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那些事。

这个时代的信息更新速度快的让你总会忘记曾经那些牢记于心的事情,比如MVP。似乎这段时间以来很少听到有人再说“精益创业”、“MVP”,炙热的“增长黑客”也有消退之势,一个名词的爆红,会让无数人追捧,但大浪退去,又有几人记得?

其中一个原因老李认为就是并没有将这些名词、技术融入到工作之中,也并没有去认真的求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MVP(最小可执行产品),肯定有小伙伴会说这不是应该是产品经理干的活嘛,一个干运营的说那么多干嘛?不错,确实产品经理更需要,但作为一个运营人,MVP思维更是必不可少,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放大也是需要产品思维来支撑。

也许一个产品人可以不用懂运营,但想要做好一个运营人就一定要懂产品,不需要那么专业,但一定要懂。

回归主题,MVP究竟是个啥?这一概念是作家埃里克·莱斯在《精益创业》一书中提出的,是指

能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最小功能集合,可以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

这一概念的核心是在快速搭建产品核心功能原型,验证其可行性。这样的做好处就是可以为有效降低产品开发成本,避免“闭门造车”,出现重蹈覆辙的结果。

针对于我们运营而言,更是收效颇多,先说一个亲自操作的小案例。

做运营的宝宝应该都期盼着出现自己的活动可以刷屏朋友圈吧,老李也不例外。在2017年知识付费兴起之时,课程方都在想尽心思的使用各种方式促使用户进行传播,其中一种玩法就是“做任务”,将海报转发朋友圈,截图反馈,验证成功获取免费听课链接,其本质是内容营销的一个方向,这里暂且说。这样一个流程需要工具配合,有任务宝,有机器人,成本相对比较好估算,但作为创业公司,考虑到投入产出比以及这种模式是否和自己的产品匹配,都是未知。

于是当时我们的做法是任务“伪验证”,模拟这一流程,用人工来验证是否达标,你听着可能觉得会人力成本很高,但是我们做了预估并做拆解,有效的控制住人工时间成本。最后通过这种方式裂变20余个百人群,裂变数据在2017年还算是可以,但最终群内转化数据不佳。从而我们放弃继续使用这一方式做A课,但这个方法的复盘为之后的课程的传播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们最小化运营流程,快速验证可行性,也没有直接购买工具产品,一定程度上降低活动成本。同时也探究到用户的心理和对这种玩法的态度。

这是一个案列,在说一个老李做过的关于APP运营运用MVP思维的案例。

2018年下半年,一款2C工具型产品上线,当时除了做ASO等常规的运营手段,也在探索“用户即渠道”的思路,采用现金奖励的方式进行用户行为引导。

在和产品经理沟通前,组织运营部小伙伴先在种子用户群中进行模拟测试,查看用户反馈,最后的完成数量远没有达到预期,后期复盘,由于我们的产品针对的用户是学龄父母,用户更关注的是产品带来的成绩提高,而非挣钱。如果活动做进APP中,只能被“割韭菜”了,某种程度上是进行了及时止损。

以上两个小案例都体现产品思维在运营工作中的作用,MVP就是做活动运营、策略运营最直接的有效工具,希望运营同学可以重视起来。

这次我们就先介绍这么多,具体如何理解和运用MVP思维,争取在下次文章中更新~

抱歉本次文章没有配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MVP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