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恐 D&G 不辱华

表达最宝贵之处在于表达本身。

如果你一旦认为表达就必须得有效果,那就很累了。

我写文章就是在表达,总有人表示不服,甚至是以类似「小编傻逼」这种激烈的态度表示不服。我表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他发出「作者三观正」的赞叹,我真没法用太多的精力致力于扭转别人的认知。一篇文章发出去,它的使命就完成了,赞同不赞同的,不太有所谓。

如果你认为 D&G 辱华了,你表达出自己的态度,甚至进而给出诉求:道歉。

我觉得就可以了。不然呢?去意大利按着那两位老兄的头,让他们跪着唱征服吗?那样太难了,不买 D&G 的产品似乎是相对更容易做到的事。

强力部门的记者发布会上,发言人动辄就强烈谴责、深表遗憾、莫为言之不预,不也是一种态度的彰显吗?倒也不是非得「喊打喊杀」呀?倒也不是非得追求个「你死我活」的结果呀?我看反而没人敢有非议。

他们那么强大都有自己的不得已,普通网民呢?不上班了吗?不打工了吗?不养活一家老小了吗?陷入一种随大流的情绪,何必呢?

有一种人我称他为「网络上的情绪军火商」,他们怕网友的视线突然转移,怕网友的情绪突然转场,所以他们要不断挑起「战争」,好发一笔「流量财」。

譬如前两天有一篇达到千万阅读量级的文章,标题叫《D&G 撤回道歉宣布和中国决裂:感谢这些中国人,给了我们辱华的勇气》,来自微信公众号「笔稿」。

能想象到的一个画面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从抨击 D&G 的战场上撤出,解甲归田,准备重回钢筋水泥的笼子生活,「笔稿」心急如焚,吹起集结号,大喊一声:都给我回来,雌雄未决,这事没完。

情绪的散发也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实际上,D&G的道歉视频有过短暂的抖动,目前的结果是仍在那个你看不到的网上挂着呢。「感谢这些中国人,给了我们辱华的勇气」这话人家更是没说过,纯属「笔稿」罗织构陷而来。

彻头彻尾的无中生有,居然获得千万人的认同。我倒是不能怪这千万人组成的「无知之幕」,让他们去墙外一探究竟、验察真伪,成本太高了。

我就觉得一个写字的人,捏造事实,编造谎话,是何居心呢?这不就是我上文说的「情绪军火商」吗?这「流量财」不就是「辱华财」吗?

类似的人可不少,他们不是真的厌恶「辱华」,而是「唯恐 D&G 不辱华」。不辱华,民族自豪感如何彰显?不辱华,社会哪有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不辱华,如何感知国人震天撼地的团结?

基于这样的民意基础,他们明知道是编造的,但考虑到几无道德谴责的压力,甚至有爱国高地振臂一呼的神圣感,放手干一篇,轻飘飘的事。

「唯恐XX不辱华」是有传统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就是存续了一百年的谎言,还有日本人毒害霍元甲、日本人把何炅老师气哭了、日本小伙子深夜电台节目大放辱华之论……

你甚至有理由怀疑,在中国是他们有一条成熟的炮制辱华素材的产业链,隔三差五就放出来调戏一下国人。我没想到的是,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达、信息爆炸且透明的当下,「国产辱华论」出口转内销,还能迷惑一票人。

切莫让「感受辱华」成为一种刚需,那样像「笔稿」这样的「情绪军火商」会源源不断的炮制「辱华」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自信一点吧,写字贵在求真,做人贵在求真,这个民族不是求真务实的吗?

我们民间最讨厌的一种人是什么样的?传小话、穿小鞋、拱小火、添小油。

这些都是不求真、不务实的没品行为。

操弄「辱华」议题的写字者与这些人何异?

辱华者,华也。


悲哀。


另送我总结的判断「烂文章」的方法:


是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是不是就事论事,一事一议;

是不是意淫多,心理揣摩多,内心戏十足;

是不是经常自封某个代际(80后、90后、00后)的代言人;

是不是动辄一个时代结束了。


你还可以看:

羽泉的塑料兄弟情

李诞出的轨

你可能感兴趣的:(唯恐 D&G 不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