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高高在上的原则,也有自由奔放的灵魂。
又到了繁忙的星期一,陡然加快的生活节奏适应无力?太多的束缚让你无法迈开腿?这都不是事儿,带上你的灵魂,小布邀您继续和老猫一起,跟随他的文字,畅游世界、放飞自我!
老猫,90 后理科硕士一枚,创过业,上过法庭。16年和猫夫人一起开始了长达 99 站的旅行结婚之路。秉持着 “和当地人一起旅行” 的原则,他们一路做沙发客,住当地人家,去过战争前线,睡过马路也搭过囚车……花了 7 个月的时间从俄罗斯一路走到了南非,结束了第一阶段的行程。
想了解更多故事,欢迎关注老猫的微信公众号:秒行天下(ID:miaoxtx)
在卢旺达之后,我和猫夫人便一路向北,去了乌干达,在那儿呆了一周。
期间,我们游览完乌干达默奇森瀑布森林公园之后,在从帕夸奇(Packwach)返回首都坎帕拉的过程中,误打误撞上了一辆囚车,和数十位乌干达重刑犯在狭小的空间里一起呆了两个多个小时。
1
囚车之旅
帕夸奇(Packwach)——一个比马辛迪还要小的镇子,每天有两三辆长途大巴车发往首都坎帕拉。
4号的中午,我们到达帕夸奇的时候恰好过来一辆长途车,我们在全镇的小黑的欢呼雀跃和放声大笑(我们也不知为何……)中拦截了两辆摩的急急忙忙赶往车站,结果悲剧的发现这辆车已经满了。
其实,后来我们知道这辆车开过来的时候镇上的人都知道它已经是满了无法载客的,然而依然是想戏弄我们两个外国人。这样的恶作剧的态度在两个小时以后达到了顶峰。
正当我们在一个汽车公司等车许久未果,干渴饥饿难耐之时来了一辆咖啡色还印有什么徽章标志的大巴车。
周围的当地小黑又一次以十分夸张的欢呼声怂恿我们上这辆咖啡色的大巴车,大声告诉我们这就是前往首都的车,如果错过了,当天就得住在这个破旧的小镇了。
我们自然是诚惶诚恐地在众人的簇拥和欢送之下上了这辆大巴车。
结果我们前脚刚上车,车子就发动离去,带着我们快速地远离了那一张张快笑成面瘫的黑脸。
对的,他们当然有资格笑,因为,他们成功地忽悠了两个外国人上了他们国家监狱转移重刑犯的囚车!我们俩也是开车几分钟后,看到那些拿着枪械松松垮垮的警卫们和关押在一扇铁门之后的带着手铐脚镣的数十位凶神恶煞的囚犯后才瞬间明白的。
坐在前排的一位戴着贝雷帽的军官,向我点了点头,告知我需要6万乌干达先令的车费(RMB115),我面无表情地还价到5万,因为其他的大巴车都是5万。
他爽快的答应了,想必是因为这是他的私人收入,所以也不会那么较真吧。
收了钱,命令手下打开铁门,结果,我们便和重刑犯们关在了一起……这下子说实话,我还真是有些后悔,真心明白了为什么起初车子到的时候,也有当地的大妈在等车,之后看此情形扭头就走了。
这不就是电影《空中监狱》里的场景么。
此时的情形是我们的身后有40多名重刑犯,在我们和重刑犯之间有两名没有武装的警察,记得很清楚的是其中的一位黑人小哥,看到瑟瑟发抖的猫夫人还用那口音极重的非洲英语安慰道:别害怕,我们会保护你的。回头想来,他说这句话绝对是发自内心的——跟大多数非洲人说大多数话时候的心态是不同的(下节说说我所见到的黑人朋友)。
就这样,40多个带着脚链手铐的重刑犯,7名警察,2条枪外加我们两个外国人(也是一路唯一的乘客)上路了。一路上警察们有说有笑,犯人们也有说有笑,气氛不算尴尬。
我们乘坐的囚车
中途在路过一个卖煤炭的店铺(其实就是一个硕大的泥房子)的时候车子停了下来。
警察们显然是对煤炭产生了兴趣,找老板七嘴八舌,一通讨价还价,愉快地买了一车顶的煤炭。警察头付钱的时候,我发现,他掏出来的就是我给他的那5万先令。
后来,之前那个对我们很照顾的坐在我们后面的警察告诉我说,现在监狱人很多,超负荷了,监狱做饭用的煤炭也要警察们自己凑钱买。听着还是挺心酸。
原先我以为我那车费是到了警察自己的口袋里,现在想来也不算那么回事。
买完煤炭后,车子就接着上路了,可是没过多久,警察们就为了一车顶的煤炭吵了起来。大家都同意拿出一些给监狱用,剩下的大家分了带回家,可是每个人究竟拿多少就起了争执。
司机(也是一个警察)一度受了委屈便大喊大叫,情绪很激动,开着车左晃右晃把我吓够呛。
后来我便有些昏昏欲睡了。等我再清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八点了。来过非洲的朋友都知道,一到晚上,在非洲的很多地方,治安形势便会急转直下。
此刻车子已经到了坎帕拉的郊区了,我不知道他们的监狱在哪里,不知道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我在想,万一……嗯,脑子里顿时出现了很多电影的画面:《电锯惊魂》、《沉默的羔羊》、《七宗罪》……
在我着实很不安的时候,那个面相不善的警察头,忽然很礼貌的问我:先生,你要去哪里呢。
源于坎帕拉别的太多的地方我也不知晓,只能脱口而出的便是:乌干达邮政总部。
他想了想,点了点头,跟司机吱了一声便开始加速向市区开去,后面我才知道,这位警察的小领导询问我目的地的时候,旁边那黑灯瞎火的草丛中其实就是他的目的地——乌干达监狱管理总局。
接下来的便是我们这辆监狱大巴横冲直撞地冲向市区,大巴车仗着警车的特权一路各种闯红灯逆向行驶,还把一个面包车逼到了路旁的泥巴地了——没有办法,坎帕拉的市区拥堵的实在太可怕。
这让我想起了当时我住在坎帕拉沙发主家的时候,有一天刚出门,便看到一辆警车(恰好也是大巴车)把一辆公交小面包车的保险杠给撞飞了……
就这样,折腾了得有两个小时,我们终于在晚上10点的时候到达了目的地。自然,路遇的这帮子看着不甚可靠的警察们给了我们一个极好的关于黑人兄弟的回忆。
道了声谢,便下车了,回望,这辆满身都是伤的大巴车又开着警笛警灯横冲直撞地原路返回了。
扒一扒黑人兄弟
前面我说道,在囚车上遇到的那位警察的话绝对是发自内心的——这跟大多数非洲人说大多数话时候的心态是不同的。我们在非洲待了两个月,所遇黑人言语多数都是带着玩世不恭或者随性而为的态度,很少有发自内心去跟你沟通些什么,主动帮助你更是种妄想。
玩世不恭再上升一级,便到了没有诚信。一路上碰到过一些在非工作的中国人谈及非洲友人,无不扼腕叹息的,那意思就是黑人问你借钱,你就几乎别指望会还。而他不还你也有他的理由:你过得这么好,我过得这么差,不还你钱那是天经地义的。我们在坎帕拉的时候曾经住到过一个当地的沙发主家中,主人是一对姐弟,姐姐曾经接待过相当多的沙发客旅行者,颇受好评。
我们到达坎帕拉的时候,他的弟弟赶到邮政总局去接我们,这本是我们非常感激的,然而后来的一些事情却让我们和这两位沙发主的相处有些不自在。比如一个细节,我们坐完公交车,弟弟总是抢着付掉自己的钱或者装作不知道有付钱这回事情……这个在中国人看来属于是合理但是不怎么合情。毕竟作为东道主,凡此种种的事情一多就让我们两个寄人篱下之人感到不甚自在。所以待了两晚我们便北上去瀑布公园了。
而就在我们将要离开之时,黑人弟弟问我借1万元乌干达先令(RMB18),我心知他是不会还的,但是又是碍于寄人篱下不得不做出些应有的贡献。结果当然大家都是可想而知的。
所有的这些都没有多少钱,但确实让我们两位本着真心做朋友的两位远道而来的旅行者寒心了很多(话说我们还做了数顿中国饭菜来回报他们的“收留”……)
是的,结合我们最后在南非开普敦的黑人沙发主(中产阶级)家中的一些体验,像我之前说的,黑人还真的是比较难深交,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不知慷慨为何物,不会主动的帮助别人。
当然也是有例外,比如我们在前面所说,在帕夸奇追赶大巴车时,猫夫人的手表不慎遗失。一个在路边摆茶摊的年轻黑人妈妈小心的捡起来还给了我们,实在令我们震撼,因为这样的举动本身在非洲而言就是非常罕见的。
更令所有来非旅行的人们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他们的懒惰和愚昧了。是的,客观中立地说,事实真是如此,而且一路上例子不胜枚举。很多非洲国家普通岗位的月薪甚至低到只有50美元!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非的中国企业也愿意多花十几二十倍的价钱去雇佣国内的员工。
路遇的很多中国在非员工都反映,来非后他们的工作效率自然就切换成非洲速度了,没有办法,因为当地人太慢了!
回来说说黑人朋友吧,例如我们在纳米比亚和南非常遇到的肯德基快餐店,尚且是连锁企业,然而工作人员却尽是大腹便便的中年妇女们。她们中的很多人动作慢得令人发指:摇摇晃晃地走过来听你下单,然后不紧不慢的将信息录入电脑,顺嘴跟旁边的黑人大妈聊上两段——那嗓门绝对是不输于国内硬座车厢晚上那些“放心,包在我身上”的那些NB神人们的。然后聊得差不多,回过神来发现,哦,自己还有一个单没上菜呢。接着便扭起那硕大的臀部在狭小的工作区晃悠几圈,取来食物给焦急等待的客人。
这还不是这段小故事的全部——没多会儿,客人发现他拿到的食物和他点的并不一样。额,黑人大妈很无语,因为是她的工作疏漏导致了这些问题。然后便是退换货或者是吵架……后面的顾客顿时就都心生绝望了……
我自学习地理以来一直都比较相信地理决定论,我认为黑人所表现出来的上述的很多性格上面的共性和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关:首先,非洲的土地普遍都是富含营养的土壤(当然除了北部非洲的沙漠地区)。有朋友亲眼见到非洲朋友的耕种方式是:撒把种子下去就不用管了,充沛的雨量和丰富的营养使得粮食半年以后就可以直接过来收割了!
土地和气候的适宜,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黑人们普遍的慵懒和天生的乐天派性格。对比日本吧,恰好是相反,日本人很勤奋且个个(尤其是上班的时候)都很“拧巴”,还不是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频发和贫瘠的土地给闹的?而与其本身优良的自然条件相反的是非洲的现状——相当多的地区还是饱受贫穷与战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不会有什么利他主义的思想,帮助别人所以完全是无从谈起。
所以说想跟黑人交心,还是真的困难。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刀切死,况且毕竟我在非洲游历的时间也是比较少的,美好的回忆当然还是有的,比如说前面的“囚车事件”。
非洲的治安
想必这是绝大部分朋友提到非洲所首先关注的话题。网上的各种消息和传言我和各位一样,也看了不少,所以在到达非洲之前我觉得这肯定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是非之地。
然而事实肯定不是这样。所以这一节,老猫就尽量客观地来说说非洲的治安问题,不粉不黑。
首先,要说的是,旅行安全的问题,必须要分成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安全局势,另外一个才是社会治安。
关于安全局势,主要是指战争风险和恐怖袭击风险,推荐参考以下网址(全球最受旅行者欢迎的安全测评机构):https://www.gov.uk/foreign-travel-advice
非洲56个国家,目前全境处于战乱之中的就有11个之多。
而治安和安全局势并不完全等同,非洲各国的治安状况也都各有不同,总体而言显然是低于中国平均水平的。
概况一下,非洲的治安的特点,以供大家参考:
1.农村地区的治安相对好于城市,小城市又好于大城市。传说中的非洲四大犯之都:尼日利亚的拉各斯,肯尼亚的内罗毕,坦桑尼亚的达雷斯萨达姆和南非的约翰内斯堡都是非洲首屈一指的“一线城市”。
2.每个国家的各个地区,每个地区的不同城市,每个城市的不同街区治安水平都有可能千差万别。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南非。众所周知,南非的犯罪率是出了名的高,然而这里也有极多的地方是治安很好的。比如我们到访的开普敦市,市中心和北部的桌山区域属于富人区,沿海岸线的各个小镇也是别墅林立一派的祥和气氛。
这样的区域,居民相对富裕,缴纳了更多的税收,故而警察也较多(完完全全是资本主义的味道啊),街道干净,恶性事件极少发生。而和很多富人区只有一街之隔的地方就是各种石棉瓦和铁皮搭成的连绵一片的板房,这样的地方,光天化日之下都随时会发生持枪抢劫,真是一点也不夸张。
youtube上面就有极多的悍匪持枪抢劫的录像,有的是在加油的过程中突然被人抢走汽车,还有的是几名劫匪光天化日抢劫便利店,还和员工发生激烈的枪战,店内的顾客四散而逃……
比如开普敦市的capetown flats地区便是这样的,你从谷歌地图上就可发现这个地区的明显不同:没有什么医院,没有高等级道路,各项服务设施都少。
是的,没错。由于贫民社区纳税少,自然公共服务设施就少,当然警察也少,如此便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这也是在越危险的地方,我们越需要去住在当地人家里当沙发客的原因——我们需要当地人的真实建议。
3.对于非洲的社会治安起到作用的除了政府的治安力量之外还有一个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支柱——满大街的形形色色的保安公司。
我们在卢旺达、乌干达和肯尼亚看到很多的公司,从超市到电信营业厅再到银行都有持枪的私人保安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通常比腐败的警察靠谱很多。不过作为军事迷,我发现在乌干达的很多私人保安,他们使用的武器非常的老旧,不同于卢旺达,几乎人手一把崭新的M16。乌干达的保安们,情况好一些的用老旧的AK47,差一些的甚至用着一战时期英军使用的栓式步枪——李恩菲尔德。更有甚者,步枪的枪托都丢了!
没错,这个就是李恩菲尔德……
这款步枪让我想到很多印度的故事,比如在60年代中印边界冲突的时候,使用这种步枪的印军就被我们打的屁滚尿流。再比如2008年的孟买恐怖袭击案,当手持AK47的恐怖分子在火车站向着人群扫射时,在一线反击的印度警察手里拿的还是这种步枪——此时这种步枪已经接近100岁了……结果么,当然也是可想而知的,警察们被打得头都抬不起来……
再回头说说安保公司,收留我们的南非沙发主便是个中产阶级,他们所住的豪宅便安有铁丝网和红外线报警器(如下图)。每个月,私人安保公司收取的费用是400兰特(RMB208)。
这样的私人安保公司提供的服务有多好呢?他们承诺只要是收到报警(包括手动和自动触发的报警),全副武装的保安便会在3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在开普敦的街头,很多十字路口都有各家保安公司的小轿车,佩戴冲锋枪的保安们时刻注意着手上的对讲机。
有一天半夜,我半夜溜出来到他家冰箱觅食,不料这就触发了报警器,顿时整个屋子响作一团。沙发主levis刚跑出来,保安已经到门口查看现场了……
不得不说私人的保安公司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对社会治安起到了很多促进作用的。比如我们坐着囚车深夜到达乌干达坎帕拉市中心的时候,蹲守在每家银行和商铺前的持枪保安多多少少也给了我们一些慰藉。
最后就这个话题做个总结吧,在非洲呆久了,我只能说自己和猫夫人仿佛形成了一个关于治安局势的“条件反射”:当我们到达一个新的街区/路段时,我们会迅速从周围人的眼神,建筑的新旧,人们的穿着等等方面判断出这里的潜在威胁程度。如果感觉不妙,马上掉头走人。
这种感觉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也只能说,走多了,看多了,听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多听从当地人的建议,多参考相关论坛的前人经验,具备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识,那么就享受非洲的各种美好和惊喜吧!
不过,非洲可不适合作为没有经验、初次独自出境自由行的朋友们出境的首站!
今日话题:你去过非洲吗?在非洲有过什么“骇人”的经历或体验吗?
波布非洲 | ID:hshafrica
一个非洲故事 一次体验式旅行 一款匠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