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农村电商:如何评价农村淘宝?

【本专栏是应农店宝的邀请所写,分享一些农村电商的基础知识及个人观点。】

【欢迎各位分享或留言探讨!】

所谓树大招风,谈到农村电商就不可避免地要说到农村淘宝(以下简称村淘)。农村电商能够发展到如今这个如火如荼的地步,村淘功不可没。没有马云先生4600亿的预言,没有后来的县长会议和淘宝大学,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公司进入农村这片蓝海市场,也不会有这么多坚定的支持者和电商人才。前文所讲的三种经典模式也多是依托淘宝的平台进行销售的。我们无法否认也必须承认村淘在农村电商中的巨头地位,但是,我们也大可不必将其视作发展农村电商的灵丹妙药,在笔者看来,村淘也有着许多急需改进的地方。

我们依然从农民、合作主体、政府三个方面来看。

农民

有了村淘,农民的生活有很大改变吗?很遗憾,并不见得。首先,在村淘最主要的业务——为农民代购方面,农民对网购并不敏感,还是习惯当面交易;淘宝商品的价格优势又不明显,还不乏假冒伪劣产品在其中鱼目混珠,所以很难培养农民对村淘的忠诚度。其次,村淘目前的精力主要放在了工业品下行上,而农民最关心的,能给自己带来收益的农产品上行,却迟迟不见动静

专栏|农村电商:如何评价农村淘宝?_第1张图片

合作主体

村淘采取的合作方式是招募村淘合伙人,就地建设服务网点。每个村淘合伙人都是从众多应聘者中竞争上岗,本以为上岗之后能迅速走上人生巅峰,但现实往往并没有这么美好。开店要先付押金,场地、设备都得自费,店开出来了基本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了。每个月都有业务指标,连续几个月没有完成则自动淘汰。没有底薪,收入全靠销售提成,耗费自己的人脉把业绩提上来了,收入却又不见得比别人高多少。村淘公布说有村淘合伙人最高可月入四五万,但大部分的合伙人还是在平均线以下的。残酷的竞争氛围却没有匹配的收入补偿,村淘的合作机制十分考验合伙人的承受能力。

专栏|农村电商:如何评价农村淘宝?_第2张图片

当地政府

本来很多地方对村淘都是非常欢迎的,毕竟公司名气大,不差钱,又有成县模式、通榆模式等珠玉在前,所以都期望着村淘在本县落地能够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但等到真的落地了才发现,网点是铺下去了,销售额却没见怎么增长,不谈带动本地经济多少,因为注册地问题,政府是一分税都收不到,还要倒贴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其宣传、背书。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很难让政府持续地买单

专栏|农村电商:如何评价农村淘宝?_第3张图片

总而言之,村淘的袍子够华丽,但隐藏在袍子下的虱子数量不少,个头也挺大。

在零售行业,淘宝走的是平台模式,不负责具体的贩卖,而是开设一个平台,以巨大的流量吸引商户进驻,通过贩卖流量获利。而反观村淘这几年的发展,笔者隐隐觉得淘宝似乎是将这个模式带进了农村电商。先在全国范围内抢占市场,扩大村淘的影响力,而在吸引了绝大多数的流量之后,村淘就可以将这些流量变现了,比如将某个区域的经营权转让给其它公司等等。

​当然了,这些只是笔者的猜测,具体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栏|农村电商:如何评价农村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