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开始读一些育儿书了, 而我读的第一本则是来自岸见一郎的《不管教的勇气》。
以前我看完了他写的《被讨厌的勇气》,真的是分分钟被教做人。这个作者所研究的阿德勒的心理学,也太适合育儿了吧。
果然我看了一下,市面上果然有一派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育儿理念,如知名的《正面管教》。
书很好读,就6万字,而这本薄薄的,字迹松散的《不管教的勇气》,则更加从哲学的方面来探讨了教养的本质。
阿德勒的心理学本质上是讲人际关系的心理学,而亲子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人际关系,特殊到几乎人们不觉得亲子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
因为那样显得太冷淡了。
亲子关系尤其是东亚的亲子关系是不可分割,粘稠一体的。
但《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中,一开始就探讨了养育的本质:养育是为了分离,划清界限,把孩子的自立放到了第一等位置。
什么是自立,书中有清晰的界定:
1、能够独立作出选择
2、能够独立判断自我的价值
3、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如果你认同孩子的自立是养育的第一等事,那么这本书适合你读下去,并且执行;如果不认同,其实教育本就没有一定争取的理念,那么了解一下也无妨。
1
如何让孩子能够自立呢?
孩子只要成长到了一定时间就会有自立的需求,往往阻止孩子自立的反而是家长们。
为了不成为孩子自立道路上的拦路虎,家长们最应该的是:不批评也不表扬孩子。
为什么呢?
说实话,批评要是有用,就没有那么多操碎心的家长老师了。有多少天天被批评的孩子,太多太多了。
那么批评了屡教不改的孩子,事实是,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你批评,而是孩子用做错事来得到你的批评。
为了换取你的注意。
也有孩子批评以后马上停止错误的,是因为惧怕,事实上,错误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只有去做的人才会犯错,鼓励犯错,其实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
成年人都知道再谨慎的人也可能不犯错,一犯错就批评,这只会得到一个懦弱儿。
因此,批评其实是无用的,大多数家长的批评只是在发泄情绪。
不批评孩子尚可以理解,为什么《不管教的勇气》也不主张表扬孩子呢?
因为表扬没有意义。且不说表扬这种行为的上下阶级感很重,就仅对于孩子而言,表扬能获得什么呢?
家长要的不是孩子做好了然后得到表扬这个程式,而是无论一件事情表扬与不表扬孩子都主动去做,才是目的。
好好学习是为了自己,好好工作是为了自己,不为了任何人。
人性就是这样,家长在一次次的表演中,只会走向两种结局,要么孩子对表扬脱敏,你要一次次的加重表扬的力度,奖励的力度,才能让孩子去做事。
要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脱敏,孩子发现会越来越难取悦你。
2
然后就要尊重孩子,不去插手孩子的课题
尊重有时候就是带着一点点时间上的等待,空间上的包容。甚至有时候,只需要闭嘴。
作为成年人,我们一定会有这样的情况,我陷入了困境,但是我觉得自己可以应付,因此我没有求助。
等过一段时间,那么我靠自己过了难关;要么事情真的应付不过来了,我求助外界。
这时候不随意插手的人,那段等待的时候就是一种尊重。
作为成年人,我还会偶然有一天,就想玩一天的游戏,就想躺一天。但是这没什么,我知道我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短短的放纵,我是可以把自己拉回来的。
这时候默默看着我们放纵的人,是一种尊重。
但是对孩子,父母做不到这么放松,我们焦虑无比。
这大概是因为,父母都自诩自己是了解孩子的。
“这孩子我最了解了”,父母有时候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心理大概在嗤笑,真的吗?
3
这也不干,那也不干,那么我们对孩子究竟留下了什么呢?
我们需要留下的是一段美好的亲子关系,只有建立在这件事情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
我们可以引导开发孩子对世界的兴趣
我们可以在不了解孩子的时候,坦诚的说出:你最近在忙什么,我有点担心你。
最最最后,回归到平常,我们将看到孩子真实的那一面,有多少家长一生都只能看到面具下的孩子呢。
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没有完美无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