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硕士毕业后纷纷选择出家,是看破红尘还是逃避现实?

位于海拔980米高的四川省达州市仙女山云海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原来的建筑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没有山门,仅有一座所谓的大殿,简陋的僧侣住舍和四个住寺僧人,直到三十几名高学历人才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平静。

博士硕士毕业后纷纷选择出家,是看破红尘还是逃避现实?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吃斋、念佛、清修;中科院,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桥梁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交通专业博士生,法学专业硕士……。他们多人毕业名校,曾是大学老师,是银行职员,是医务工作者,是武术教练,似乎与僧侣不沾边,却选择一起“出家”,原因也是几乎相同:没有人承认是因为“避世”选择出家,而是对佛学文化很感兴趣。

博士硕士毕业后纷纷选择出家,是看破红尘还是逃避现实?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来到云海寺的那一刻起,站在长满青苔的石阶上,他们把所有的寺庙事务都视做修行,自己动手改造寺院。换下法衣,穿上短褂,扛上工具,出钱出力,背沙子、和水泥,在原来的废墟遗址上,合力劳作,通好水电,修好破败的禅房,筑好寺院门前的路。为了解决日后父母尽孝的问题,他们还打算在寺院旁建一个供父母居住的生活区,用计划成立扶助金,保障父母的晚年生活。

博士硕士毕业后纷纷选择出家,是看破红尘还是逃避现实?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群本该是世俗社会里的精英,却来到这个远离城市的喧嚣,隐匿在山顶的寺院潜心修行,这种想法注定不能被家人接受:好容易读完大学,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却告知家人要出家修行,无疑于在父母心口“插上一刀”。

博士硕士毕业后纷纷选择出家,是看破红尘还是逃避现实?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云海寺内的僧人里,年龄最小的法师在专科毕业前,留给父母一张纸条后独自来到云海寺。期间父母和亲戚来过几次,劝他回去上班,参加上班的培训,但每次劝说都无果而终,含泪离去。

博士硕士毕业后纷纷选择出家,是看破红尘还是逃避现实?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来到云海寺成为僧人,放下自己的专业,忘记自己曾经的职业。他们平时白天上午坐禅念经,下午一起打扫卫生,空闲给菜园子浇水施肥,晚上继续研究佛学。但这里的“学习”环境宽松,没有多少压力:每位师父和常住居士都要有自己独自的功课,自行选择相应的功课,在规定的数目里自行安排学习进度。

博士硕士毕业后纷纷选择出家,是看破红尘还是逃避现实?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生活简单,条件简陋,香客很少,但环境清幽,对立志修行的人而言,这份远离尘嚣、少欲而知足的生活,正是他们静心清修的理想之地。油灯衲衣,禅坐礼佛,为什么念了这么多年的书,现今却一门心思皈依佛门,坐在灯下虔诚翻阅佛经呢?

博士硕士毕业后纷纷选择出家,是看破红尘还是逃避现实?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出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考虑家庭、父母、世俗的问题;但出家又是一件容易的事,六根清净,清静柔软,悠容自在,内心清静自在,晨钟暮鼓生活。无论是为了拒绝尘世的烦恼、逃避社会的压力,也无论是为了升华的普罗众生,个中真正的原因和滋味只有自己明白。

博士硕士毕业后纷纷选择出家,是看破红尘还是逃避现实?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选择皈依佛门,在云海寺的师傅们看来并非逃避,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计划寺院建设完备之后,打算每年实行三个月的闭关,三个月的安居,这样,云海寺的僧人们在一年里,会有半年时间可以用来精进修行。

但是,博士,硕士,本科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他们在学术上的勤奋和成绩值得肯定,但很多人读了十几年的书,离开学校、离开书本,他们的缺乏基本的人情世故处理能力,抗压能力弱。重点院校毕业的文凭并不能做终生的“护身符”,如果不理解社会竞争的意义,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博士硕士毕业后纷纷选择出家,是看破红尘还是逃避现实?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社会对于他们的回馈却没有到达理想的满足,由最初的在佛法里寻求安慰,到内心的梦想破灭,直到厌倦了喧嚣、繁华的生活,选择宁静的寺庙,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寻求内心的一种宁恬。世人的看法,无言的答案。

博士硕士毕业后纷纷选择出家,是看破红尘还是逃避现实?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清晨,钟声扬起,朝霞渐渐染红云海寺半腰的云海,僧人们又开始紧张而充实的一天,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坚守信仰,是这三十多名高学历僧人最可贵之处。

博士硕士毕业后纷纷选择出家,是看破红尘还是逃避现实?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生路漫漫,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和权利,在面对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时,有人会选择逃避,有人会选择迎难而上。但是,为了自己内心的清静,选择自我远避,是不是对家人,对生活不负责的表现?围绕着静伫在山巅之上的云海寺,云海里没有回答,充满争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博士硕士毕业后纷纷选择出家,是看破红尘还是逃避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