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观 | 你们都骂的买票房这件事,我不敢苟同

腾讯娱乐专稿(文/大宝剑)


《叶问3》涉嫌“买票房”这事搞大了,天天上热搜。


娱乐观 | 你们都骂的买票房这件事,我不敢苟同_第1张图片


“买票房”对吗?看上去是不大对的,不应该赞成。但是,它到底错在哪呢?


对“买票房事件”的声讨,主要集中在几个层面:一、它制造了虚假的票房和上座率。二、它误导了影院排片和观众看片。三、它是不公平竞争。四、它扰乱市场秩序。五、它会导致整个电影行业垮掉。


首先,我们研究下什么是“票房造假”。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没有人为某部电影买单,但是它的票房数字很好看,或者大家都在为这部电影买单,但它的票房数字很难看,票房数字和花的钱没有一个真实的反应,这是票房造假。花了真金白银买了票,那么这个票房数字就不应该被定义为是“假”的。


“上座率”的概念也是一样。它统计的实际上是卖出了多少票,而不是有多少人坐在影院里。举个例子,某一场电影放映,有80个座位,实际卖了80张票,那么它的上座率就是100%。不管这一场是80人来看或是8个人来看,还是一个人都没有,这并不影响所谓的“上座率”。


那么,有人会问,买票房是否会误导影院排片呢?答案是,当然会啊!但问题是,买票房是否需要为“误导影院排片”负责呢?


电影产业基本上还是市场经济主导,作为发行方,它的出发点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影院多排片,说起来,“误导影院为它这个片子”多排片,这简直就是它神圣的使命呢,而且,一个尽职尽责的发行方,“误导”的影院越多,它越成功,也越值得被人尊敬。前提是——不能犯法。


而站在影院的角度,去观察真实的观影人次,识破发行方的种种花招,做出有利于影院利益最大化的排片,也是它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使命啊。发行方和影院就是这样一种“见招拆招”的相爱相杀。


在市场经济中,从来没有听说,一方要老老实实的把自己的底牌亮给对方的。真实的“市场经济”从来就是你误导我,我误导你,大家各展招数,从而一齐提升自己的业务本领,再共享人生繁华。


在“误导观众”这一点上,情形稍显复杂,广告法规定,“商家不能做虚假宣传”。但是,要定义一部电影是否在做虚假宣传,恐怕很难。电影宣传里的那些溢美之词恐怕比“买票房”要过分得多吧。按道理说,这个只在业内传播的票房数字到底能对普通观众带来多大的误导呢?我觉得,不会比其它方面的狂轰滥炸式的夸张宣传所带来的影响更大吧。


从同行的角度看,很多人觉得,“买票房”是不公平竞争,是在搞倾销。看上去,这的确值得焦虑,但如果“买票房”对影院排片的引导,并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大,那么它到底算不算“不公平竞争”?这恐怕还是需要更多的数字,更多的调查来说明。


更进一步说,如果“买票房”是不公平竞争,那么买断媒体版面呢,买断公交站牌呢,这算不算公平竞争呢?那些超级大片天天上头条,小片连新闻都上不了,这算不算公平竞争呢?将“买票房”斥为不公平竞争,恐怕有失简单。


另外,我认为“扰乱市场秩序”亦是一顶特别可怕的高帽子,每次见到这个词,内心的感受就是“一切不必再辩,认输吧”。我们对“扰乱市场秩序”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边界,文首提到的一系列现象,如“综艺电影”“电商低票价”几乎都能被扣上“扰乱市场秩序”的帽子。甚至,写一篇负面的影评,都有可能被戴上“扰乱市场秩序”的帽子。


目前,我很难判断买票房是否“扰乱市场秩序”。然而,至少有一点可以提,“买票房”并非从2016年开始,至少在两年前,这在业内就已经有多次这样操作的意思。如果它真的扰乱市场秩序,那按理说,电影市场应该一年不如一年,但事实是,电影市场在这两年继续高速发展,眼看着就要超越北美市场了。


除此之外,“资本的炒作会让整个电影行业死掉”的说法也有人提到。这是一种特别高瞻远瞩、居安思危的想法,在电影行业出现很多次了。“综艺电影”被推出的时候,电影人也是一片哀嚎,“拍电影的干不过搞综艺的,以后恐怕没有人拍电影,都会去拍综艺吧”。人云亦云。如果资本运作这么成功的话,大家都不去好好拍电影了,资本一运作,一包装,一买票房,不就行了嘛。


这种担忧和鲁迅说的“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有类似的想象力。它犯的一个逻辑错误是——把一个个例推广到整体身上。类似的说法我们听过很多,“如果每个人都跟你一样,那这个公司、国家怎么办?”事实上,这种担忧从来不会发生。


娱乐观 | 你们都骂的买票房这件事,我不敢苟同_第2张图片


《叶问3》在资本上的运作能否成功还不好说,它通过这种方式弄成了,也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会这么去做,另外,要相信,我们社会在金融层面和资本层面上的监管,绝对是不会比电影层面弱的。


总之,“买票房”对这个行业是有影响的,一方面,它相当大的刺激了电影消费,强力拉动了电影的内需。另一方面,它又逼迫每家公司都投入重金来做这样的宣发游戏,开启了电影发行的军备竞赛。


最关键的在于,举手反对一件事,更多的应该是从法律和公理的维度,在市场经济和游戏规则的层面下来考量,而不是从自己内心的焦虑不安以及眼里的不忿不爽出发。因此,我并不是对这件事本身有任何支持的态度,只是认为对于它所产生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做更充分的调查研究,收集更多的数据,而不是简单的做一个感性判断。这样才算真的关心我们的电影发展吧。


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娱乐观 | 你们都骂的买票房这件事,我不敢苟同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娱乐观 | 你们都骂的买票房这件事,我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