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侠胡郁:科大讯飞技术灵魂人物 18年穿行于技术和商业 | CXO说

在这里探寻商业本质

品途商业评论


双面侠胡郁:科大讯飞技术灵魂人物 18年穿行于技术和商业 | CXO说_第1张图片


品途解读:科大讯飞作为技术创新商业化的探路者,创办18年市值超400亿元,其商业模式和发展思路对于当下人工智能界的淘金者颇具启示作用。


两个月前,科大讯飞一场“人工智能+”年度发布让人印象深刻,数千人规模的国家会议中心被围堵得水泄不通,余承东、周鸿祎、罗永浩纷纷捧场,足以折射这个时代对于人工智能的热情之高。


本周,发布会的主讲者、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走下舞台,与智东西进行了一次更为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话题从个人与公司成长路径横跨当下行业热点讨论,期间火花不断,妙趣横生。


双面侠胡郁:科大讯飞技术灵魂人物 18年穿行于技术和商业 | CXO说_第2张图片


与台上侃侃而谈的上市公司总裁不同,眼前这个鬓角微霜、思路敏捷的大叔更为亲切。胡郁是圈里出了名的人缘好,说话直接,不绕弯子,不摆架子,乐于分享观点。即将迈进不惑之年,胡郁对于公司发展和个人定位都看得很透彻。


1999年,胡郁在科大同系学长刘庆峰的带领下,创办科大讯飞,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现在他成为科大讯飞技术基因中的灵魂人物。弹指间已18年,从创业到守业,从技术创新到商业盈利,他不断穿行于商人和科学家两类身份间,塑造了其求真务实与狼性冒险的立体属性,我们很难再孤立地只谈一面。而这种双面性也成为了当下学术精英们“下海”创业潮的典型缩影。


一、不惑之年里的新标签


同样是两个月前,胡郁宣布卸任执掌数年的讯飞研究院院长职务,出任消费者事业群总裁。这一职位调动明确了胡郁的工作重心转移,他调侃道,“以前是费劲心思想着怎么花钱,现在是变着法挣钱”,商人角色更重。此前,讯飞研究院的扮演的角色在于整合国内外优秀研究资源,转变成自身技术创新,输入到各个业务线。


当下,消费者事业群的作用则是帮助讯飞建立面向消费者的商业生态,寻求更多的战略和业务合作伙伴。胡郁介绍,与消费者事业群一同成立的还包括智慧城市、智慧教育两大部门。与一般概念中的卖消费类产品不同,讯飞的消费者市场范围更广,触及用户的模式也更加多样化,这一点将在后文详述。


双面侠胡郁:科大讯飞技术灵魂人物 18年穿行于技术和商业 | CXO说_第3张图片


(科大讯飞轮值总裁 胡郁)


另一方面,胡郁补充,学术研究他并没有完全撒手。在公司新架构调整中,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仍由胡郁负责。具体而言,调整包括三个方面:


1)讯飞研究院将归属到讯飞核心研发平台,与大数据、云计算研究进行三位一体的融合,建立更为严密的研究框架;


2)扩充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包括引入量子科学、脑科学等;


3)更清晰地阐述运动智能(引入机械结构)与运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的关系,并使之发生强关联。


掌管消费者事业群对于胡郁而言,并不是全新的工作。胡郁同时为科大讯飞轮值总裁,在公开场合也多是他对外介绍各项业务情况。但从公司的整体业务架构调整中,我们能感受到的偏传统技术公司在人工智能浪潮中蓄势待发的状态和警惕,也折射出其对于业务线的深入思考。


1999年,安徽科大讯飞成立。创业第十八个年头,胡郁感慨最重要的事,“就是搞清楚自己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技术创新有他自己的规律,如何探寻新的机遇,商业模式应该怎么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看来无论是初创新秀还是行业巨头,技术商业化都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对于自身而言,胡郁则总结为,从科学家/工程师的思维方式转换成目标导向的企业家思路。“最初是想着怎么研发新技术,然后开始思考用技术挣钱,之后是做更多的事挣更多的钱,现在会考虑用钱如何创造更大的收益”。


二、触达用户 建立商业生态



消费者业务必然要触及到最终用户,对于一项以技术为核心产品的科大讯飞而言,也给出了一套自己的打法。包括流量经营、预付费、销售硬件三类主要途径,更大的意义在于占据人机接口的控制权,带来不同的商业模式。胡郁介绍道。


1)预付费,多在语音类服务产品中。如语音合成技术,提供个性化音色的服务,将声音商品化。“用户愿意花钱购买特定的声音,我们提供合成系统,可应用在电台类的阅读产品中”。


2)流量经营,主要指与中移动合作的灵犀语音助手、集成在电视系统的语音助手等,在用户的语音交互过程中,推荐广告、游戏、应用下载等。


3)硬件销售。此前,我们已经看到讯飞与京东合作的叮咚音箱案例,科大讯飞做为控股方,二者共同制定销售规划,收益采取合并报表的方式。胡郁介绍,更多类的硬件产品会陆续上市,包括玩具,电视机顶盒、车载产品等。


在硬件销售业务中,讯飞将采取品牌标杆与经销商合作两种模式,“因为行业里的大多数产品交互体验并不好,推自己的品牌的产品在于树立标杆”,据胡郁介绍,近期推出的小蛋机器人两个月销量已经超过10万套。


就业务目标而言,胡郁并没有透露许多具体数值,但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目标的维度。


1)短期内,销售收入快速增加,最近三年实现每年翻番增长;


2)生态方面,建立上万家的合作伙伴,共同研发产品,将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模块、模组、甚至是服务,推广至更广泛的地区,以人工智能平台的方式带动智能硬件业务的发展要;


3)用户连接量,直接触及到10亿用户,现在输入法有超过1亿的月活,今年要实现2亿。


三、技术横切 两端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实际意义还在于落地产品,在面向行业应用与消费者业务两类不同模式中存在很大差异。科大讯飞作为市场的早期探索者,在B端与C端市场均积累了相应资源和经验,胡郁进行比分析和路线总结。产生了新的交互方式,


1)现阶段讨论较多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针对大众用户,在消费者市场,人工智能技术多在解决人机交互问题,包括图形、语音、触摸等。从而带来新的入口,但更为重要的是用户从新入口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建立在交互界面上的新的应用。比如今日头条,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推荐用户想看的东西。


其特点在于,技术的迁移性很强,如手表上的交互方式,还可能应用在电视上。除了自己干,在人工智能消费者市场,科大讯飞也先后投资了优必选、Roobo等初创公司,胡郁表示重在加强业务联系和生态建设,其次获得收益。当下更看重高级机器人市场。


在创投圈里,普遍的观点认为,消费者市场更容易切中用户和获得流量,因此也更容易融资。但实际的情况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应用领域的潜力更大,“一些人可能根本没有行业资源,当然看不到这背后的价值”。不过胡郁也表示,在市场早期,需要布道者做很多脏活、累活。


2)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行业领域,重大变革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将会代替司机、律师、公安干警等。但变革的基础和前提是,“从业者必须介入到特定行业的深层,对于机器要取代的工作内容和作用有充分理解,包含机器将充当的角色,角色的上下位关系等”,然后才可能将这部分理解和技术“灌输”给机器。


机器通过进一步学习和优化,发挥出人工智能的作用。比如做自动驾驶,如果本身没有汽车行业、城市交通界的足够资源,无法产生深度结合,“光靠自己搞一套东西,这很不现实”。


胡郁认为,这同时也是行业应用与一般消费者产品的区别所在。


胡郁始终强调,人工智能的本质是节省人力,替代人的能力。比如在教育行业,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给每个学生配备相应的老师,指定训练,患者配备相应的医疗服务。但这些行业应用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碰撞还在早期。


四、大浪淘沙 以史为鉴


当我们极力追捧人工智能热潮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前两次低谷和衰退。VR/AR降温后的警示也不断提醒着我们技术泡沫的存在。


话题一开始,胡郁就抛来了两句以正视听的大实话:1)“人工智能并不是一项产品,而是一类技术的总和”;2)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会像计算机编程普及化,不存在“人工智能公司”的概念。在胡郁看来,两类公司能够得以在浪潮退去后自保其身。


1)一类是核心技术型公司,这类公司的强项在于技术创新,瓶颈是商业模式。


不难看出近两年冒出的技术型公司多是体制内背景,不缺技术资源和人才。但从商业模式角度分析,单纯卖技术是偏低级的手法。缺点是不够最直接和最简单的,优势是最容易活下来,因为技术会得到很大的普及和应用。行业应用公司的重点应放在理解行业,理解“哪些行业里的人类工作是需要被替代的,替代以后能产生多大的价值”。


可以预见的是,这类公司的命运更大程度上和细分市场的行情绑定在一起,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对于科大讯飞自身而言,不止满足于核心技术提供商的角色,正在逐步向平台商转变。


2)第二类是产品公司,也可以称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型公司,在产品中集成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其中的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和优势,重点不在于技术本身,可以自己做,也可以购买引入。


这类公司的核心在于大众产品,在于如何把技术应用好,而不是技术本身,人工智能技术扮演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作用。能够并且有条件将人工智能落地到产品中的公司是另一个机会。


“这两类公司都需要对人工智能技术有深刻和全面的理解,能够把先进技术和产品应用两端打通的公司很少见”,胡郁分析。言外之意,这大概也是科大讯飞的存在意义所在。


AI技术战场最终将发展成“一大几小”的版图,与芯片市场类似。技术领先,品质保障的公司晋升为巨人。“因为市场需求多样化,并非所有人都在用最好的最贵的技术”,在底层的利基市场,一些小公司有机会填补。


五、过热关注 未触及本质


如果说科技圈也有“网红”,那么最近出山的谷歌李飞飞、微软沈向洋、百度陆奇当之无愧。面对2016下半年越刮越猛的“人工智能”风潮,作为行业里的老玩家,胡郁给出了一些更为的清晰思路和视角。


当下,民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确实比两三年前要更加深入,对于“人工智能可能毁灭人类,人工智能等同于大数据、等同于深度神经网络”等言论有了自己的判断。实际上,人工智能不仅是简单地等同于某项技术,或者某个数据。人工智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基于表面的认识仍不够,我们并没有听到新的东西”。


在胡郁看来,更深入的讨论是指,“是不是每个公司都需要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的环境下,各家公司和平台应该怎么进行合作”等问题,这才是能够触及到人工智能本质的问题。

在具体执行层面,从今年科大讯飞的业务调整上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将讯飞研究院将归属到讯飞核心研发平台,与大数据、云计算研究进行三位一体的融合”,因为人工智能的冲击,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处理方式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从整体框架上进行整合,会是一种从下至上的探索。


“跟着美国人后边跑一跑,抄一抄,并不会有更深的体会,也不会触碰到核心的东西”。胡郁认为当下的人工智能过热,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一种关注。


六、外来入侵 从长计议


年初的CES之后,我们看到了遍地的Alexa助手产品,从华为手机,到LG冰箱,再到福特汽车,其路径和模式与科大讯飞主推的AIUI概念十分相似。随着亚马逊的AI之路越走越宽,是否会对中国同行造成威胁?


提及在创新模式和产品方向都比较类似的Alexa时,胡郁的回答有些激动和迫切,他很快回应了科大讯飞的解法和思路,其中两个重要观点具有启示作用:


1)一个纯语音的交互通道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胡郁列举了80年代末,自动客服系统被互联网取代的例子。


2)人工智能类语音助手会爆发,但会依次爆发,而不是广而全一次性的爆发。“在某个线下场景成熟之后,才会陆续扩散到其他领域”。


另一方面,胡郁较为乐观地认为,亚马逊、谷歌等美国玩家的介入是市场教育的利好的一面,有助于拉动产业,“说明大家都有建立新生态和商业的想法,这个方向是对的”。此外,Alexa对于国内语音市场的本土化做得并不如人意,更看重北美市场。


当发现新入局者时,重要的是自身的护城河是否够高,是否还能保持先进优势。胡郁从技术与商业两个层面分析了科大讯飞所处局势。


1)技术层面,技术的时间积累没法压缩,科大讯飞在此拥有厚积薄发的优势。


2)商业布局和心态问题,并不会像互联网公司那样形成马太效应。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必须开放,与行业共享数据和分享收益,并不是控制力越大,钱越多,势能越强,心态要持开放与合作。


在具体应对策略上,后续推出的一系列硬件产品将会是重要节点。在与胡郁的对话里,他不止一次地提及“电视”,可以推测家庭客厅入口将会是胡郁执掌消费者业务后第一个大刀阔斧的市场。电视具备更多的应用场景,其屏幕也是理性的内容载体。


对于这块市场的特点,胡郁分析:1)电视联网后涵盖了更多的内容和服务产品;2)电视厂商本身受制于成本考虑,广电运营商和机顶盒厂商的投入力度却很大,也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


胡郁曾公开表示,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电视的市场占用率大于80%,合作厂商包括TCL、长虹、海信、海尔等。但现在看来,更大的市场还在于背后的运营商。


七、结语:骨子里的任性


双面侠胡郁:科大讯飞技术灵魂人物 18年穿行于技术和商业 | CXO说_第4张图片


在与胡郁的对话中,很多关于人工智能关键问题的解读让人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包括技术落地如何横切产业、商业化模式探索和自身发展路径的审视十分具有参考价值。相较于互联网公司赶风口的浮躁,技术型公司的作风更为踏实和稳健。


在负责消费者业务后,胡郁强调仍不会放松技术研究层面的把控。时间作为试金石,如果说初创阶段的“技术创新型公司”是自我标榜,那么对于成立18年之久的科大讯飞则更像是情怀的延续与坚守。实际上,与当下融资过易的人工智能明星初创相比,在市场透明化监管下的科大讯飞需要具备巨大的营收能力,才能维持其研发投入,与新秀抗衡。


在谈及近期两份财报利润并不如市场预期时,胡郁并没有回避。他坚持现阶段营收反哺技术研发的路径。“赚钱之后可用的地方太多了,可以买地,可以投资,可以做金融。但真正的技术公司会用来深化研发规模,变成系统创新。当你拥有了大笔资金后,一定要投入到技术研发,而不是买资源”。玄外之音,科大讯飞引以为傲的技术基因和情怀也得以展现。


不止于胡郁,在第三次人工浪潮的席卷下,我们看到此前隐藏在幕后的大牛们纷纷出山投身于工业界。他们兼具扎实的学识和冒险主义精神,走出实验室,挑战着自我安全区之外的未知商业领域,在推动产业进步的历程中被历史铭记。




最后,再说个正事儿

品途商业评论招!人!啦!

我们需要你,编辑记者

同时热爱文字和商业的帅哥萌妹


需要你,运营、市场


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请把简历和作品发到

[email protected]


坐标:北京,朝阳区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面侠胡郁:科大讯飞技术灵魂人物 18年穿行于技术和商业 | CXO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