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必须征伐匈奴?

为什么汉武帝必须征伐匈奴?_第1张图片
汉武帝时期征伐匈奴

作为被后世公认为“一代雄主”的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几乎是穷毕生之力在攻伐匈奴,解决北方的边境问题,这位精明强干的帝王为什么犯了“中二病”一样跟匈奴过不去呢?

积怨已久

匈奴跟华夏冲突由来以久,战国时秦国、赵国、燕国为防止匈奴入侵修筑长城,赵武灵王因为匈奴军队强悍的战力而要“胡服骑射”,学习匈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安排蒙恬率精锐部队镇守北边,没有让蒙恬参与征伐六国。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困在一个叫白登的地方,给单于老婆送金银珠宝吹枕边风让放自己一马,刘邦死后匈奴单于调戏吕后“你也是单身,我也是单身,不如你嫁过来”,这口气吕后和汉朝的文武大臣忍了下来,汉文帝(刘彻的爷爷)和汉景帝(刘彻的父亲)时期也只能送宗室公主过去和亲,到刘彻这儿已经是忍了60年的屈辱,对匈奴可谓有深仇大恨。

猜疑链的作用

猜疑链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否会对本文明发起攻击。边患对于古代的封建王朝来说是心腹之患,如果不乘自己强大的时候打击对方,将来王朝弱势时会有倾覆之危。在后世的例子中,在金比较弱的时候辽有机会消灭金,辽没有去做,结果金灭辽,金有机会打击蒙古,金没有去做,结果蒙古灭金和南宋。明代表面亡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实则亡于东北部的后金(即后来的清)。汉武当然无法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但一个强大的对手的存在对自己及子孙政权的威胁是可以感知到的。

匈奴之患,像悬在头顶上的剑一样,让汉朝的君臣寝食难安,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给你来个烧杀抢劫。因此,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未免将来自己势弱被匈奴欺负,不如趁自己兵强马壮将匈奴击垮。

太子刘据是汉武帝刘彻最钟爱的儿子,刘据是刘彻和卫子夫的孩子,性格比较温和仁厚,常常劝谏父亲不要连年征伐。汉武帝说“我如果不为汉家订立制度,后代将没有东西可以依鉴。这些武力上的事情我帮你做了,你就可以做一个太平天子。”可见,为子孙后代计,刘彻也必须打击匈奴。

征伐匈奴的条件

那有没有攻击匈奴的条件?

打战需要有钱有粮,汉初采取无为而治的方针,与民休息,经过“文景之治”之后,粮食堆满仓库,钱币放在国库里生锈。

打匈奴需要有骑兵,组建骑兵需要有马,汉武帝派人到西域引进“汗血宝马”,鼓励民间养马,得马数万。

打战需要有将领,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卫子夫的外甥,这俩不是一般能打仗的是刘彻自己老婆娘家人,还有难封侯的李广等人,领兵打仗的将领有。

统领全局,调度全国力量给予支援的雄主有没有?当然!秦皇汉武雄得不能再雄。

钱、粮食、马、将、君主,条件都已具备,此时不出征,更待何时?

卫青和霍去病

汉朝的骑兵采取深入敌境,出奇制胜,远程奔袭,迂回包围的闪电战。卫青为此种战法的开创者,霍去病将之发扬光大。在卫青被授予“大将军”,统帅全部军队后,闪电战的任务就交给霍去病来完成了。

征伐匈奴的战场战术层面是由卫青和霍去病负责执行的,其中卫青是真正的全军统帅,运筹帷幄,霍去病是先锋将领,冲锋陷阵。

“卫霍组合”中卫青所率领的军队包括步兵、骑兵等各个兵种,讲究整体推进、协调作战,这种作战方法的好处是稳扎稳打,能让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能牵制敌人,不足在于机动性不强。

霍去病在汉军中是骑兵统帅,他所率领的骑兵速度快,机动性强,对匈奴人有极强的针对性,可以主动寻找敌人进行作战,同时这种作战方法是无后方作战,给养必须得靠自己在战斗中劫掠补充。

卫青重视实际效果,打击敌人的经济基础,霍去病简单粗暴,战场收割机一样的存在。

战争双方拼物质基础,汉的物质基础是粮食,战马,钱等。匈奴的物质基础是牛马羊,水草丰美的草原。牛马羊,水草丰美的草原,同时也是匈奴人的生存基础。

基于此,卫青打仗,并不重在杀人多少,而是重在实现战略目标,重在给敌人经济以重大打击,并重在获取敌人物资,以战养战,使敌人失去生存的基础。从而打败敌人。

这一特点从河南战役卫青战楼帆王,白羊王,杀5000余人,获牛马羊百万头,收河南地可看出。漠南战役,更说明了这点,卫青战右贤王,俘男女15000人,获牛马羊千百万头,完全击垮了右贤王。这两次战役虽然杀人不多,但却从生存基础上完全摧毁了楼帆王,白羊王,右贤王所部。占领了匈奴的水草肥美之地。对匈奴整个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使该三部只剩下等待饿死的人,只能各奔东西,自找生路。以后数十年不见楼帆王,白羊王,右贤王所部,对汉朝侵略。

卫青的这种战略思想,还可从卫青采取的春天烧匈奴草原,饿死匈奴牛马羊的战术中看出来。该战术也为后人所称道。

霍去病的作战风格很简单,就是杀敌,这从数据统计可以反映出来,卫青七击匈奴,杀匈奴五万多人,霍去病六击匈奴(其中两次随卫青出征,自己为将四次)杀匈奴11万人。太过锋利则易折断,霍去病24岁时就病死了,即使这样霍去病也被称作千古名将,可以功名之盛。(笔者怀疑霍去病小时候可能体弱多病,所以才会取“去病”这个名字。)

与唐代征突厥对比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派李靖征讨突厥,不到一年时间就打败对手,消灭了东突厥,那么为什么汉武帝时期打击匈奴需要耗时几十年呢?

对手所处的时期不一样,武帝时期汉王朝欣欣向荣。对面的匈奴也不差,自冒顿单于击破东胡,一统北方之后,其后老上单于逐走月氏,将河西、西域纳入下辖;匈奴迈向鼎盛,再之后的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兄弟也都是杰出的领导者。况且,在武帝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匈奴的军力强于汉王朝,这中间包括国力、武器装备等等;能打赢都是稀罕事,打到匈奴老巢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所以汉匈之战是两个巅峰王朝在刚正面,打得久那是正常。

唐代突厥内部不统一,这是人和,突厥遭遇连续天灾,这是天时。整体实力上唐是大一统王朝,刚刚经历多次大战,武力极盛,而突厥并没有完全整合,也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隋代突厥臣服于华夏),因此李靖打突厥相当于秦始皇时蒙恬打匈奴,都是优势战。汉武帝时征匈奴差不多是势均力敌,汉武帝刚开始提出要和匈奴打仗时很多大臣都不赞同,认为没有必胜把握,实际上战争的开始也是互有胜负甚至汉胜少负多。

对后世的影响: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彻底消灭匈奴,但仍然极大的打击了匈奴的实力,威震西域。西域各国仰慕汉朝的威仪和文明,纷纷同汉朝做生意,建立了一条“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汉武帝征匈奴为华夏民族塑造了强劲的风骨,整个华夏民族此后虽多次沉浮,但始终没有被彻底击倒,一代又一代的强人们出来力挽狂澜,救民族于危亡。

汉武帝对匈奴作战取得了成就,但这是前后几代积蓄的结果,秦始皇统一中国也是依靠前后几代努力,史家称汉武帝很像秦始皇是非常有道理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汉武帝:“在征用民力,发动战争方面与秦始皇没有什么不同,秦之所以速亡,汉之所以久兴,是因为汉武帝能尊重儒家,知道用人,能虚心接受忠直的言论,憎恶被人欺骗,喜好贤士,赏罚分明。到晚年能改正自己的过错,能把江山社稷托付给霍光这样适合的人,因此有败亡的征兆而没有实际败亡。”

“南山快评”是一个 原创历史文化专栏,致力于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来解读历史。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扫描二维码或直接搜索“南山快评”即可关注。

为什么汉武帝必须征伐匈奴?_第2张图片
“南山快评”微信订阅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汉武帝必须征伐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