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远比“定终身的选择”更重要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时。


社会对高考的定位从“一考定终身”到“高考只是人生的重要转角”,不禁让 IDG君默默回忆起高考结束至今所发生的一切。我惊讶地发现,我已经记不起高考的分数、排名,甚至忘了当时如何紧张地走进考场。唯独记得的是,考分公布后,各种百度搜索学校、专业……那种迷茫与纠结才是刻骨铭心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推荐下面这篇文章的原因——人的一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从“今晚吃什么”到“选择一个终生伴侣”……但是,再重要的某一个选择也比不上掌握“如何选择”的方法论,更为重要。因为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以下文字来自公众号“奴隶社会”(ID:nulishehui),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文 | 华章


选择是人生的第一问题。


我们应该都读过这样的励志鸡汤文章:刚毕业走出校门的同学,大家的收入差距其实还没有太大,但是十年以后同学聚会,就会发现“混的最好”的同学和“混的最差”的同学之间,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差了很多倍。如果把时间跨度放到 20 年、30 年,那就更是天差地远。这里面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选择,云云。


这种文章很无聊。


首先,我压根就不觉得成功应该用收入多少来衡量,这是价值观问题。在我的天平上,这个标准是快乐和存在感。其次,数十年的复杂过程,不能过于简单化,选择很重要,但也有很多其它重要的问题,就算你都做到了,还有运气呢。


还原论和系统论


我本科学的是生物。热爱生物的同学,大多都听说过或者看过 1940 年代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的书《生命是什么》(就是那个提出波动方程的大物理学家,后来迷上了生物),里面提到了还原论,就是从微观角度、分子尺度来理解生物学。这也很正常嘛,他是理论物理学家。后面几十年的生物学发展也确实是沿着这条道理在发展,DNA,基因,遗传密码,中心法则,信号传导,蛋白质结构,等等。


等我开始读研究生,才知道系里一个已经离开的教授 Lee Hood 是系统生物学的大牛。系统生物学就是把一个生物体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来看待,生物现象可以用控制论的思维方式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描述。一个生物体有成千上万的基因,对应的蛋白质数量更是多得多,整个构成了一个精妙的动态系统,这个系统的每个开关在什么时候打开什么时候关闭理论上讲都是可以模拟出来的。再进一步讲,多个低等生物构成的社群,比如细菌或者蚂蚁,会有很多协同行为,也都是可以模拟的。多种生物,甚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的这个生态系统,都可以用系统的思维来描述和模拟。


扯了这么远,我只是想说一个事物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考察。然而世间万物的本质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对应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构成人生的千千万万个选择,有的微观,比如今天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有的宏观,比如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什么,我生活的目的是什么。


前些天奴隶社会发了一篇三十不立的文章(本号也有转载:《青年危机:三十不立,你也像我一样焦虑吗?》),其实那篇文章的观点我是没有照单全收的,因为单一的成功价值观从来就不是我推崇的观点。所以文章开头我还是多写了几句,简单地讲就是心态放松点,沉下心来做准备,机会会越来越多的,最后考验的都是选择能力。


今天就来说说选择


我是一向推崇“与众不同”的,你也许认为我是苹果粉才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事实是,我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实践“与众不同”很多年了。这么多年来,有收获也有教训,谈不上都是正确选择,但几次大的人生选择确实都有与众不同的影子,今天总结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


其实我的重大人生选择就这么几个:


  • 大学选择读生物

  • 大学毕业选择出国

  • 读完书以后选择创业

  • 选择和谁组成家庭

  • 选择回国

  • 选择进入移动互联网

  • 做奴隶社会

  • 做磁场

  • 做一土


所有的选择后面都有很多个选择 No 的时刻,选择了 A 就意味着放弃了选择 B、C、D…... 很多次我为什么没有选择去找个工作放弃创业?奴隶社会为什么选择一直不商业化?磁场为什么一直不对外宣传?一土为什么要选择现在的模式而不是更赚钱的模式?还有很多很多…...


与众不同到底什么时候用?


“如何选择”远比“定终身的选择”更重要_第1张图片


相信你也不会天真到认为我鼓励的是在所有事情上与众不同吧,要是那样,还不很快就把自己给玩残了?


简单答案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下面让我按照面临选择的问题分类来分析一下。


1 不重要的事情——怎么选择都可以


之前我写过一篇有关时间管理的文章,其核心思想就是太多人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时间,以至于才要在真正需要花时间的事情上抠时间。我们有很多日常琐事,去哪里玩,吃什么穿什么,谁谁说了我的坏话我该怎么办,有个小误会是不是要去解释一下,他好像对我有成见,等等。


既然不重要,当然怎么选择都可以。问题是有朋友会说,这个事情对我很重要啊。

我们每个人都会画个圈,圈里面的事情是重要的,圈外的是不重要的。这个圈越小人活的越智慧,生活也越简单。而且最好这个圈里面的事情和自己的关系多一点,如果都是别人的事情,那你就完全是为别人在活了。

2 没法选择的事情——不要纠结


这个也是大白话,但对当事人来说也未必容易做到。她/他为什么不再爱我了?为什么这次升职没有我?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这些有时候是自己的原因,有时候是命运的不公,但你又能怎样呢?事情已经发生了,没有选择,只能想办法去寻求一个好一些的结果。


还有一种是遇到了无法沟通的人。两个人就是不在一个频道上,我说东你说西,我说当下你说当年,我谈梦想你说操那个心干嘛,我给你讲道理你和我说极端反例,我陈述事实你说我很有情绪,我讲逻辑你说情怀,我们就事论事不行吗。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沟通,因为无意义嘛。

3 不确定性小的事情——选择保守靠谱


绝大部分事情都可以归为这一类,比如英语要考四级,学游泳,开发一个互联网产品,微信公众号推广,公司招聘,等等。


不是说这些事情不可能有个剑走偏锋的路子,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事情都是有确定路数的,也就是说有最优解,英文里叫 best practice。这些事情数量庞大,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建议大家努力去寻求一个已知的“最优解”,有很多渠道去找这个最优解,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里再多说两句,很多人在这些事情上没有寻找“最优解”的习惯,我想说这是一个很坏的习惯,这就像我们以前做数学题,明明有正确答案,而非要自己想一个答案写上,不知道答案就瞎蒙一个,本来可以得 100 分偏偏就只能拿 70 分。生活里的很多事情是开卷考试,满世界的互联网可以查,朋友长辈可以问,稍微花点功夫就能找到正确答案。你要是这样都考不好,让别人怎么相信你的能力?这不是自己把自己未来的机会都给搞砸了嘛。


所以请理解,我推崇的“与众不同”只应该被用在非常少的情况下,这就是下面要说的:

4 不确定性大的事情——考虑与众不同


注意我用的是“考虑”与众不同,而不是与众不同。


不确定性大的事情不多,但几乎个个都是重要选择,大学学什么专业,毕业去哪家公司,创业还是大公司,要不要改行,嫁土豪还是选择身边的潜力股,等等。


下面说说怎么“考虑”


面对不确定性时候的思考原则:


太多人在面临不确定性大的事情的时候会感到茫然,因为没有对应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最后的结果反而是随便选一个,或者凭感觉,这是对人生最大的不负责任,因为显然它们才是最重要,最需要慎重选择的。


结果导向:不管做什么事情,结果永远是最重要的,过程比结果重要那是用来安慰自己的。不过不确定性大的事情怎么分析结果呢?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我选择不会只看世俗的结果,而是看能否“增加你的独特性”。


人生是一次长跑,所以不能太着急,在你没有达到目标之前做的所有事情可以说都是铺垫。我最看重的是从这件事情上到底收获了什么,成长了没有,成长的有多快,有没有增加你的独特性。人生选择构成最终的我们,与众不同的选择构成独特的我们,而未来可能有一件事情在等待那个独特的你。


战略眼光:看结果还要有点战略眼光,我总结了下面三条。


  1. 长期目标大于短期目标:不要太短视,也不要被短期的挫折影响了长期的规划

  2. 格局大于金钱:钱重要,但把钱搞得太重要就没格局了。

  3. “名”大于利:我们的个人品牌个人名誉最重要,比钱重要无数倍,言而有信,公正客观,有同理心,懂得取舍,哪一条让我拿钱来换都不换。


三条具体建议

1 努力多搞几个选择出来


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最糟糕的就是别无选择,那也就谈不上选择了。当然这里要把恋爱结婚排除在外,咱可没有鼓励大家脚踩几只船哦。很多人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当一个机会来了,就“觉得”我只有这个选择,于是只有是或者不是两种选择,其实你退一步,或者打开一下思维,就会发现还有一些你意识不到的选择。


最典型的例子大概是创业选项目,我和很多人聊过他们的创业想法,很多人会被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现有资源限制,往往是想到一个什么事情就会去做,没有意识到其实他有可能做很多其它的事情。有些好得多的项目,即使现在没有资源,也不难找到好的资源进来,也可以选择加入朋友的项目而不一定非要自己主导。

2 沙盘推演,多想几步


下棋的人讲棋力,也就是棋手能看到多少步以外。


面临大的选择的时候也一样,我们可以预先做点沙盘推演,设想几种不同情况,在每种情况下事情会如何发展,我们会如何应对。对未来有这样的设想和规划就会心里更有数,也可以预先做一些应对危机的安排。


当不确定性变成了几个更确定的可能性,不确定性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3 多想不好的结果,输得起吗?


不要过于乐观,做最坏的打算,因为最坏打算的发生概率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当不好的结果出现的时候,我们输得起吗?最好别一次失败就回到解放前,还要从头来过。摔下去不要跌太惨,抓住机会就尽量爬高一点,这种策略也会让面临的不确定没有那么可怕。


结论


与众不同的经历打造与众不同的人。


与众不同也会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而这种心理素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很多有趣,也经常是很有挑战的事情都需要一个有“合适背景”的人来做,这合适背景的组合很可能是只有那个“与众不同”的你才具有的啊。


总结一下全文,我其实说了四个点:


  • 与众不同不要随便用,只在不确定性大的事情面前“考虑”使用。

  • 绝大部分情况下选择保守保守加“最优解”就是靠谱,靠谱很重要。

  • 中庸最无聊——中庸就是大众的选择,不要选择中庸,要选择两端:一端是保守加基于“最优解”的执行力,可以用来打造“靠谱”的个人品牌;另一端是与众不同,只在合适的时机选择。

  • 抓住机会要用到极致,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后面是更多与众不同的选择权,而拥有这些选择权的人会越来越少,最终你就独一无二啦。


战略上与众不同,执行上保守靠谱,愿我们都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后记:听说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目也跟“选择”有关——


“如何选择”远比“定终身的选择”更重要_第2张图片


如果本文是一篇以“选择”为题写的高考命题作文,你准备打几分?(满分60分)



你的重大人生选择又有哪些? 欢迎留言。


直接点击以下关键词,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薪酬报告|IDGVIEW| IDG大咖说| IDG私董会| 投资人说| 创业者说

供应链金融| 消费金融| 人工智能| 体育| 海淘 | 品牌

IDG资本

ID:idg_capital

长按右侧二维码,识别关注「IDG资本」

在浏览器打开http://www.idgvc.com/
最干的干货、最新的资讯、最深刻的观点

“如何选择”远比“定终身的选择”更重要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选择”远比“定终身的选择”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