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论是干哪一行,刚入行时,从来都不是别人来适应你,而是你适应别人。适应的过程,最重要的莫过于找准自己的定位。姚明的成功,不是因为高,是因为他善于沟通学习,很快找到了利用自己身高的方法。周琦和丁彦雨航,还需要继续摸索。
撰文/鲍仁君
从王治郅开始,一共有7名中国球员先后踏上NBA赛场:王治郅、巴特尔、姚明、易建联、孙悦、周琦、丁彦雨航。
除了巴特尔和丁彦雨航,我在更衣室见过其余5名球员。我第一次见王治郅,他在热火,当时我给《篮球先锋报》写稿。大郅很随和,知道我是山东的,说他妈妈也是山东人。那时候没什么中国媒体,也没有美国媒体采访他。姚明打的时间长,见姚明的次数最多。作为状元,姚明享受球星的待遇,赛后的程序是,美国媒体先采访姚明,然后再是中国媒体。易建联也曾经有过这待遇,到了后面几年,基本就没有什么美国媒体问他了。孙悦和周琦打的比赛不多,样本太小,基本也是只有中国媒体采访。
要说这几个球员,在赛后采访时的不同,简单概括:姚明最善于处理和媒体的关系,英语也最好,其他几个都差不多。
前段时间火箭的老记者费根,跟我说起他和姚明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火箭召开只有球员才能参加的会议,费根问姚明,“你们都讨论了什么?” 姚明看四下无人,小声对费根说,“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不说英语”。在第一个赛季,姚明带了一个翻译,到第二个赛季他就可以用英文对付所有媒体,并且很会善于讲美国人喜欢听的段子。在球衣退役仪式上,姚明说麦迪35秒得13分那个晚上,他回到家碰到邻居,邻居说他很早就离场了,姚明告诉邻居,“你还不知道?我和麦迪合砍13分,赢了比赛”。姑且不说英语水平,其他几个人,我想不出谁能讲这种美式段子。
有人会质疑,讲英语段子和场上比赛有什么关系,大家又不是比的口活,姚明还不是因为高。
七人当中,姚明成就最高,现在感觉合情合理,毕竟是状元和2米26。但是在一切没发生之前,并不是这么确定的。巴克利亲吻驴屁股成了笑谈,不过巴克利绝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时有很多人有类似观点,质疑姚明是下一个布莱德利。姚明前面几场,表现很惨,杨毅老师当时在现场,他说美国球员就是要卯足了劲干你,你不是状元吗,拉出来溜溜。姚明很快做了适应,并找到了自己的打球方式,让质疑者闭上了嘴。
能讲英语段子不重要,但是体现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很重要;身高不是重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才重要。
不论是干哪一行,刚入行时,从来都不是别人来适应你,而是你适应别人。适应的过程,最重要的莫过于找准自己的定位。CBA找外援,要的是乔丹,什么都能干,我们的球员去NBA,则是反过来,你要先有吃饭的本领,要么三分特别准,要么篮板特别牛,总之,你有一项能拿得出手。好几个赛季,姚明的篮板能力、篮下协防的能力、篮下进攻能力,都是联盟前5%的水平,其余几人,很难说有一项能力能进入联盟前25%。这在职场里也是一个道理,大部分公司需要的不是什么都会一点的人,是对一项做的好的人,也就是不可替代性。美国人的说法,就是要有自己的identity(身份特点)。
找准自己的定位,适应新环境,往往需要和别人沟通。有人说,我是程序员,我不需要和别人沟通,我能写好代码就可以了,跟别人聊生孩子和天气,对我有什么好处。真的是这样吗?在美国的科技圈,放眼看看几大公司,很多都是印度裔的CEO,包括谷歌和微软,华裔CEO几乎没有。华人往往学历比印度裔更高,但是做到管理层的极少。大家津津乐道的一点,都说华人不团结,一人是条龙,三人就成虫。这个是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我个人认为,华人在沟通和适应能力上,普遍逊色于印度裔。中国人一般不好意思开口,怕自己英语发音不好,怕自己说不出让大家点头称赞的观点;印度人则不同,操着一口咖喱味的英语,非常自信的问一些中国人看来极其脑残的问题。美国人并不认为沉默的中国人有深度,而是觉得积极发言的印度人有热情。如果这种性格的人再加上聪明和勤奋,那就是开挂的人生。在美国工作的华人,不论是大学教授,还是公司职员,做的好的,大部分都是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一般来说,这两项能力强,就意味着悟性高,篮球也是要讲究悟性的,你同意吧?
和别人沟通,只是途径,最终的落脚点,是你的这个定位,到底定在哪里?
王治郅在热火,经常投三分,当时我听到很多业内人士抱怨,内线球员,投什么三分?我有时候想,王治郅如果在这个小球时代,他的打法,正好合适。在当时,他定位成一个外围投手,和其他顶级投手相比,劣势明显。易建联曾经被雄鹿寄予厚望,我记得当时有骑士球迷问文霍斯特,骑士把易建联换过来怎么样?文霍斯特回答,除了詹姆斯,雄鹿不会用易建联换骑士的任何人。易建联的运动能力,并没有发挥出来,逐渐被边缘化。
过去这个夏天,同学聚会,有个同学问,毕业这么多年,有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生活道理?我当时想起了两个人。
我毕业第一份工作时,有个同事,我记得他是湖南岳阳人,高,帅气,我跟他一起看《玫瑰之约》,有一段男嘉宾和女嘉宾拌嘴,啰啰嗦嗦半天。同事淡定的说,“如果是我,我就直接上去吻她。” 对还是处男的我来说,同事的这句话相当震撼,感觉这是真爷们,敢作敢为。他是最先离职去创业的,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前几年我在北京,又跟他见了一面,让我大吃一惊,他的面相如同吸毒,说话扣扣索索,躲躲闪闪。后来他说自己刚开始创业还行,利用自己的关系,和朋友一起挣了点钱,后来别人就撇开了他,自己单干了。他愤世嫉俗,觉得所有人都不是好人,事业一直不顺。
另外一个人,是我大学同学。当时在学校,在我看来,他有很多缺点,旷课去校外打工,经常借钱,不能按时还钱。自己不好好学习,还组织同学一起去打工,为了补缺钱的窟窿,他就做更大的事情去弥补。我那时候,觉得这个人以后不危害社会,就已经不错了。现在他是我们同学里,生意做得最好的,最近湖南台在播他们投资的电视剧,按照很多标准,他算成功的。他说现在只专注一件事,心无旁念,做最好的行业产品。
这两人,是我当初判断,和后来反差最大的。我总结,同事机缘巧合,挣了钱,但那不是他的优势,根基也不深;同学所做的,是发挥自己善于做生意的优势,到后来逐渐提高,才有他的今天。
我告诉那个同学三句话,其中一句就是,决定人能否成功的,对很多人来说,是你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并且充分发挥。木桶理论,是相对的。到了一定水平,缺点制约你的发展,但是大部分人,都还不到那个高度。乔丹、科比、詹姆斯这一档,缺点限制你的江湖地位,对于想在NBA生存下来的人来说,是你自己有什么优势,能让球队信任你。这个道理,如同对很多人来说,都还不到拼智商的高度。
姚明的成功,不是因为高,是因为他善于沟通学习,很快找到了利用自己身高的方法。周琦和丁彦雨航,还需要继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