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小米增长乏力,华为、OPPP和ViVo相继赶超,小米要走下神坛了吗?
今年,小米将会面临多个不愿面对的事实,继老对手华为以销量超过1.3倍、销售额将接近2倍一骑绝尘将之甩开之后,中国市场另外2个低调狼性双子星OPPO和ViVo也将在销售额上实现超越,更甚至达到其1.5倍。
在2015年,华为手机的销量将会铁定超越1亿部,向1.1亿部迈进,而小米实现8000万部很有难度,两者的销量差距已从去年的1千万部拉大到3000万部。
而且,今年华为的产品平均均价大幅提升,在1000—2000元价位,不仅通过荣耀获得优势,而且在2000—3000元价位,以及3000元以上价位都取得了不俗成绩,占据较大优势份额。如超过3000元Mate7已经销售超过650万部,形成对比的是,小米在2015年的平均均价在向下,走量最大的红米部分产品价格下到499元,今年两者销售额差距将接近2倍。
低调的OPPO和ViVo也迅速超越上来,在增长速度上它们大幅领先,这两个品牌今年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70%,各自销量将达到5000万部,与小米的差距大幅度缩小。OPPO、ViVO和华为一样,都是在国内能够在2000~3000元之间,以及3000元以上价位占有优势。在2014年的它们的产品均价在2000元左右,在销售量追平的情况下,平均价位更高的ViVO和OPPO,2015年的手机销售额将超越小米,OPPO的销售额甚至将会超过小米的1.5倍。
综合实力是王道
在OPPO和ViVO的运营中,把“产品、推广、渠道”这些商业成功的基础元素扎扎实实做好,做到了业内领先,注重产品设计、注重推广和品牌力打造,其领导者虽然接受采访以及在大众媒体露面的机会极少,却注重狠抓产品的设计,追求极致美学。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有太多的浮躁,也有一些企业靠吸引眼球来经营,但真正笑到最后的还是内功积累深厚的企业。
华为与ViVo、OPPO,一种是厚积薄发、信奉技术至上,一种是把传统打法做到了极致、步步紧逼,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经典商业规律的信奉者,注重产品力和品牌力的打造。只有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三者都做好,才能成为真正的王者。只把其中某点做好,如只注重营销,却不注重产品、或者产品力弱的,终究还是要败给三者都做好,综合实力强的企业,这也是华为、ViVO和OPPO胜出的原因。
小米面临的五大挑战
1. 换机潮红利收尾竞争更加激烈
过去因为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的“换机潮”出现的庞大机会,加上昔日老大诺基亚(仅中国市场年销售就能超过1亿部)、摩托罗大、黑莓等传统大佬因为被苹果干掉,而空出了巨大市场,中国手机在过去几年享受这一红利,特别是小米快速反应最早享受了这一红利。
但是随着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的“换机潮”到了尾声,以及空余市场被大家抢占的差不多,市场将进入惨烈的零和竞争——“你多我少”的竞争阶段,竞争更加激烈,市场集中度更加明显,缺乏实力的小品牌,将很容易被淘汰
2. 媒体红利减少
在过去几年发展中,小米享受了媒体传播的红利,这些传播红利带来的广告传播价值将很在像过去一样获得、享受。
媒体总是喜欢关注焦点,关注“新”、“热门”的企业和人,在过去几年里小米的一举一动,都引发了媒体的报道,以及一些企业的热捧,而小米内部人士也一直在为积极上头条而努力,不停的制造着各种新闻,而很多人正是因为这些报道知道小米、关注小米,进而购买小米。
而今天,当媒体有了新的关注焦点,小米能够享受的媒体红利自然会减少。另一方面,小米过于过于高调的传播,或许会引后续的负面效应,影响销售。
3. 消费者认可度降低
在创业伊始,小米以高性价比脱颖而出。雷军个人魅力作为热点的光环效应,为小米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占位和认可度,但是随着竞争对手的逐渐强大,不断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无论产品的竞争力,还是发展的速度、关注的热点上,都取代了小米昔日的地位,这种认可度下降直接影响了销量。
4. 内部员工心态转变
当企业的发展出现变化时,也会使内部员工心态发生变化。一方面,当高增长变为低增长,甚至下滑之时,员工的信心发生变化,是否接受这种变化,犹如过去一直高歌猛进的打胜仗,突然开始遇到强力阻击之后,士气必然会受影响。同样,当习惯了过去高增长,面对这种变化是,必然会有对于信心的冲击,心态上如何进行调整,也是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过去高速增长时,被掩盖的很多问题,也会变得突出和明显。在高速增长时,企业过去一些内部问题,会在业绩增长时,被成绩所掩盖,一旦业绩出现变化时,这些问题就会凸显出来,这是很多公司都会遇到的情况,发展好的时候一切都好、都OK,一旦出现问题了,就一些矛盾显现出来。能否调整好员工心态,重新激发员工的战斗力,是小米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
5. 业务发展受影响
2015年初,雷军抛出了好市多概念,会员消费的模式。小米业投资了众多领域,可以通过手机来构建小米的会员,然后形成链式消费。
无论这些领域发展怎样,都要面对一个事实,这些延伸消费都依托于手机所产生的消费者,目前投资的领域还没有出现达到手机高度的产品,不能承载起第二个引流大单品的效果。
所谓的学习好市多模式,仍然需要一个核心主力单品构建起会员的基础、基石,才能形成其它的延伸消费,但是如果主力被攻击,这些还没有独立,形成较强自我供血的延伸产品无疑将受到冲击。
小米的三大核心问题:心态、形象、产品
小米表现出的问题,最终都能归结为心态、形象和产品这三大核心问题上来。
心态上,要适应企业的“新常态”。如同我们的经济进入一个新常态一样,企业也会不断进入新的阶段。企业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竞争对手也不可能永远都是过去的状态,要正视对手的变化,而不是通过否认来掩盖事实、最终欺骗的只有自己。
企业,要客观的看待变化、看待竞争对手,去调整,强化、提升自己的不足之处,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企业要学会适应变化、拥抱变化,并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市场就是如此,竞争者和领先者不断上演座次的轮回。
形象上要进行重塑。在今天,小米已经在业内获得了较高的地位,过去早期的极端形象推广方式,已不适合今天,企业不一定非要通过撕逼才能生存、发展。出格的宣传能获得一部分用户,同时也会失去一部分中高端用户。小米在中高端市场的进攻实力,除了产品的不足以外,也和形象塑造有关。与其这样,不如通过提升产品的品质,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溢价,华为的高端市场成功突围,靠的便是产品Mate7确实出众,产品是最好的广告。
产品上,要加强和给力。说到底,要改变着一切,小米需要拿出好的业绩,而业绩除了营销,更多的还在产品。小米一开始的成功突围,靠的就是产品的性价比,在当时具备极强的竞争力。而现在面对新的形势,同样需要注重这点。
要知道,消费者永远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永远都在选择更好的产品,特别在今天,商业正在进入消费者主权的时代,消费者比过去更理智、更加理性,特别对于体验感比较强的产品,他们可以很明显的感知,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拿出更强的产品力赢得消费者、赢得竞争!
商业的本质还是产品服务和品牌。无论企业最初是怎样获得成功的,但想要持续成功的状态,你最终仍需拿出给力的产品和服务,当然营销推广同样重要,但是在今天,营销推广手法都已经被对手运用的情况下,你能和竞争对手进行终极PK,还是要靠产品、靠产品说话。那些流传穿越时间的老字号企业,靠的就是产品力和品牌力,穿越时光、依然存在,就和那些长久屹立不倒的巨星一样。这是所有企业都要注重的!
客观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小米作为一个IT行业闯入手机行业的新人,敏锐的把握了难得的天时——功能机向智能机的“换机潮”,并对过去营销推广手法进行了整合(乔布斯的苹果发布会、媒体炒作、魅族的论坛、阿里马云的新闻营销)胜出当时的同行很多身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创造了中国手机业的一个传奇,这是无论怎样都不能否定的业绩,确实成绩不俗!
但是市场风云变幻,竞争对手在变幻,而小米的一些短板开始显现,主要是产品力的短板,小米的营销推广在业内还是领先的,但是在产品力上确实存在不足,于是与综合实力更强的华为(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等综合实力都比较强)相比,就明显处于下风,而被后者超越,当然小米目前相对其它企业还有短期优势,但长期竞争就比较麻烦,毕竟现在除了华为以外,ViVO和OPPO也马上要实现超越了。
商业终究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的综合实力的PK,而不是其中某项,是系统优势的PK,只有综合实力强的,才注定是市场的大赢家!
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使自己不泯然于竞争对手,保持竞争优势呢?简单来说,一方面要修炼内功,改善商业模式,对产品不断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则要随势而行,合理利用时代赋予的机遇,简而言之,就是让创新和资本助力企业长青。
(本文转自公众号:i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