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阿里巴巴这家公司跟所有公司是一样的,没什么特别。大公司要有长久的价值,就必须成为小公司的平台。”阿里云创始人、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曾在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专访时如此表示。正是在阿里巴巴这个平台上,王坚不断完成其职业人生的飞跃。2019年11月22日,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王坚在列。
隶属于新华社的瞭望智库发文指出,阿里王坚成为民企院士第一人,象征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启动“民企引擎”。2019年1月,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启动之初,《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19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要特别关注民营企业的工程科技专家。这是历史上首次出台此类文件,王坚的当选便是这一历史性变化的结果。
《中国证券报》此前报道称,2019年6月6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19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候选人数从此前的531人筛到了222位。当时备受关注的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百度高级副总裁王海峰,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比亚迪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等都已不在名单中。不过,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仍然位居其中。
公开资料显示,王坚博士于1984年获得杭州大学心理系学士,1990年杭州大学心理系博士。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列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心理系访问教授,1994年至1998年杭州大学心理系系主任,1998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王坚博士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2008年被中国计算机学会授予学会杰出贡献奖并被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评选为“中国IT十大杰出青年”。
2018年7月,王坚在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专访时,表达了他对人工智能、机器智能、城市大脑、城市交通以及阿里巴巴作用的看法。】
阿里云创始人、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对城市大脑的思考始于“在线”。城市大脑是一个巨大的在线互联网,它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通过智能技术处理海量数据,再通过数据对城市交通进行优化、预警,进而可能拓展到城市的方方面面。
所有智能手机的使用者都有被“驯化”了的体验—你只看得见眼前的东西。美国天普大学的心理学家哈利·威尔默(Harry Wilmer)和杰森·切因(Jason Chein)研究发现,智能手机的重度使用与较低的延迟满足能力有关,他们担忧对即时性的追求会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发育。被所见即所得的“懒”攫住的,不只是青少年。
因此,当在线和人工智能这些词飘过时,恐怕只有很少人会去想,在线和离线是什么关系?比如,两个网友终于见面了,这算是线上还是线下?为什么定义线上线下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在王坚看来,在线是新世界的常识。同样,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已经出现60年了,去质疑这个说法是否是对这种技术最正确的表达?省省力气吧。为什么在做城市大脑时,王坚坚持用机器智能而不是人工智能去思考?
王坚觉得认识跟表达如果不能反映本质会直接影响你的发展。基于对在线世界发展需要的判断,顶着重重压力和争议,花了5年时间把阿里云成功上线,2016年4月,他在杭州提出并开始了城市大脑的建设。但直到一两个月之前,他说自己越来越明白为什么要建设城市大脑这个项目。
怎样去看见你原本看不见的价值,假设2007年智能手机这种产品还没出现?王坚为什么坚持用机器智能这个表述代替人工智能?要讲清楚这件事,以下的采访并不完整,只能说刚开了个头,王坚分享的更多是他对常识的思考。但现在也是时候聊聊“人工智能”的另一种可能性了。为什么不呢?
《商业周刊/中文版》:杭州的交通特别糟糕,今天我来的时候问司机,说如果从1到10,杭州的拥堵程度你觉得是什么?他说过去可能是8到9吧,现在可能是7到8,他从新闻里知道杭州在做城市大脑。城市大脑在杭州做了两年了,你觉得现在我们能不能把城市大脑的图景画得更形象、具体一点?
王坚:我担心这个事情会被描写得不准确。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非常急功近利,他就是想知道城市大脑能不能解决今天的交通问题。反过来讲,解决没解决交通问题绝对不是它唯一的价值,今天你也不要期望因为它杭州的交通会彻底改变,尽管我们在试点中的数据是真的提高了交通效率。
城市大脑给我们提供重新看城市的角度。它不只是解决交通的问题,它就是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只不过它对交通有帮助。但如果这个城市大脑只是为了解决交通的问题,你设想一下以后城市没有车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城市大脑了?不是的。交通和城市大脑之间有很强的关系,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商业周刊/中文版》:是什么促发了你对城市大脑这种可能性的思考呢?不能忍受杭州的交通?
王坚:交通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不只是杭州的问题,跟经济发达水平也没关系。任何全球面临的问题一定有它的道理存在,值得认真探索。
一个很形象的描述是,从电力时代到算力时代,你说你觉得AI只是前面的第一个小灯泡。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城市今天凭什么会有变化?大家都说技术在变化,这非常不准确。真正的问题是有了某项技术后,它是否可以引起城市根本的变化?大部分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并没有什么长远的影响。AI是这种城市新资源支持的最有代表的技术。在我看来,城市今天最根本的一个变化,是多了一种新的资源叫数据。大部分人讲数据与城市关系都讲大数据,这是非常有问题的。因为绝大多数人,当他们谈大数据的时候只是拿数据把我们原来的事情干得好一点,完全没有从城市的资源角度看数据。
过去城市的资源是土地、水这些东西。那么多年城市问题没有解决,问题越来越严重,不是想法不对,是缺乏新的资源。
《商业周刊/中文版》:这些资源都是能看得到的。数据这个东西现在从某种意义上它也是能看得到的,但应该怎么来看?
王坚:你要相信,数据是城市最宝贵的资源,在这个基础上,所有对物理资源的优化都可以重新考虑。很多城市为什么要修地铁?就是把地下空间变成了新的发展资源,但地下空间以前也是看不见的。今天我们推动从电力到算力时代这个变革,当新的基础设施上有数据的时候,推动这个变革真正的动力就是算力。
《商业周刊/中文版》: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是重新理解城市的工具之一?
王坚:城市大脑会提醒你重新去思考所有人工智能的问题。人工智能只是城市大脑可以去依赖的技术之一。说得极端一点,现在人工智能的东西都不能来帮助我们思考城市大脑,所以我才提出机器智能。尽管在专业文献中也有人说人工智能和机器智能是一回事,但明确地说它们有差别,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我这么坚定。
《商业周刊/中文版》:机器智能是人工智能上面的一层?
王坚:对,如果我们谈的人工智能是用机器的智能模仿人的智能,这个逻辑是对的。但回过头来,为什么讲机器智能更有道理?机器智能有两个非常大的物质基础,一个是算力,一个是数据,中间需要有一个东西叫算法,这个算法和电机是一样的,你没有电机这个东西就释放不出来。这就像灯泡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人工智能是算力时代的第一个灯泡。
《商业周刊/中文版》:我们现在在万里长征的第几步?
王坚:我也不知道第几步。经过100多年的努力,电力的问题城市已经基本解决了,但是算力的问题才刚刚开始。新的基础设施(城市大脑)、新的发展资源(数据)和新的发展动力(算力)这三个东西加起来是我们重新看待城市非常重要的角度。但今天我们搞城市发展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建筑师库哈斯在2014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就用了基本法则(Fundamentals)这个概念,他也觉得光谈建筑不回到本源和常识解决不了城市问题了。
城市是全人类的问题。为什么我说城市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发明,因为城市是一个整体。我不懂自动驾驶,我没法直接评价。但至少有一点,现在这样的自动驾驶你不能简单放到今天的城市里面。我们今天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把一个东西随便丢进城市,城市是公众的,这就是城市大脑能帮助我们重新思考的地方。
全人类有那么多的人的大脑都还没能解决城市面临的复杂问题,但人类可以借用机器智能。大部分人说的人工智能都是觉得好像机器一定要做人做的事情,这个东西先不说哲学上成不成立,打个问号,我们不讨论。从城市大脑你就可以看得出来,今天机器智能已足够强大,是在用机器做人不能做的事情。
互联网时代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有个比喻,过去二十多年互联网已经把基建搭好了,现在就是缺文化。可是我现在觉得城市大脑一出来,可能基建也没有怎么搭好。
就是没有搭好,甚至我真觉得用第几次第几次这种描述也不准确。
《商业周刊/中文版》:这中间不是一个递进的关系?
王坚:所有的这几次革命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面,用我的话来讲就是离线世界的一面。城市大脑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在线世界的一面。所以它已经不是简单的第一、二、三次工业革命的问题,它跨越了我们的界限。如果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一直在井里,这样一直往上爬,突然爬出井了,看到这么一个完全不同于井里的世界,前面几次工业革命都还是在井里,我觉得应该这样来描述好一点。
《商业周刊/中文版》:那我们还能选择不在线吗?
王坚:不能,这是世界的另一面。这已经不是互联网,说是在线比较准确。因为互联网只是来支撑在线的关键技术,支撑这件事情发生的一个基础而已。因此离线和在线不是相互转换的问题了,它就是两个世界了,或者说终于让世界完整了。
就好像你原来生活在大陆上,突然见到海洋了,那是世界的另外一面。当你能把船开出去,看到的海足够大的时候这个世界就被改变了,否则就还留在陆地上。天空也是一样的。
《商业周刊/中文版》:还能把离线和在线看成一种状态吗?
王坚:这完全不是状态,就是世界的一体两面。你把它看成状态是因为你还把它当作一个技术。
《商业周刊/中文版》:科技部2017年11月公布了包括百度的自动驾驶、阿里的城市大脑、腾讯的医疗影像,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在内的四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你怎么看?怎么区分是工具或未来呢?
王坚:工具你如果用得好就会看到世界的另外一面,用得不好就变成了工具。拿医疗影像讲这件事情,它有可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以前没有看到的人,这是可能的,但要看它怎么做。如果只是为了今天把医生的工作量减下来那就是工具。智能语音我不能想象。
《商业周刊/中文版》:相当于苹果做Siri?
王坚:不是,语音识别只是Siri非常非常早期的一个部分。等到你可以问它一个以前不能问的事情,Siri真正的反应不是把你说的两句话认出来,是把这个世界要告诉你的东西告诉你。
主要是人工智能在今天也还是很新,一些专家说这个东西太热就表示它还没落地。
不能把现在产品的问题当成问题的本质,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落地不落地不是核心。
《商业周刊/中文版》:那么数据安全问题呢?
王坚:电机不是也有安全的问题吗?你想想看,都是伦理问题,当时电出来也有伦理问题,我觉得这是想多了。人类不断给自己带来问题,也一直在解决问题,这是人类需要的自信。
谷歌最近悄悄地把他们的一个特别知名的口号“不作恶”给去掉了。那是政府要管的事情。一家公司说自己不作恶是不严肃的,哪一家公司说自己是作恶的?
《商业周刊/中文版》:你怎么看阿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王坚:阿里巴巴这家公司跟所有公司是一样的,没什么特别。大公司要有长久的价值,就必须成为小公司的平台。我曾经讲过,所有死掉的植物、所有的过去都是未来的养料,你逃脱不了,你放到一个更大的规模来看都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差别。
撰文:赵茜
可点击下方图片订阅最新杂志!
点击你感兴趣的关键词
立即获得关于TA的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