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1张图片


本周知乎热榜

(12.8 - 12.15)


「知乎热榜」汇集了当下知乎上和网络中最热门的内容。戳小程序一键查看:


1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

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

派雇佣兵将其救出


热榜曝光次数 791,545


知友:山羊月 (10000+ 赞同,埃塞克斯大学社会学博士)


请不要小看这样一次营救。


目前国内的报道都或多或少带有点调侃意味,但事实上,整个营救行动其中任何一环的缺失,任何一方的推诿,任何一人的放弃,都会让一则可以被调侃的新闻变成一篇悲痛的讣告,或者更糟糕——一具无人知晓的尸体。


先看看主人公 Firas Jumaah 博士。他做到了什么?


身为一个丈夫,他在自己的妻小面临危险时没有选择抛弃,冒着生命危险承担了属于一个丈夫的责任。


他和家人信仰 Yazidi 教,该宗教被伊斯兰国宣布为魔鬼崇拜,所以当他的妻子打电话告诉他伊斯兰国士兵进入邻村时,可以想象他是多么恐慌。


然而,他仍然毅然选择从生活安逸的瑞典乘坐第一班飞机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家乡去努力营救自己的家人。


「My wife was in a total panic, everyone was shocked at how Islamic State was behaving. I took the first plane there to be with them. What sort of life would I have had if anything had happened to them when I wasn’t there?」 he said.


「我的妻子完全陷入了恐慌,每个人都对伊斯兰国的行为感到震惊。我乘第一班飞机去那里和他们在一起。如果他们在我不在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我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他说。


作为一个博士生,他在身陷绝境时仍没有抛弃学业,向导师如实汇报。注意,他并没有主动要求导师为他去做什么,而是发短信告诉老师自己可能无法完成博士论文了。


Professor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received a text message from her student Firas Jumaah in 2014 telling her to to assume he would not finish his thesis if he had not returned within a week.


分析化学教授 Charlotta Turner 在 2014 年收到了她的学生 Firas Jumaah 的短信,告诉她假设如果他没有在一周内回来,他不会完成他的论文。


「I had no hope then at all,」 Jumaah told Lund’s University Magazine LUM. 「I was desperate. I just wanted to tell my supervisor what was happening. I had no idea that a professor would be able to do anything for us.」


「那时我一点希望都没有,」朱玛告诉隆德的大学杂志 LUM。「我当时绝望了。我只是想告诉我的上司发生了什么。 我不知道教授能为我们做什么。」


再看看他的导师,Charlotta Turner 教授。她做到了什么?


身为一名导师,她没有因为战火而抛弃自己的学生。哪怕她口头上说是以扰乱自己研究的名义,但大家都知道她完全可以置身事外,拿着学生的短信名正言顺地中断教导关系。


「What was happening was completely unacceptable,」 she said. 「I became so angry that IS could barge themselves into our world, endanger my doctoral student and disturb the research.」


「发生的事情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她说。「我变得如此愤怒,以至于伊斯兰国可能闯入我们的世界,危及我的教授的博士生,扰乱我的研究。」


进一步,她联系了她的上司,而上司也没有因为事态复杂而选择抛弃一名博士生,而是简单地回复:just do it。


此处,我突然想到之前知乎上看过的新闻:国内某大学一名女学生向院长举报副院长性侵,院长却劝女生为了学院名声息事宁人。两相对比,我都感觉这种对比本身是对这位力挺学生的上司的侮辱……


在上司的支持下,导师又联系了学校当时的安全主管,Per Gustafson,可以想象在这个环节,安全主管有充分的理由拒绝提供协助——毕竟他的职权范围仅仅在隆德大学。


然而,安全主管也没有抛弃,而是积极配合:


「It was almost as if he’d been waiting for this kind of mission,」 she said. 「Per Gustafson said that we had deal with a transport and security company which was valid all over the whole world.」


「就好像他一直在等待这样的任务,」她说。「佩尔 · 古斯塔夫森说,我们与一家运输和安保公司打交道,这家公司在全世界都有效。」


接下来的营救行动,四名全副武装的雇佣兵也没有掉链子,深入战区将 Jumaah、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护送到了机场,中间经历了何种波折我们不得而知,但仅仅是这一行为就听起来颇有拯救大兵瑞恩的气势。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隆德大学校方,虽然在整个事件中没有突出报道,但可以想象营救行动的巨额资金肯定也经过了校方的批准和支持,所以我们当然可以说,隆德大学也没有抛弃自己的学生。


从学生到导师,从导师到上司,从上司到安全主管,从安全主管到学校,从学校到安保公司,从安保公司到雇佣兵……任何一方的缺失,任何一人的抛弃,都会彻底改写这则新闻的结尾。


请注意,如今我们回顾事件的视角仍然是结果论的一次次不抛弃,却没法设身处地去想象这些不抛弃的决心和抉择背后的压力有多大——


比方说当导师,上司和校方出了大价钱后,人仍然没救回来,这时这巨大责任该怎么算,又该谁来背?一次拯救代价如此大,过程如此难,倘若理性计算恐怕无论如何都得不出一个「划算」的结论,但为什么却没有一人和一方放弃呢?


这背后是一种信念的力量——正是这种信念,才成就了人性道德关怀对兽性趋利避害的超越。凡拥有此种信念的群落,小至师门学校,大至民族国家,皆不可小觑,更值得尊敬。


参考文献:University professor sent elite mercenaries to rescue student from Isil warzone


知友热评


Glonnaz009:这么一描述,我觉得拍成电影会很棒

张宏遒:据路边社消息,该博士直到最近才还清请雇佣兵的全部费用。

清五郎:命重要,何况还能还清,哈哈这波不亏啊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108 个回答:如何看待「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这一新闻?


2


为什么气温 37℃ 人会觉得热,

但是洗澡的时候水温 37℃ 会冷?


热榜曝光次数 998,314


知乎机构号:CHANGEclub(5500+ 赞同)


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皮肤与外界温差,另一个是散热效率。


我们人类的核心体温大约是 37℃。


下丘脑作为人体的「恒温器」,使我们身体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即产生的热量和损失的热量相当,从而保持 37℃ 体温的稳定。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2张图片


要知道,人体就像一个不断产生热量的发动机。


收缩的心脏、运动的肌肉、维持神经活跃的离子泵、分解食物和合成新组织的生化反应等等都在持续地产生热量。


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身体急需将热量散发出去。


怎么散热呢?靠血液的循环,把核心高温的血液带到四肢体表;靠呼吸,吸入凉爽干燥的空气,吐出潮湿温热的空气;最主要是靠出汗,体表汗液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帮助降温。


所以,无论气温还是水温,外界温度大于等于 37℃ 时,我们都是需要借助上述方法散热的。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3张图片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假设:


为了维持核心体温 37℃,外界温度是多少度最合适(无需额外运动,代谢率稳定)?


答案是取决于我们身处的介质——在静止的空气中大约为 21~27℃,在静止的水里大约是 28~33℃。


咋不一样呢?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4张图片


这是因为水和空气的传热能力不同:


对于一个物体在某种介质的传热过程中,


在水中的传热系数是 230 watts·m-2·°C-1


在空气中的传热系数是 9 watts·m-2·°C-1


25 倍(230/9),水比空气的传热能力要好太多了。


同样是为了维持自身体温,气温要比水温更低才能达到「相同的散热效率」。


接下来我们回到题目中,把温度上升到 37℃。


为什么气温 37 度人会觉得热,但是洗澡的时候水温 37 度会冷呢?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5张图片


这个时候我们要再补充一个概念,就是温度感受器。


如果说下丘脑是维持核心体温 37 度的恒温器,温度感受器就是广泛分步于身体各部位的小小传感器。


所以我们感受到外界温度的高低不同,其实也是因为体表分步的温度感受器感知到了皮肤与外界的温差。


1、气温 37 度:


我们疯狂出汗,水分子蒸发吸热带走大量的能量,让你的体表温度迅速下降。


皮肤中大量的温度感受器,感知到了皮肤与外界的温差,因此觉得特别热,但是散热效率尚可。


2、水温 37 度:


如果是泡澡,进入水里,我们的皮肤温度会迅速上升到了 37 度左右。


此外,由于水的超强传热能力,维持核心体温的散热也不会十分困难。


因此,我们会先感觉很热,然后很快觉得舒服温暖…当然由于这种情况下出汗蒸发效率低下,所以泡澡理论上 37 度不会觉得冷,泡久了还觉得有点热呢。


如果是冲澡就更简单了,流动的水加快了温度的传递,而且外界的气温通常也低于 37 度,散热完全不成问题,所以 37 度可能还有点冷,洗澡水的温度要上升到 38-42 度才会觉得舒服。


而且无论泡澡还是洗澡,你都没穿衣服啊!


3、附加题:气温 37 度、潮湿:


这种情况就最惨了,相比于干燥的 37 度,潮湿的 37 度更容易热 skr 人……


大家应该听说过体感温度(AT, apparent temperature):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6张图片


其中 AT 为体感温度(°C)、T 为气温(°C)、e 为水汽压(hPa)、V 为风速(m/sec)、RH 为相对湿度(%)。


可看出相对湿度越大、风速越小时,能得出较大的体感温度,此公式则由中央气象局预报各地体感温度所引用。


简单解释一下,当气温 37 度并且湿度很高时,这种空气状态并不能增加多少热传导效率,反而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分压较大导致出汗蒸发能力受限,还不吹风,因此散热效率最最最最差,维持核心体温也最困难。


所以说不刮风的桑拿天才是最可怕的。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7张图片


最后这个问题告诉我们:


泡澡,36~38 度舒服;


冲澡,38~42 度舒服;


天热,开空调舒服……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148 个回答:为什么气温 37℃ 人会觉得热,但是洗澡的时候水温 37℃ 会冷?


3


战国时的秦国几乎没出过一个昏君,

为什么还要经过 163 年 6 世才完成统一?


热榜曝光次数 1,052,412


知友:Mr.V(3500+ 赞同)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


秦始皇奋六世余烈,除开最后十年一口吞了六国之外,其余的一个多世纪都在干什么。


其一,秦国地处西北一隅,与诸戎为邻,建国以来便为天下所鄙,跟楚国一样被视为蛮人。


所谓关中,也不过是周王室东迁之后的一块弃地。可谓是地处文明边缘,异族环伺。无论是春秋五霸的穆公时代,还是与强魏多次死磕的献公时代,秦国的国土,也就今天陕西南部到甘肃东部那个范围,倘若没有穆公当年征服诸戎拓地数百里,秦国真的只能算个中等大小的诸侯国,缺乏像晋楚一般的战略纵深。


这,便是秦国的地缘劣势。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8张图片

这便是春秋时期的秦国


其二,关中作为周室弃地,在被犬戎揉虐过来耕地,资源方面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当时的关中,远不如后世那般富庶。


穆公称霸西戎所拓展的土地,更多的出自于战略需求,而不是实实在在增加了老秦人粮食铁器的财货物力。相比起地处中原的三晋,宋 卫等国,秦国可谓是相当贫瘠。


这,便是秦国的资源劣势。


其三,秦国民风彪悍,凶勇好斗,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列国都有无数莘莘学子埋头苦读以求一朝成名,而秦国人却忙于打打杀杀。后世李斯在谏逐客令中便指出,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秦国在孝公之前最辉煌的一个年代,朝堂之上最有才华的大臣皆来自他国。一个国中不出贤才的国家,即便给他们再多的资源国土,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出息。再加上秦国贫瘠,列国鄙视,会选择到秦国效力的士子,实在太少太少。


这,便是秦国的人才劣势。


在这三大劣势之下,逐鹿天下只能是个梦,能够自保已经很勉力。尤其是魏国变法之后称霸天下,任用吴起打击秦国,几乎把秦人锁死在关中陇右。


于是,孝公一纸求贤令开始改变了秦国人才匮乏的局面。打压本土贵族豪强,大力引进六国人才,赏罚分明,激赏军功,面对异国士子封赏的大度远非他国所能比较。开启了山东六国士子疯狂涌进关中的时代。


自商鞅开始,张仪,魏冉,范睢,蔡泽,吕不韦,李斯一干超级强臣改变了天下的局势。而在政治制度上面的变革,几乎逆转了秦国文明边缘的局面,一举成为战国七雄文化与经济的聚集点。


惠文王时期,名将司马错力主南征巴蜀,吞下天府之国,辟地千里,控制长江上游,俯视荆楚。一战获得了庞大的耕地面积,国家的战略纵深,为后世秦军东出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后勤保障。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9张图片

战国中期,秦惠文君任用司马错吞并巴蜀


光是从孝公启用商鞅变法到惠文君吞灭巴蜀,历时已将近三十年。而这段时间,秦国仅仅只是弥补了与六国的差距,做到了与齐楚魏这样的强国平起平坐,还远远没到一超多强的局面。


秦统一六国,最大的推动力,是来自昭襄王。


为政任用魏冉,范睢,为军任用杀神白起。


范睢的远交近攻大家基本上都听说过,这个政策在当时很好的抑制了六国合纵。而对于白起的战绩,这里来划个重点。


昭襄王十三年,伊阙之战,斩韩魏联军 24 万


十五年,攻拔魏城大小六十一座


二十八年,伐楚,拔鄢 郢二都


三十四年,华阳之战,斩三晋联军十五万


四十三年,径城之战,斩韩军五万


四十七年,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一说二十五万)


以上数据可能有水分,毕竟古代战争的行军人数是把作战队伍和补给队伍一起算上的,但无论如何,白起戎马一生最大的贡献不是为秦国占领了多少土地,而是消灭了六国多少有生力量。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10张图片

战国后期,秦国占领楚国半壁江山,夺上党高地,占领太行山以西


到了这一步,如果你是六国之一的君主,你会绝望吗?长平之战前,燕国主导过一次五国联军伐齐,把当时国力能与秦国一较高下的齐国打废了。而长平之战,把军力能与秦国匹敌的赵国给废了。往后,山东六国便再无抗衡秦军的力量。


秦昭襄王执政四十余年,做到的功绩便是占拥天下一半的领土,消灭六国的有生力量。自孝公变法至昭襄王落幕,已将近一个世纪。


随后,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期间加起来也就三年,可以忽略不计了。


紧接着便是千古一帝同志登场。


嬴政 13 岁登基,39 岁统一六国,用时 26 年。


而这 26 年间,前面一大半的时间是秦国举国在长平之战后休养生息,朝堂之上的权力游戏。


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用将近十年的时间收割了六国人头。


严格来讲,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始皇共历时一百三十年左右。前面的四代君王,除去武王在位时间过短,其余的三位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是为了后世做铺垫,以致于嬴政可以在短短十年间一剑扫六合。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138 个回答:战国时的秦国几乎没出过一个昏君,为什么还要经过 163 年 6 世才完成统一?


4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热榜曝光次数 2,207,363


知友:波特兰花(100+ 赞同)


本文将引用答主在美国的一些育儿见闻和经历,目的是阐述观点,并非崇洋媚外,介意者请止步。


关于我们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可以做的更全面的地方,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


1. 把未成年的孩子当作成年人一样尊重,分两方面:


(1)跟孩子好好说话。


这几年,「辅导作业」几乎可以收入中国父母心理疾病百科全书了。


其实就算我们天天骂孩子,他还是会一样爱我们,也知道我们一样爱他,因为孩子是宽容而聪明的。但父母对孩子态度的重要性在于:我们的态度就是他认为别人应该对待他的态度。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以礼待他,他就会认为自己有权被以礼相待;当有人对他无礼时,他就算不还击,也在心里明白「我没错,是他的态度错了,因为他无权这样对我」。


但如果我们天天骂他训他,拧他耳朵打他屁股,那他就会认为别人有权因为他的慢、他的笨而攻击他;当他遭受攻击的时候,通常会以「成全别人、委屈自己」的方式化解争端,哪怕一切根本不是他的错。


想扭转这一局面并不难,只需要我们别把孩子当孩子,而把他当成咱们的室友或同事。发火之前暂停一秒,问问自己「我会对自己的同事这么说话吗」。


如果还是不小心发了火,要记得道歉——孩子可比成年人宽容多了。


在中国「资历至上」的环境下,训练孩子「不畏权威」的确有一定困难,需要各位「领导、老师、学长」共同努力,但从家长做起让孩子「培养尊严、守护尊严」是很可行的。


(2)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有一次带两岁的儿子去邻居凯莉家玩,临走时儿子想拿走凯莉的一个玩具。我问凯莉的妈妈是否可以,她说:「这是凯莉的的玩具,我问问她。」


凯莉只有一岁半。


我当时想:哎呀妈呀,你要是不想让我拿你就明说,拉出一岁孩子做挡箭牌丢不丢人?


没想到,那妈妈果真一本正经的问了女儿,女儿也同意了,尽管她也许并不明白她妈妈在问什么。


真是开眼了!美国人实在是天下最奇葩的物种没有之一啊!


不过在美国呆了几年之后,我也变成了奇葩,而且不后悔这个变化:孩子培养了自主能力,大人也不必再在外人面前为了面子委屈孩子,何乐而不为?


刚才接了个电话,随手一翻手机,发觉几条短信也许能在这一段派上用场。


话说我大儿子明年上初中,父母们最近都在讨论报学校的事。据我的经验和听闻,在孩子上大学之前,选择初中和高中通常是由父母奔波考察,为孩子决定学校,即「我们给孩子报的某某中学」。


但在美国的同阶层家庭,孩子通常从小就被允许参与许多「家庭重大决议」,小到玩耍,大到学特长、报学校;妈妈们说起跟孩子相关的话题,都是以孩子的名字作为主语的,即「小明想干什么干什么」,而不是「我们想让小明干什么干什么」。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11张图片


妈妈一:阿里报了医学和科学学校。


妈妈二:玉杏报了 ISB。


我:阿里和玉杏今天下午 12-3 点想来我家玩吗?他们报的这两所学校都很好。我们和 Michael 在这两所学校间犹豫了好久,最终还是报了 ISB,因为那里有汉语课。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12张图片


妈妈三:Micheal 周三下午 12-4 点想来我家玩吗?


我:Micheal 愿意去,谢谢你的邀请。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13张图片


我:(临时决定)你想不想让仲纳斯放学后跟 Micheal 一起回我家玩到 4:30?


妈妈三:我想问问仲纳斯自己的意见(但他在学校,我没法跟他商量),所以下次吧,虽然这个主意听起来棒极了。


以下为「涉事众娃」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14张图片


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时间只有他们生命长度的 1/5,所以育儿的目标不该是「事无巨细的为孩子做最好的决定」,而应该是指导、训练孩子将来有能力为他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在此分享两句深深影响了我的话——


第一句来自著名儿童心理辅导师 Ned Johnson 和资深补课老师 William Stixrud 合著的《自立的孩子》一书:家长的任务,不是做孩子的上级,而是做孩子的顾问。


第二句来自《佩小姐的神奇之旅》的艾玛布鲁姆:我们不需要你让我们感到安全,因为你已经教会了我们勇敢——这甚至比安全更好。


2. 不要为孩子过度付出。


初来美国,有一天问婆婆可不可以帮我看看孩子,我出去办事(办什么事具体忘了),但婆婆说她「前一天扭着腰了,没法帮忙」。此话一出,哎吆喂,把我心寒的吆......


反观我妈。


我妈是一位把全部的爱和精力都毫无保留的献给她的女儿和外孙的人。她第一次来美国时,连续坐了 5 小时大巴和 14 小时的飞机,下午 1:30 到的我家,3:00 跟我去学校接孩子,4 点开始和面调馅蒸大包子,无论我们怎么拉她出去吃饭就是不去,因为我和孩子们最爱吃她的大包子;7 点半全家吃完饭,她收拾了碗筷就开始打扫我家,直到晚上 11 点把我家里里外外擦的光彩照人才去睡觉。


唉,婆婆果然不靠谱啊,还是亲妈好,我无比失落的想。


然而,几年下来,我和我婆婆的关系一直稳中求进,而跟我妈的关系虽不是每况愈下,却一直停滞不前,而且闹过好几次大矛盾。我仔细分析了其中奥妙,结果发现:


我婆婆一贯的「先保证自己舒服,再考虑照顾别人」的做法,使她总是有能量维持健康和好心情,这让她心态平和,很容易相处。


而我妈在「牺牲一切,为了孩子」精神的指引下,透支了能量,消耗了健康,影响了心情。


当她受到疾病或低落情绪困扰的时候,免不了会生出一种想法:我是为了照顾你们才生病的,所以你们也应该像我照顾你们一样,放弃一切休息、娱乐和工作时间来照顾我。


一旦她觉得我们为她付出的不如她为我们付出的多,就会伤心欲绝,认为我们都是白眼狼,从而做出许多情绪化的事。


如果把人的能量比作一杯水,我婆婆是斟酌着把自己杯里的水分享给别的口渴的人;一旦发现自己的杯子快空了,就会马上想办法把水杯重新充满,绝不让自己陷入口渴难忍的境地。


我妈呢,则是把自己的水毫无保留的分给这个人三口、那个人五口,就算自己的水杯已完全干了,她也要试图从水杯本身中挤出水来。当自己最后实在要渴死了,她会热切的期待曾经受过她恩惠的人带着各自的水杯前来慷慨施救。


我婆婆看起来很「自私」,我妈看起来很「无私」,但这只是短期的表现,长期来看就不是这样了。


人与人之间的长期相处需要一种自我「满足感」而成就的「细水长流」,而绝不需要一下把自己掏空而造成的「被剥夺感」和「无回报感」——这两种感受都会让人把自己代入「受害者」的身份,而「受害者」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就是「怨妇」、「妈宝男」。


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无需把自己杯里的水一股脑倾倒给孩子。孩子自有满杯,再多只会外溢而不能保存,所以无法在你的杯子干了的时候为你满杯——半满也许可以,但全满恐怕难。所以,做父母的一定注意要为自己保存能量。


当你时刻有「满足感」而非「被剥夺感」,你就是一个随和的父母而非抱怨的父母,你和子女的关系才有可能历久弥新。


最后加几条短信做论据和看热闹的材料: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15张图片


我:妈妈这是一条最后一刻通知——你今天能帮我看看孩子吗?我想去一趟家具店。


婆婆:你想几点过来?我昨晚失眠了,所以现在需要睡一觉。不过爸爸在家,他非常乐意看老三。你想现在就把孩子送过来吗?


我:我跟爸爸联系。你去睡觉吧。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16张图片


我:爸爸你想几点让我送孩子?妈妈说她昨晚没睡好?你是不是又惹她生气了?


公公:现在是送孩子的完美时间!我昨晚表现很好,我保证这次不是我的错。


我:那我现在送他。


公公:等不及见到孙子!妈妈刚躺下。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17张图片


婆婆:爸爸在西雅图画展上以$450 的价格卖出一幅画!明天我该几点去你家接孩子?


我:745 好吗?


婆婆:没问题。


我:哇爸爸好牛逼!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18张图片


我:妈妈下周你哪天能帮我看孩子?


婆婆:除了周五,哪天都行。


我:那周一周二怎么样?


婆婆:行啊,周一见!


第二天婆婆:生日快乐!爸爸和我想知道我们能否带你和孩子出去吃个午饭庆祝生日?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1,293 个回答: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5


什么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数人却没有?


热榜曝光次数 683,175


知乎机构号:KnowYourself(600+ 赞同)


接受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复杂性——这种能力很重要,很多人却没有。


那么,什么是生活中的矛盾和复杂性?


我们先来看看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的一段话:


「当时我还同今天不一样,总认为人的性格是单纯统一的。那时我还没认识到一个人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今天我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了: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那时我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含有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


这句话就让我们看到了,虽然我们希望世界能按照清清楚楚的规则运转,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即便在我们的理性思考里存在这样清晰有序的世界,但在现实生活中总有大多的灰色地带,让我们无法辨识是黑是白,所以和很多人很困惑,很痛苦,最后常常选择二选一的判断,「这个才是对的,那个就是错的。」


为什么说「接受矛盾和复杂性」是一种能力呢?


因为与之对应的是我们的「整合」能力。面对充满了未知的世界,我们习惯用理性认识一切,想要将各种生活现象都总结成一套清晰明确的规则,这有助于我们预测事情的变化,让我们感觉安全,觉得生活和社会都能有序地进行、运转下去。


比如,道德、法律都是整合能力的产物,我们小时候被教育不能说谎,要是人人都说谎,世界岂不是乱成一锅粥了。


因为我们习惯了整合能力,甚至产生了依赖,所以一旦面对矛盾和不一致的情况,就容易变得慌乱、紧张,甚至痛苦。比如,有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突然做了一件伤害自己的事,让我们无所适从。


能否承受这样的矛盾和复杂性,心理学上有一个相关的概念:非整合(Aintegration)。


2015 年,耶鲁大学的雅各布·拉姆兰兹和雅艾尔·本雅米妮提出了一个新概念:非整合,指的是一种「人类忍受认知/情绪上的复杂性的能力」,表现在「维持不一致,承受矛盾、不连续(断断续续)、以及悖论,同时不感到紧张不适」。


所以,一个非整合能力强的人,往往能接受一些互相矛盾的「真实」同时存在,并依然感觉良好。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会让他们感到分裂,他们仍然感觉到自己是「整体的」。


这种能力有什么好处?


先来看一个很常见的情况。有些人对「认识自己」非常困惑,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总是大起大落,比如他平时一个人呆着时看书刷剧,在父母亲戚面前话也不多,但是他和朋友聚会会侃侃而谈,开朗活泼,他可能会困惑自己究竟是外向的人,还是内向的人。


其实,我们想要认识的那个「自我」并不是单面向的,本身就可能包含着互相矛盾的特质,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下被展现出来。比如平时在职场上胆小懦弱的人,可能在看到偷窃或抢劫的时候挺身而出、见义勇为。


所以,一个能够接受矛盾和复杂性的人,往往能够看到和接受自己身上存在的不一致性,不会觉得自己不够认识自己。而很多觉得自己不了解自己的人,只是被自身的复杂性迷惑了,总想找到一个明确的、单一的自己。


这种能力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有助于社交关系的成熟。


社交关系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我们需要在自身的感受和利益与别人的要求和利益之间权衡。在不同场合,我们会思考,该按照别人或外界的要求,还是让自己舒服就好。


很多人从小接触和学习被社会普遍认可的习惯或规则,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处理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冲突。


有些人过分依靠这些规则去生活,喜欢对任何事情都下判断,总想辩出黑白来,他们相信世界会因明确的规则而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拒绝生活中的模糊性,甚至觉得放任暧昧不清的局面不管是不负责任的。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发展出「非整合」能力,或许会走上更加成熟的阶段:不仅能够理解和遵守某些社会规则,还能意识到遵循的方式并非单一的,比如公平、诚实、勇敢并不是只有唯一的表现形式,同时认识到这些规则之间可能发生矛盾和抵牾,并能根据不同的场合进行灵活地权衡和判断。


比如,在一个社交场合下,我们的言谈举止完全按照场合的要求来表现,而不是以自己平时的样子,我们能够认识到这并非是一种伪装,而是为了通过符合外界的隐性要求来尊重在场的其他人。


所以,大家能看出,我们提倡「接受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复杂性」并不是为了反对理性、规则或法律,而是说明理性思考出来的完美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世界是有所区分的,要努力获取更灵活和开放的生活态度,能够包容事物的矛盾与冲突。


最后,和大家分享《为什么长大》一书中的话:「我们需要勇气去接纳贯穿我们生命始终的裂缝,因为不管生活多么美好,裂缝总是存在:理性的理想告诉我们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经验却告诉我们现实往往不是理想的样子。长大需要我们面对两者之间的鸿沟——两者都不放弃。」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474 个回答:什么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数人却没有?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19张图片


「知乎热榜」汇集了当下知乎上和网络中最热门的内容。戳小程序一键查看:


我们精选了 16 个和人类恋爱、情感有关的故事。

它们不能教你恋爱,也不是所有故事都有美满的结局;

看完你会感受到——「啧,感情啊,真是复杂的东西」。


不要期待通过它们来理解爱情。

恋爱难,开头难、中间难、结尾难。

在这里,让我们当一个人间情爱的围观者。


识别图中二维码,回复「感情」获取


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_第2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本周知乎热榜 | 伊拉克化学博士身陷 ISIS 占领区,导师为督促其完成论文,派雇佣兵将其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