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是某国企的中层领导,工作比较忙,而北京的小学放学又比较早,所以我的老师有时候会把小孩接来办公室。
学院通知老师开会,老师环顾一圈,把孩子交代给了我。
老师的孩子小名叫妞妞,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儿,上小学一年级,我在屋子里养了一只小乌龟,妞妞特别喜欢这只乌龟,爱屋及乌也顺便喜欢上了我,老师估计是看妞妞常跑来我这里,所以把孩子交给我照顾。
看到妈妈走了以后,妞妞跟我说想看动画片,我问她你作业做完了吗?妞妞说早就做完了,于是我没多想,从网页上找出了她最爱看的倒霉熊,妞妞很乖,坐在那里看得无比投入,脸上洋溢着幸福。
过了一会儿老师回来了,本以为她看到妞妞在我这里待得很好会很开心,但是没想到她黑着一张脸过来把网页直接关掉,把妞妞拉到了她的小屋里。小屋里传来老师教训妞妞的声音:
“不是告诉你抄写那几个生字和英文单词吗?怎么看动画片去了?妈妈怎么教育你的?怎么一点儿都不懂得珍惜时间?”
“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写完了,你给我布置的我也写完了!”妞妞很委屈,举着作业本给她妈妈看。
“写完就怎么了?一点儿自觉性都没有?怎么都不懂得主动学习呢?来,再把这几道算数题做完。”
“妈妈,我不要做!我要看动画片!”妞妞哭了起来。
“小小年纪正是学习的好时候看什么动画片?闹没用,过来做题!”老师的口气不容置疑。
接下来我听到了可能是我从孩子嘴里听到的最惨烈的一句话:
“妈妈,我不想活了,我想死!”
起初我看到新闻里说某地初中高中的孩子跳楼自杀了感觉很不可思议,要说因为考试没考好吧一次两次考试算什么呢?要说因为压力大吧未来的生活中压力比这大的事情多了去了。
可是现在我有点儿明白了,因为他们觉得活着没意思。
中国的家长可能是对子女要求最严格的家长,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应试教育的浓烈氛围、人与人之间的攀比、比较深的家族观念等等,在这里不作过多分析。
我想讨论的是,孩子们为什么没有上进心了呢?按照家长的逻辑,学习虽然有时候苦,但也是很有意思充满意义的事情啊?孩子怎么就讨厌成这样了呢?
好吧,残酷的现实是:恰恰正是你亲手扼杀了孩子的上进心。原因就在于:
你仅仅知道时间管理,却从来不懂得目标导向。
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这样严格地要求孩子,目标是什么呢?
所有科目考试成绩95分以上?成绩排名全校前十?
有一部分家长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仅仅是在孩子的成绩或者排名不理想的时候批评孩子,却从来没有告诉过孩子他们心里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样孩子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在尝试不触碰父母的下限,而目标这个概念,他们心里没有,父母也没有帮助他们形成。
也有很多家长给孩子设定过目标,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目标达成之后呢?
前段时间在糗事百科上看到一个小故事,说孩子放了寒假以后疯玩,他爸实在看不下去了,教训他说:“有时间也不知道学习学习,就知道玩儿?”
孩子给他回了一句:“为了寒假能好好玩,我发奋努力考到了全校第一,你却还来烦我?”
这就是问题所在。设定了目标,但是没有配套的目标完成之后的奖励,导致孩子要么自由发挥,觉得只要目标完成了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要么就是毫无获得感,反正目标完成不完成都是一个样,那还不如不完成来的轻松一点儿。
以上所讨论的是大目标,大目标还可以细分成小目标。
就比如说老师的孩子,目标到底是什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而老师的做法就是毫无目标,做完多少算多少,做完老师的做我布置的,做完我布置的我再布置,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反正做完这些还有新的要布置过来,我干吗这么积极呢?慢慢悠悠来吧。也导致了孩子感觉生活索然无味,抄不完的生字练不完的题,永远没有自由的玩的时间,一天到晚就是磨时间混日子,吃饭睡觉也许是难得的放松的时刻,厕所去了一趟又一趟,去了以后没人叫都不愿意出来。
那么有人要问了,学习终归不是逼出来的啊?难道孩子就不能主动去学习吗?
答案是能,但从来没有家长给过他们这样的机会,小孩儿一逼就被动,等到你不逼的时候他好不容易有点儿时间可以玩会儿了,你指望他去主动学习,你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事实上你的孩子一直在主动学习啊,他的语言怎么学会的?他跟小伙伴的相处怎么学会的?他玩游戏的那些技巧怎么学会的?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东西,他都会主动学,而家长眼中的学习,在他们眼中已经变成了像挖煤矿一样的苦差事,避之不及,何来主动。
归根到底,目标导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成人没有目标都会懒散拖沓,何况孩子呢?什么?你说你工作就没有目标也干得好好的?那你胡扯,挣钱,养孩子,这就是你的目标,只不过转化到了你的工作中而已。
而时间管理,固然重要,也要跟目标导向联系起来,怎样就算是时间管理好了?给个量化的指标?
孩子们也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开心,也希望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只是你应该跟他明确,你怎么就开心了,他做到怎样就能被认可了,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当他做到了,请你真正地开心,真正地认可他,别让他的努力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