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3

P60-P114

1、 从成本角度理解盈利和亏损:前面提到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盈利提高了资源未来使用的成本,亏损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成本。生活中重新估值不难,难的是找到带来相对现象存在的资源,而很多资源往往是捆绑在一起的。比如一家咖啡店生意火爆,可能是咖啡豆质量好,可能是服务好,也可能是地段好。那如果想要维持同样收益的情况下,企图降低咖啡豆成本或人力成本以减少支出,这就会引发亏损现象。好的生意如果在旱涝保收的情况下,人们逐渐了解后,好生意就不在是好生意,比如说加油站的故事。

2、 原材料成本的决定因素:产品如何定价有两种理论A成本决定论 B供需决定论,有种误区大部分人认为价格就是由成本决定的,举个栗子:水果定价,你觉得它是包装的越好看的价格好,还是人们需求多的时候定价高。文中还提到政府拍卖土地会不会抬高房价,答案是否定的。决定房价的因素是人们的高需求,即使政府以免费的方式把土地分派给开发商,一样会出现竞价拍卖的现象。

3、 科斯定律(从社会成本看问题)

A. 出现很多权利纠纷案,乍一看是一方损害另一方的利益。科斯(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提出新观念,认为所有的伤害都是相互的,都是为了争夺相同的稀缺资源。举例:居住区需安静和工厂为生产发出的噪音,如果发生纠纷,如何确定责任大小,以谁能避免意外的成本最低评判,避免成本低,责任大(居民搬迁还是工厂搬迁)。通过责任分摊方式,把避免意外索要付出的总成本降到最低。

B. 一项有价值的资源,不管刚开始的产权归谁,最终这项资源都会流动到最善于利用它,能最大化其价值得人收手里。比如报名网上付费课程,这个课程的真正价值就归属谁用得好的那个人身上。

C. 文中还提到关于环保问题上,现在推行垃圾分类放置,这种情况是否真有助于保护环境?垃圾分类可更便于最终处理,但是期间也会产生更多的塑料袋。

4、 交易费用(平衡的艺术)

A.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交易费用,生活中无不存在交易费用,比如物业费,电梯费,卫生清理费,每个人的使用程度不一样,如何界定,只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寻求合作解。

B. 如果有些资源没能创造更高价值,政府或法院就会动用手中的权力重新分配,这种行为是否有效?举例关于政府是否有权将私人土地征为公用。前提是如果私人拥有阻碍经济发展,那政府就有权征用。提到美国政府征用私人土地的案例,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用于公共用途和必须给予公正的补偿),文中有提到一个著名的案件,征地修建研发中心,户主败诉。主要是故意不对公共用途给出明确定义,再根据实际案例考量哪种做法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5、 “个人估值”:通俗讲就是一个人对一件商品的估值,他愿意为此所支付的其他商品的最高数量。包括“客观价值论”和“主观价值论”,明确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能明白跑车为什么?请明星代言为什么费用高?主观价值论为什么能指导生产?

6、边际变革,何为“边际”是指“新增”带来“新增”,包含边际成本、边际产量、边际收入和边际效用(每消耗一个单位产品所能带来的新增感受)。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概念趋同。水和钻石哪个能带来更大的幸福,在边际上,两者带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边际平衡的高手,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中,根据边际平衡的规律来分配时间,使总效用达到最大化。比如你每天花4个小时在看书上,而没有时间有其他活动,你的边际成本增加,边际效用就在递减。劳逸结合,把时间、精力分摊在不同的用途上,前提是在不同用途上的边际效用要对等。比如2小时看书和2小时追剧,这边际效用是不对等的,这时边际效用就失衡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