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区营收逆转
备受期待的iphone X将在11月3日全球开售,赶在之前,苹果发布了2017第四财政季度的财报。统计数据截止到9月30日的财报显示,苹果全球营收业绩再次创造新纪录。财报公布后,苹果股价盘后涨幅3%,市值突破9000亿美元。
最显眼的就是当季大中华区的营收,达到98亿美元,同比增长12%,终结了连续六个季度的增长下滑;此外,苹果强调,收入出现的12%增长,主要是他们在中国的个人电脑和服务业务收入,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从时间节点上看,iphone 8在苹果此次第四季度营收的贡献微小是事实,老款iphone降价引发的购机潮也是关键。那么,iphone 8系列与iphone X在更新的营收中还能有多少优异的表现?
苹果必须要改进营收结构了换言之,苹果还能靠iphone不断圈钱吗?
目前看来是可以的,长线来看,却显露着丝丝隐忧。
那就是对iphone系列产品的高度依赖。iphone在苹果营收结构中的比例一度达到70%左右,iPhone对苹果营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如果iphone失败了会怎么样?或者说,销售情况并不佳怎么办?
(iphone手机业务在苹果总营收中的比重变化)
Iphone 8在发布后的销售疲软可见一斑。从iphone 7系列起,用户对苹果创新不足就抱怨不停,iphone 8则又是一次挤牙膏式的微小升级,而iphone系列又是出了名的好用,坏处就在于想要刺激用户对新产品的购买欲望着实不易。
市场分析公司NewZoo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7.3亿部iphone正在使用中,这是过去十年苹果销售iPhone中三分之二的数量,超过80%的正在使用的iPhone是6系列。
良好的品控和售后,正是苹果新品iPhone销售疲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此时的苹果,正需要一个,极具突破性的产品。
显然iPhone8不是,那么iPhone X呢?
目前看来,iphone X反响热烈,可究竟还没人拿到真机,体验的优质与否将会直接影响这款产品的下一步销售情况。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供应难以满足需求,受制于上游供应链产能,iphone X的销售瓶颈来得更快,预约下单到入手,四到六周的等待期就是证明。接下来的销售,在于苹果能否稳定产能,更在于iPhone X品质的市场肯定。
长远来看,调整营收结构更加重要,苹果定位是科技公司,而不单是一家手机公司。
行业竞争与行业瓶颈
全球范围内,苹果与安卓的竞争中,优势已经渐渐失去。
如今的智能机市场,市场饱和化倾向越发明显,品牌竞争也更加惨烈。在世界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和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印度,苹果的份额已经不断被蚕食。
另一个原因则在目前智能机换机周期的缩短。时至今日,换机成本的降低和性能落后的加快,让智能机越来越有了快消品的性质。以手机换代为证,目前智能手机厂商的换代周期已经由一年缩短为半年,旗舰新鲜度保质期缩短。
这对每一个手机厂商技术创新的要求将会更高。此前有媒体报道,iphone X本来将是苹果与2018年推出的产品,从技术完成度的欠缺,以及产品供应链的短板看来,怕不是捕风捉影。
这进一步反映出,苹果面对的竞争压力。
受制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瓶颈,苹果需要做到的革新着实不易,也为安卓阵营的迎头赶上带来了机遇。
智能手机行业到了今天,已经很难说有什么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从2016的双摄,到2017全面屏的爆发,这样的“小技术高潮”,确实能够刺激很多用户的购买欲望,却也更让人怀念乔布斯那个所谓“颠覆”的时代。
针对又一度的所谓换机潮,盯着用户钱袋子的手机厂商,除了噱头,怕是得有更多的诚意。
智能终端的未来与新的产业布局
那么诚意何在呢?
用AI重新定义智能机,这或许是智能终端厂商的最大诚意了。iPhone X搭载的A11仿生芯片,在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大火的当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希望。
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最近公开表示,苹果公司将移动设备视为未来人工智能的主要平台。对苹果而言,从siri的规模应用积累的人机交互经验到长期前端科技研发的成果,将会是苹果的优势之一。
然而人工智能的应用面目前看来还是较窄,或者说产品设计及用户的想象力,还没有到达一个很高的程度。对普通用户而言,移动设备AI带来的体验差异需求,还有一段不短的探索过程。
其实,从苹果自己的布局也能看出端弥,对智能硬件、智能汽车与智能家居的早期投入,是转型涉足新业务的聪明选择。
智能手机业务带来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潮,从线上到线下,从虚拟到实体,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到切实的生产力提高,这才是一条稳定的发展之路。
还是那句话,苹果不是一个手机公司,而是一个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