20%,珠三角下降15%

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

60微克/立方米左右


现在是2017年11月,已经到了收官之年

11月和12月,北方供暖开始

是灰霾现象最频繁的时间

是否能够达到国十条的要求,我们拭目以待



!口罩!

要义之五

“霾”之五要义_第8张图片

摄影/吴皓

在蓝天保卫战成功之前

在永别灰霾之前

我们作为个体

除了尽量使用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车

尽量绿色出行

最最最最重要的是


不要以为7年了,自己的肺已经适应了灰霾

不要以为,你现在没有反应就是永远没有反应


在你没有进化成另一个物种之前

灰霾天气下出门不要忘记

带!口!罩!

你可能感兴趣的:(“霾”之五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