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碰到有学员问我,派克老师,我也很想像你一样做一个自由自在的讲师,但是不知道自己合不合适,你能帮我分析下吗?
这类问题我很怕回答。作为身处其中的从业者,面对这种话题实在是说来话长。
今天还是专门写篇文章好好分析一下。以后再有人问,就把这篇文章发过去。
到底什么是讲师?
大学里讲课的也叫讲师,社会上的讲师也叫讲师。
但更准确地说,大学里的“讲师”应该算是一种职称。级别上次于教授和副教授,又高于助教。
工资赶不上大白领,学历要求多数是博士起。还谈不上自由自在。
大家都想做的,且能做的,肯定不是这一种。
这里定义一下,本文讨论的肯定是社会上的讲师。也就是企业里的讲师、培训机构里的讲师和即插即用USB接口的自由讲师。
我认为,以下4类人是比较适合做讲师的。
对演讲有极大热情的人
杨澜曾在《我是演说家》里说,火和演讲是人类最恐惧的两件事情。
演讲这档子事,其实还真是挺反人性的。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克服了对火的恐惧,是因为人们已经掌握了火的特性,有了控制火的能力。
但是人们无法真正消除的,是来自数量众多且处在对立面的他人的威胁。
当一群观众无声而坐,把审判的目光投向舞台中心的你时,潜藏在DNA里的原始恐惧就散发出来,从生理蔓延到心理。
这种机制,几万年来没能在进化中摆脱。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再超脱,也无法真正做到无视别人的评价。
一场演讲下来,谁能保证完美?
任何缺点在舞台、媒体、网络的放大之下,都会成为别人嘴里、表情、键盘上体现出来的差评。
此外,演讲还是个高强度的工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有人算过,一小时的演讲,需要200小时的前期准备,才能做到精彩呈现。
即便有些人貌似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也离不开长年的苦练和积累。
甚至很多企业家、名人,都有专门为自己写演讲稿、排练指导的团队。
无论是台下筹备的辛苦、台上紧张的压力、事后他人的否定,都足以让多数人对于它望而却步。
更不用说把演讲当成自己的职业,常年与这些痛苦为伴。
没有对于演讲这件事本身的极大热情,没有对舞台的渴望、对掌声的追求、对认可的执着,如何才能抵御这些痛苦?
善于学习的人
科技越发达,人类越懒惰。人们总是追求效率的极限,对待学习这件事,也是如此。
最初大家学习都是通过书本和课堂,从一撇一捺、一笔一划到微积分、天文地理、商业伦理、财经人文,无一不是循序渐进,多年苦读的成果。
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却让世界开始扁平化,面对纷繁复杂、优劣难辨的天量信息,每个人都呐喊渴望着干货、干货、干货!
恨不得别人十年走过的路,一个小时的课就能给他讲完,让他全部学会。
其实这也是正常现象,物质越丰富,年轻人越焦虑。
人们都生怕在有限的青春里,没能力去体验世界的精彩,而在有能力的时候,青春不在,重要的人也离开。
于是才有了这一轮知识付费的红利,才有了培训讲师群体这次集体向互联网进军的转移和迁徙。
如果你善于从长篇大论里抽离概念,提炼精华。
如果你善于从经典案例和亲身经历中去反思复盘,提取经验。
如果你善于用易懂的语言去分解复杂的现象,用生动的形式去展现晦涩的逻辑。
如果你愿意发挥自己的学习天分,极速学习,转化为干货,帮助别人快速掌握技能和知识的要领,省下大量宝贵时间。
这样的你当然是做讲师的最佳人选。
“只会说不会做”的人
自从战国时期,我们就有了“纸上谈兵”的典故。后又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说。
所以中国文化里,向来提倡亲力亲为,以做平凡小事为荣,对于“只会说不会做的”理论派评价不高。
于是中国人均每年工作2200小时,超过美国400小时,当之无愧是全球最勤奋的国家,终于成为世界工厂,人均收入直逼美国人的1/10。
毛利润近70%的苹果手机,以6000元的价格卖出去,25元的利润被留在了富士康。
富士康还是家台湾企业。以人力成本占经营收入1/5的平均比例来计算,大陆产业工人赚到了6000块里的5块钱。
流水线上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的青年男女们,每做一部手机够买半个便当。
我不敢随便判定我国文化的优劣。但别人如果做得更好,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企业培训和管理咨询这个行当,就是从发达国家传过来的。在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却毁誉参半,饱受质疑。
因为总有一种思想认为,你既然这么能说,为啥自己不去干票大的。
其实把事做成功是一种能力,把事说清楚、说漂亮、打动人,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
物理学也分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爱因斯坦和特斯拉同样伟大。
世界需要有人躬身做事,同样需要有人思考和表达。有人只擅长前者,就一定有人只擅长后者。
被实践检验过的理论,太需要被擅长思考的人去提炼,被擅长表达的人去传播。
只有这样,前线做事的人,才有理论支撑,才有逻辑依据,才有案例参考。
让合适的人,做擅长的事,正是社会分工的体现,正是生产效率的来源。
如果你也“只会说不会做”,与其自我扭曲,不如扬长避短。
去做讲师,恰恰最能体现你的价值。
身怀绝技的人
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绝技过人的人,要解决生存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很好,想必是很容易的。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按马斯洛需求里的说法,对这样的人而言,有了安生立命之本,“生存”、“安全”自不用说。
手艺好,口碑佳,核心竞争力强,无人可以替代,自然就有人来巴结交往,奉若上宾。“社交”和“尊重”需求也相继得到满足。
这类人到最后,追求的肯定不是前四层境界,而是传说中的“自我实现”。
最高境界如何达到,用西方的说法叫“爱”,用东方的说法叫“布施”。
有钱的拿出来捐,那叫“财布施”。
有技艺的拿出来教,那叫“法布施”。
有思想的开坛说法,讲经度人,那叫“无畏布施”。
无论是“法布施”还是“无畏布施”,放在现代社会,效率最高的方式之一就是做讲师。
在老本行做到一定的境界后,站出来传播自己的技艺和思想,复制给天下好学之人,创造百倍千倍的价值。
既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又能防止绝技失传,不失为一个上佳之选。
只要你在以上四类人群之列,我相信这个职业是适合你的。
当然法无定法,即便不在其列,也不用自我设限。
只要想做,放手去做。
动机和兴趣,比“适合”重要的多。
我是李派克,专注演说营销。职业讲师,演说社群创办人。
曾任不良资产网副总裁,国企副总经理,创办过教育机构,长年从事会销演讲,12次现场演讲成交破1000万。
现在我归零重新上路从事内容创业,誓要证明从0到1有必然成功、适合每一个人的方法,欢迎您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