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壹条电影
已获作者授权
北京都市青年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总有一些人,白天在写字楼里是Stephanie、Amanda、Jessica,聊的是美剧、日影和文艺片,晚上下班回家打开pad,就开始看《乡村爱情》。
前几天跟影视公司大佬吃饭,席间不免谈到中国电影局势,在一顿高瞻远瞩的预测之后,大佬干了一杯白酒,突然幽幽地说:
“其实过年我啥也没干,光看《乡村爱情》来着……”
总有一部剧会告诉我们,自己又老了一岁,《乡村爱情》就是如此。
从2006年第一部开播到如今,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部讲东北小村子的故事,主要演员不超过20个人的剧,竟然硬生生地演了13年。
13年后,刘能发了福,大脚的眼角有了皱纹,谢广坤的头发越来越少、王大拿的眼袋也越来越重了……就连当年在炕上扭动身躯的“谢飞机”,现在都成了跟爷爷差不多高的小胖墩,坐在电动车后座,比爷爷还大一圈。
似乎除了赵四爷还是那么年轻帅气,其他人都老了。
但是我们依然在看它。
有意思的是,很少有一部剧像《乡爱》这样,能收获上到60岁、下到20岁,上到北上广、下到四五线的观众群体,同时又让这些观众在公众场合谈之遮遮掩掩,很难说出“我爱它”这三个字。
河马哥自己偷偷摸摸地刷了几集之后,被人问起,也要讪笑着说一句:“不能免俗,不能免俗。”
没错,俗,是《乡爱》身上最大的标签。
象牙山村里面的几大“长老”,最常出现的形象就是小背心大裤衩,第一部的时候女演员几乎都是披头散发裸妆上镜:
桌上的饭菜也总是一个炒菜外加一盘整根的大葱,刘能媳妇每次盘着腿吃大葱蘸酱的时候,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一股葱味。
到了第11部,这种俗依然透到骨子里:剧里的“车祸戏”,事故双方基本上是村民最爱的小刀电动车:
村里两大著名结巴宋晓峰和刘能见面就吵架(想象一下两个磕磕巴巴的人吵架的场景)。
宋晓峰向心仪的青莲示爱,他所能想到的极致浪漫,不过就是放了几个大呲花:
再看《乡爱》里的动作戏,统一是这种风格的:
俗吗?太俗了。
相比其他国产剧动不动就是五星酒店和咖啡厅,男女主相遇要在画廊、表白要在布拉格、上班要在CBD,《乡爱》简直土到掉渣。
更俗的是剧情,虽然拍了十几年,但整个《乡爱》545集的故事依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象牙山村民搞对象。
还记得13年前的第一部吗?整部的故事核心,其实就是玉田、小蒙、永强和香秀的四角恋。
后来才知道,第一部已经属于整个系列里情节复杂的了。
后面几百集里的“爱情故事”,无外乎就是村里的人们结婚、离婚再复婚,东家长西家短,谁家要是买了个车,都能拍两集出去。
当然也有“商战戏”,包括:办豆腐厂、养猪、养花……整个象牙山最大的产业——象牙山庄,在城里人看来,不过就是个农家乐。
土到极致就成了潮,“土潮”这个词就是为了形容《乡爱》诞生的。象牙山村民都有一身能把国际大牌穿出东北农村气质的本事,这里面最强的弄潮儿当然就是赵四。
贝克汉姆同款鸭舌帽
鹿晗同款迷彩棒球帽
赵四之后的新晋男神宋晓峰,穿起衣服来气质也丝毫不输井柏然。
甚至从《乡爱》中衍生的文化符号都开始“反哺”潮流,Supreme是什么东西?盘它!
就算你穿着champion卫衣和椰子鞋,如果你的桌子上不存在刘能、赵四和谢广坤手办三件套,那也不能被称为潮人。
就连tfboys的王源用的手机壳上都是刘能:
所以古人有云:“一切时尚的终点,是《乡村爱情》。”甭管你是什么新鲜玩意,到了象牙山这块,统统都给你同化了。
整个《乡爱》就是这样,用13年时间,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内循环”。
这个内循环里,不仅包括一成不变的场景、大同小异的剧情,土化一切的穿搭,甚至包括人物本身——剧中演员不仅全部属于本山传媒旗下,而且大部分都有真正的亲属关系:
刘能现实中的老婆是谢广坤的女儿谢兰、谢广坤现实中的老婆是王小蒙的妈、而刘一水现实中的老婆,是谢永强的妈。
戏里戏外都是一家人,这让《乡爱》里的吃饭场景都格外有说服力——他们不是在演戏,真的是家里人在吃饭啊!
这种内循环,换个说法,就是封闭。
封闭这个词听上去挺贬义的,但放在《乡爱》上却不见得:它的全部魅力,正来自于这种封闭。
正是因为封闭,整个故事都局限在了这十几二十个人中间,所以就逼着他们把生活中所有鸡毛蒜皮的小矛盾都演成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就拿刘能、赵四和谢广坤三人来说,刘能的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这13年里他们仨的关系:
赵四对于这种说法,向来的回答都是:“亲家,我还是那句话,你咋说我咋干。”
而谢广坤对此则表示:“这么些年,我就跟你们单打独斗,不带怵的!”
11季里仨人的这次正面交锋,为的就是争谁该去陪新来的村官小双喝酒。斗争的结果,是仨人都被小双喝趴下了(当然按照惯例,赵四替刘能挡了酒)。
鸡毛蒜皮?对于三巨头来说,喝不喝这顿酒,是比天还大的事。
刘能、赵四联盟内部也经常出现小摩擦。坐炕上聊天,刘能张嘴闭嘴“我们刘赵两家”,赵四听不下去了,非得给纠正成“赵刘两家”,于是俩人就哪个姓该排在前面,拌了半天嘴。
第八部里,当上饲料厂副厂长的赵四为了在刘能面前炫富,买个车,还要再雇个司机给自己开门,下了车,还要先铺上红地毯。
“象牙山三巨头”这场权力的游戏,玩了13年。虽然比不上战国七雄合纵连横的壮阔,却自有腥风血雨在其中。
反过来想,哪个普通人的生活中有机会合纵连横?不都是身陷家长里短,一辈子和那几个人较劲吗?
而且,较了一辈子劲的几个人,最后总还是会坐在一起,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里面我看见了三个字:人情味。
对于独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这种邻里间绵延一生的纠缠,连同曾经大杂院的生活模式一起,早已经远去了。
在这个时代,我们不会做饭做到半截没有葱,去对门借半根,也不会在对门孩子考上大学的时候,封个红包送过去。
更可能的情况是:一栋楼里住十年,都不知道对门叫什么。
我们唯一能体会人情味的地方,就只有《乡爱》这样的电视剧。
当年美国人喜欢看《老友记》也是一个道理:真实生活里几乎不存在这样能维持十年的友谊,它只存在于剧里,我们向往它。
封闭不仅带来了人情味,还激发了独特的人物魅力。
比如谢大脚这个人物,从第一季起,她的小超市就是象牙山的信息集散中心。反而是她自己,经历了三段失败的感情,过着整部剧里最悲惨的人生。
但是她又从来没有消沉过,哭完一抹眼泪,立马就能起身去理货——正是经济上的独立,让她能扛住生活中的暴风骤雨。
所以,当“象牙山三姐妹”深夜一起喝酒的时候,场面才格外让人动容。
新来的村官小双参观象牙山的时候,三巨头架着马车拉着她,谈起谢大脚的过去,刘能感叹了一声:“唉,你大脚婶当年可是我们心目中的女神啊。”
这一瞬间,我突然有种错觉,仿佛谢大脚真的是一个自己认识了十几年的老朋友。看着她一步步走到今天,作为老朋友,心里涌出无限感慨。
最关键的是,这十几年不是电影中的一句“十年后”,而是真的十几年啊!
这时候,剧中人已经不是剧中人,她已经真的是我们身边的人了。《乡爱》的这个封闭循环,已经把所有观众都圈进去了,所谓观众,其实早就成了象牙山里的村民。
关于《乡爱》最知名的一个趣闻就是,很多年它都没有剧本的,编剧把事件设定好了,怎么表演,说什么,全凭演员发挥。
比如第11季里赵四和谢广坤在花圃里打嘴炮这段,我相信绝对是自由发挥:
谢广坤:这个送花的讲究你懂吗?比如黄花,白花,合在一起送人,这得送什么人?
赵四:这个你放心,等你没了那前儿(的时候),我肯定就这么送你。
谢广坤:老四啊,你孝顺。
赵四:让玉田(赵四儿子)给你送。
这段简直把东北话的语言魔术玩到了极致。你别说,虽然就是扯闲篇,但看着就是那么有意思,看不够。
甚至连这些语言艺术也是“封闭”催生出来的:东北冬天又冷又长,人们没法出门,就只能憋在屋子里唠嗑,自然就练出了一个个的好嘴皮子。
“封闭”和“东北”两个词似乎是紧密相连的。网上经常有唱衰东北经济的言论,追其根源,无外乎“封闭”二字。因为封闭,所以思想不开放,经济发展自然动力不足。
但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封闭,才让东北保留了最浓的人情味,进而从这人情味里,催生出最强大的文化基因。
放眼全国,能在文化输出上比得过东三省的,真没有。
所以别看《乡爱》只是一部小小的电视剧,在它身上,能完整地看出东北文化的来龙去脉。
成名三十年后,赵本山早已经离开了春晚舞台,他演的王大拿就像是他自己,在第11部《乡爱》里赋闲在家,每天的生活就是逗狗玩。
但是东北文化并没有离开,赵本山创造的“乡村爱情宇宙”,依然站在潮流最前线不断输出。写字楼里的Stephanie、Amanda、Jessica下班回家,《乡爱》里片刻的人情味,依然能抚慰办公室的冷漠。
这,就是《乡村爱情》能一演13年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