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Breath Becomes Air

这本书是我去年底在从北京飞往新加坡的飞机上读完的。那段时间在北京做了个手术并休养一段时间,这本书陪着我度过了快20天。手术前和术中术后的心情都和书中的情景和细节产生太多共鸣。很多时候,看这书令我心碎和唏嘘,也曾潸然泪下。当时甚至不太能分清是书还是自己当时的处境让我这么敏感而脆弱。

更为巧合的是,在一个天空被大风吹得湛蓝的午后,我在北京的咖啡馆读这本英文书时,咖啡馆老板娘(满口美音的中国人)偶然看到,也跟我和她男友分享对这本书的喜爱。当时感觉世界何其之大,能让两个读者在一间小小的咖啡馆不期而遇,简直是妙不可言。

36岁,Paul被诊断患有第四期肺癌。此时的他还是住院医师,本以为很快可以成为主治医师,开始他的神经外科医生生涯,没想到命运将他引领到这里。他,曾经主修英国文学、人类生物学、历史和哲学专业,他一生都在探索:什么可以让生命过得更有意义?(What makes human life meaningful? What kind of life worth living?) 通过文学,他了解了语言对人类的意义;通过生物,他了解了人类的脑结构和生命的关系;通过历史和哲学,他思考了宗教信仰的意义;最后他又选择了对生死具有直接经验的医学专业,成为耶鲁医学院的博士。而谁能想到,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竟然是自己作为临终病人,来体验生与死的意义。直至2015年初,Paul一直在与病魔作斗争并坚持写作这本书,甚至有段时间还重回手术台进行工作。而遗憾的是,这本书并未最终完成,而由他的妻子完成了最后的部分。Paul在生病期间一直非常的坚强,并对家庭的未来进行了异乎常人的规划,在Paul去世前8个月,他的孩子来到人世间,给临终前的Paul带来了生命的喜悦。

在作为医生的临床实践那段时间,Paul学会了用医术直面死亡,用手术刀进行尸体解剖。但他发现,他最想做的是让病人和家属真正理解死亡和疾病的含义,而不仅是挽救生命。

其实这本书想探讨的是人性(moral clarity),尤其在生命垂危之际,如何在生存时间和质量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如Paul所说,在家属眼里,通常都把病床上的家人,看成是过去各种回忆的累积,是过去的Ta,而不是他的未来。你们想让他活着,是希望他有尊严的活,还是仅能身上插满管子的部分恢复?

这让我想到前些日子的热点新闻,琼瑶的老公患了失忆症,并进入昏迷状态,必须查鼻胃管进食,琼瑶希望让他安乐死,而她老公的孩子们认为这并不是生命垂危的征兆,也不是切开食管插管那种治疗方法,完全可以接受并让父亲继续存活。结果双方展开撕逼大战。

看这书时,是我第一次接触moreality这种话题的英文书,心情难免沉重,尤其是作者以切身体会在描述这个过程。这时会发现,再优秀的人,在面临死亡和疾病面前,时间都变得没有意义了, 甚至无法预估时间。记得第一次看这种书,应该是李开复那本《向死而生》,讲他患淋巴癌那段时期与病魔作斗争的经过。但因为这次这本书的作者是医生,是一个一直在从各种角度思考生命意义的人,写出来的文笔自然不一样。拿他老婆在结束语中所写,“Paul confronted death--examined it, wrestled with it, accepted it- as a physician and a patient." 在他最后时刻的那句"I am ready."只会让我的眼泪不停地往下掉。

在这本书之后,我又特地追了美剧《Grey's Anatomy》。相似的是,这剧里很多地方也是在讲面对死亡和疾病,医生和病人在moral方面的挣扎。还有最近在读的《Being Moral》,虽然重点谈的是人衰老的过程和最后的归宿,里面还是有很多涉及moral的方面。可见,人性是人面对死亡时最大的困难和挣扎。

好书和好的影视作品,都是让我们可以以更多更深的角度去看待人生。感恩活在这个物质精神都富有的年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When Breath Becomes 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