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是有人很勤奋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他们工作上认真,刻苦,生活上自律、严谨,从来不忘学习,出从来不说空话,想干的事情都落在了行动上。
他们总有事情做,上班是这样,下班也是这样,而且都是干的正事儿--诸如学习新技能啦,健身啦,锻炼各种能力啦,学习外语啦,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啦等等----对于他们来说,基本就没有时间拿来浪费,甚至于连抱怨时间不够用的时间都是没有的。
在他们身上,我们总能们感受到上进,感受到实干,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有时干脆感觉他们就是勤奋本身好么!他们和我们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乃至于想起他们都会让我们自惭形秽。很多时候,他们就是压在我们心口上的那块石头,不断地对我们进行良心的拷问----说好的不忘初心呢!
或多或少,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他们可能是我们的朋友,可能是我们的同事,也可能是我们的家人或亲人。也许,他们就是我们自己,或者是从前的我们自己----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曾经都努力过,勤奋过。
二.问题出在哪里?
但是,是什么让我们不再勤奋,不再努力,甚至不再上进的呢?
原因很清楚: 因为我(曾经?)那么勤奋依然过不好!
那你想过没有,是什么导致这个我那么勤奋依然过不好的局面的呢?
是世风日下?
是现实的残酷?
是社会的不公?
真的么?
反正作为一个体面人,我是打死也不会承认是上面这三个理由,让我不再勤奋,不再努力的。我觉得让我们应该摸着良心来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比如,我们可以从问自己下面这几个问题作为开始:
我们(曾经)的努力真的而不是装出来的么?
我们是真的在努力呢,还是在给别人做秀呢?
我们的努力是真的让我们进步了,还是让我们觉得自己进步了呢?
不知各位的答案是怎样的。在仔细回想过往经历之后,我对于上面几个问题的答案居然是这样的:
多数时候是装出来的!
很多时候是在作秀给别人看。
大部分时候我并没有进步,只是努力的过程给了我 "我进步了"的感觉。
多么让人绝望的答案呀!
回答完之后,我的背脊不禁一阵阵发凉:我都是这么干事情的,那我还有什么资格抱怨自己过的不好!
今天我过的不好的果,完完全全就是我过去并没有真的勤奋和努力这个因造成的好么!根本就扯不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和"社会不公平" 这样的高度去。从这个角度看,今天的我居然吃得饱,穿得暖,工作之余还有时间和条件上上网,而且居然还测隔三差五写篇公众号文章来发表一下。光这最后一条,我就应该去烧高香去了......
当然,我也清楚地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我从来都不孤单!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我知道我并不是唯一一个口口声声说"为什么我勤奋那么努力依然过不好",事实上却一直都没有真正地勤奋和努力过的人。
三.更进一步,再想想?
按照以往的套路,现在似乎到了要写结尾总结的时候了。但是今晚我偏不!
为什么?
很简单呀:既然连上面这么让人难以启齿的答案都写出来放在这儿了,那为什么不再多直面内心几次,对 "为什么我那么勤奋依然过的不好 " 这个问题作出个更深入、更全面、更严谨地思考和解答呢!
说干就干。以下是我的思考所得:
我们并没有那么勤奋,大多只是表演而已。 给别人看,也给自己看,其结果往往是:不但别人被骗了,最后连我们自己也被骗了。
比起勤奋的效用,我们更在乎它带给我们的"我们在进步"的快感。 翻译一下就是:我们勤奋更多的是为了自嗨和获得别人的夸赞。最后感动了自己,感动了他人,却没有取得真正的进步----不管是心智上的,能力上的,不是技能上的。
想要过得好,我们的勤奋还远远不够! 记得网上流传甚广那两句话么:
认我们压力山大的,不是别人比我们努力;而是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加地努力!
以目前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远远没到拼智商的时候。
- 为数不多的有效勤奋,却被我们用错了地方,或者方向。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而且是重要的多。太多时候,我们在谈论能力的时候,所指代的都是我们做解答题的能力----各种技能,却从来没有想过,其实在做解答题之前所做的选择题----做不做,做哪个----往往更为重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一开始就努力错了方向,后面也只能越努力越错的离谱。(关于这点,之前的文章说的更清楚,你可以点击这里去回顾一下:既然是去求雨,那么请你带上伞!----写给2017的自己^^) _
四.下次,我们或许会上一堂高数课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前面我不厌其烦,甚至不惜唠叨地讲清楚了我们勤奋的误区和常见的错误姿势。那么,
怎样才是正确的勤奋。
怎样才能正确地勤奋。
这些问题的答案,几乎已经呼之欲出了。比如这样:
1. 真正地勤奋起来,而不只是在作秀。
2. 比起自嗨,我们要更在乎勤奋的效果如何。
3. 把勤奋用在正确的地方,正确的方向。
4. 为了过的更好,我们需要更多的勤奋和努力!
但是每次都这样写结尾其实挺招人烦的.所以,今天我们换个玩儿法.说下下次更新的文章内容吧.
类比,是我们人类学习新鲜事物的一种常用手段。把一件新东西,新事物,特别是抽象的东西,通过一个我们熟知的事物,用类比的方法表述出来,就能显的很生动,容易让人理解.对于抽象的事物,它特别有效。我们今天讨论的勤奋,刚好是一个抽象的内容,所以接下来我们很可能要上一堂高数课,一堂关于勤奋的高数课。
但是也不一定的。因为数学课经常是个让人望而却步的东西,高数这玩意就更是人神共愤了。我才不想写的文章无人问津呢.所以谁知道呢,或许下次咱换个话题呗.总之,具体怎么弄,到下次更新的时候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