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个被封锁在高楼中的围城。城外的人往里可以看见攀天的机遇和梦想,而城里的人却紧盯自己的脚步,埋头奔走在繁华与喧闹之中。
快节奏的生活被放置在显微镜下,欲望、理想、情爱、喜悲都在被放大,而人却显得越来越渺小。大部分的人拥挤在一起,在或喜或忧的生活中,寻觅一块安稳之地。而高消费和高竞争,让每个人像是随时能被风卷走的蝼蚁,却又带着千斤重的心事,被困于原地。
TVB 我们的集体回忆
TVB是逐渐在褪色的一张香港文化名片,但它始终是最能体现年轻港人工作、情感等生活状态的代表。2015年,TVB拍摄制作了一部时装电视剧,《水发胭脂》,由陈豪、盖鸣晖、李司棋及麦长青领衔主演。
精明细算的室内设计师,遇上乐天知命、专注于传统粤剧艺术的女文武生。两个人在性格、思想,甚至价值观都南辕北辙,而这种反差恰恰反应了港人和现代年轻人的一种困苦。
片中体现的现代价值观,在香港已成常态。比如做事只注重利益的人,劳劳碌碌争名逐利一辈子。也有随心而为、豁达坦然的人,坚持用理想编织美好人生。
除了人情纠葛之外,电视剧里的多种模型也抢了很多戏,比如这个摩星岭的模型。
很多香港人小时候会坐船到南丫岛,经过硫磺海峡时,可以远望到参差不齐交错排列在摩星岭上的木屋。当时只用木樁搭成的地基便能撑起整间房子。
剧中所用的微缩模型,都以可观可触的立体形式还原了老香港的建筑,保留了瞬息万变的城市和香港市民的集体回忆。
城城带我们围观蓝精灵
今年七月,“蓝精灵·十分劲”亚洲巡回艺术展在香港海港城开幕。天王郭富城在蓝精灵的带领下率先参观蓝精灵村庄。
现场除了天王,还有“十分劲”的蓝精灵漫画创意模型展。根据蓝精灵漫画场景创作出8个1:1立体模型,模型加入不同的视觉效果,让大家从另一角度进入蓝精灵的微型世界。
而无论是港剧中的老香港建筑还是童年回忆里的蓝精灵,这些微缩模型全都出自同一个人。他叫黎炽明,在香港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微缩模型匠人。
巧手砌出小香港
从事建筑模型行业近三十年,在没有电脑、机械的最初,黎炽明全凭一双手压缩还原了种种建筑。而随着机械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和北上,香港的手工者开始转做监工和指导的工作。但由于对手工制作有着莫名热爱,黎炽明还是逆着形势开办了一家制作微缩模型的工作室。
2007年,他经推荐加入了香港微型艺术会,从此开始制作微缩模型作品,并随会参加了国内外多个展览。
黎炽明认为,一件作品若想让观赏者留下深刻印象,并投入欣赏,就需要在创作中加入视觉及听觉等动感元素,例如会转动的风扇,会闪的霓虹灯,会播放的电视机等,多种不同质的材料在他的手上都获得了生命和律动。
位于湾仔的和昌大押,是19世纪南方特有的唐楼建筑,底层作商铺,楼上是住宅。在100年后的重建中仍保留了它外在的模样。黎炽明工作的第一家公司刚好就在这栋老楼的对面,而这也是他第一个微缩模型的原型。
在比例1:50的[和昌大押]模型里,有着黄绿相间的小型巴士,和印有香港回归10周年宣传的红色双层电车;也有倚栏远望,闲坐读报的人。他们无需始动、鸣笛,也不用出声、走动,一切都在静置中活动,在静谧里热闹而安逸。而现在的香港除了匆忙,剩下的便是匆忙后的疲惫。
他在每件作品中,都会费尽心思地加上生动的元素。例如[香港理发]这一作品。从搜集资料、确定模型的面积和比例尺寸,到画开料图、选择制作材料,再到开料、制作外结构,每一个细小步骤的难度都在逐渐增大。
与其它微缩模型不同,黎炽明的大部分作品都会以“做旧”来达到一种创新。比如铁门窗上会留下港岛城市因受潮而形成的特有锈迹。而转转灯、[老夫子]漫画书等极具香港特色的细节,也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模型创作起于18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皇室,继而遍及英美等地,后来更普及至日本及东亚地区。在近几年,微缩模型开始被视为比影像更好的保存历史文物的方法。透过它,文物能被完整及立体地保存,并且可观、可触,正逐渐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艺术活动。
除了慕名而来购买或定制模型的人,黎炽明的工作室常在周末还会迎来他的学生,其中有家庭主妇,也有上班族。在静下心的制作过程中,生活上的种种烦忧都在逐渐压缩变小。
人生无所谓赢家 遵从内心尔
之前的黎炽明忌烟酒,可随着工作量和压力的增加,他开始抽烟。烦闷无处宣泄时,他会带着啤酒到天台俯视整座城市,像查验模型作品一样观察香港的每一处细节。
现在的他虽然常常在深夜里,因赶工而独自回家。但家人、朋友的支持,参观者的认可,就像模型底座中铺满的电线,随时点亮了黎炽明在微缩模型上的种种期待。
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事。在这无常世界里,黎炽明仍凭着对微缩模型的热爱,以始终坚持的初心聚攒能量,应对生活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将聚散离合里的爱恨喜悲压缩变小。他在用双手还原每一个地标的过程中,逃离出了这座微缩围城,俯瞰了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