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妹说:年轻人爱玩,文化娱乐作为新兴消费开始慢慢热起来。在4月6日以太消费升级行业论坛的“当文化拥抱商业”分会场,我们请来了永乐互娱事业部总经理吴晓禹,以太投资总监张龑琦,桃花岛创始人张伟,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副总裁龚睿,浅石创投创始合伙人胡海清,壹线互动CEO张小黑。和“互联网+娱乐”分会场,创新工场投资总监陈悦天,以太投资经理张越洋,娱乐工场合伙人刘献民,昆仑决CEO姜华,景林投资董事总经理潘迪和敢玩CEO闹闹。一起来聊聊文娱行业的前景与发展。
这已经是消费升级衣食住行浪系列的最后一篇了,有没有学习到很多新的东西呢。这不是结束,而是下一次的开始。让我们一起期待再次相约吧~
一、资本青睐什么样的内容创业者
以太优选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文化娱乐类项目出现了特别明显的拐点。无论是从项目供给还是投资人关注度(包括投资人在以太平台上浏览项目的数量以及投资人在以太平台上约见项目进行路演的数量)在进入16年以来呈现很明显的井喷态势。
1. 内容娱乐等相关领域,存在的机会有三类:
平台
平台是最容易做规模化的,虽然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期已基本过去了,但平台机会还是有的。存在的问题是,平台端可能因为商业模式的低门槛性会陷入长期竞争的状态;
生产流程和生产工具
规模化生产机制,目的在于保证内容持续稳定输出;
内容
靠内容做差异化,具有优秀产出能力的内容端被争抢,上端的内容被养得很肥。
之所以出现好的内容和IP被争抢,部分原因在于,文化体育等以内容为主的行业,从商业模式的本质来看,它具有的显著特征是:行业的业绩和服务稳定性较其他以商品和服务为对象的行业要弱。资本追求的是持续可预期的增长与回报。为了降低风险,抵御文娱体育等产业里的不稳定性,IP成了解决问题的办法。IP通过内容,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受众群体,通过相对可持续的内容输出方式,从而能更好地建立付费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行业本身经营的波动性。
2. 内容生产有两个要点
① 高频持续更新;
② 相同调性。
前者保证用户黏性,后者用来筛选人群。
论坛语录
以太投资总监 张龑琦
受资本欢迎的文娱类项目有两个关键词,持久和有力。持久是说,对于文娱类创业项目,你必须有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能力。有力是说,基于内容要去经营粉丝群体,对于粉丝群体来讲,你的内容要足够有力,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到足够聚焦的粉丝,形成聚合效应。
浅石创投创始合伙人 胡海清
之前投的表现还可以的项目总结起来有几个特点:第一,创始人在他创业前的职业生涯都专注在某个行业或某一个细分领域,而不是从行业外部跳进来追风口。第二,团队学习能力非常强。第三,有持续系统性的能够生产出好内容的能力。
创新工场投资总监 陈悦天
调性分两个层面看,一个从外面,一个从里面。外面是外在形态,图片类型、视频类型的东西,大部分是通过节奏感表达。里面的则是价值主张,要引起共鸣,内容表达了某些东西,才会形成粉丝经济。IP的定义是,被特殊形态的内容维持住的一个人群,受众对内容产生高度认同感,在行为转化、消费转化能形成更高转化率,最后形成粉丝经济。
中国文化产业基金副总裁 龚睿
对文化产业整体非常看好,这背后有两个大的逻辑,第一叫做温饱思淫欲,随着国家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文化领域的消费迈过了一个拐点,自然会高速增长。第二是文化领域很明显的渠道变化,原来强势渠道慢慢衰落,转到了互联网渠道上。渠道变化会带来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CP的地位,就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以太高级投资经理 张越洋
文化娱乐下面有三个方向,体育IP、新媒体和偶像。在体育IP类目下呈现了马太效应,大的团队越做越大,小团队很难立足。而新媒体类项目,资本最看重它背后的流量来源。好的项目是会有比较稳定和优质的价值观输出,是人格化的账号。偶像比较火的细分是素人打法,比如网剧当中大咖的比重会越来越小。
敢玩CEO 闹闹
原来的体育产品打造品牌的路径可能是这样的,它们要先出来产品,再打造品牌。我们会先向大家的意识中输出一种你要敢玩的价值观,然后再围绕这个价值观打造其他的品牌。
二、内容如何实现商业变现
文娱领域对好的内容的需求是刚需,比如体育领域里的竞技赛事,从遥远的远古开始,搏斗就存在了,争夺地盘,争夺交配权,争夺食物等,也因此有了战争和体育。战争是为了捍卫领土,体育则是和平的竞技。需求一直都在,体育类IP如昆仑决规模化扩张是如何实现的呢?
从宏观层面来看,从政策到消费、资本都在助力这个领域的发展,体育产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国家政策加大支持,资本也加快对这个领域的布局。
而体育类IP能够吸引人关注,成功实现商业变现,涉及到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首先,制作水准。涉及到赛场上的灯光、舞美效果是否做到了追求极致。现场的音乐、参赛者是否符合观众口味,能否引出爆点。二次传播中的导播、制作效果等是否达到水准。这些影响了IP的可观赏性。其次,传播能力。比如昆仑决全年赛事26场,4种语言,76个国家播出。这保证了它能在更多的地方被人看到。未来它可能会走全产业链开发之路。商城、游戏、影视,都是可能的形式。
体育类竞技IP变现潜在的受众群体非常庞大,而对于网络大电影等面向群体相对狭窄的内容来说,它的变现最直接的方式是影视点播分成。此外,影视项目里的网红也能延伸出商业价值,比如网红代理电商产品、影视广告的商品植入从而达到导流目的。
论坛语录
永乐互娱事业部总经理 吴晓禹
做线下产品开发过程中,我们会关注这几点。一是门票。门票销售是线下IP产品变现第一大通路。IP所产生粉丝销售、粉丝支出是对IP审核第一大要素。第二,一个IP线上运营时往往在运营、在连载的时候最值钱。做线下的则不然,最值得关注的是,它是否是一个好的故事。另外,它的粉丝群是否足够大也非常重要。没有大的粉丝群,线下产品就很难变现。
壹线互动CEO 张小黑
做项目过程中,会思考如何把IP打造得比较适合于市场和用户。比如《电竞高校》这个电竞题材电影,人皇SKY,还有LOL世界冠军草莓,他们会参演角色,这会带来很多游戏类的忠实粉丝。在制作过程则会加入二次元的元素,拍摄出二次元风格。同时配比用了网红作为演员,还可以带动合作的电商产品。通过一个项目制作,把游戏、网红、二次元、VR技术都融入到影视当中。
景林投资董事总经理 潘迪
IP的养成,是快不了的,不是资本推动就能够迅速打造出来的。从人才培养到整个体系机制的建立,会比较长期的过程。另外,体育涉及到很多线下的组织和管理,线上线下结合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在对待体育IP上面需要有更大的耐心,对市场空间我非常看好。
娱乐工场合伙人 刘献民
文化娱乐是消费一种,社会消费水平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需求,也会结合自己的喜好。现在的条件让大家能更好地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希望能够找到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项目。从投资角度来说,市场在变,不同的技术会带来不同的内容。但从大的方向上没变的,最核心是人,是团队。
浅石创投创始合伙人 胡海清
内容本身足够好,我从来不怀疑它能商业化变现。毋庸置疑的是,文化需求本身是很刚性的。但现在很多做内容的项目变现能力没有明显体现出来。综合来讲,我觉得只要持续的把内容做的足够好,商业化不会是太大问题。
中国文化产业基金副总裁 龚睿
一些估值很高的项目,如果它们还按照传统的方式变现,比如自媒体卖广告,那算出来的价值会跟估值不匹配。所以创业者有时会提到更多的变现方式,比如电商、围绕IP来做变现等。这些变现方式理论上都成立,但现在能够真正把电商做好的自媒体,其实非常少。有一些自媒体的内容电商这条路不一定靠谱。它的内容跟粉丝的联系没有那么大,它本身也跟电商的结合点不是那么高。
消费升级你还应该知道这些:
《消费升级系列之“行”——痛点满地的旅游业,创业者的远方在哪里?》
下一次的以太行业论坛,很快与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