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阑夕
彼得德鲁克曾扼要地指出效率的本质: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
怎样才算以正确的方式做事?
寒冬袭来,降本增效几乎成了所有互联网企业挂在嘴边的词语。为了轻装上阵,即便「财大气粗」的行业巨头也开始「节衣缩食」,优化人员、削减福利各种手段不一而足。
降本增效岂是易事,很多大型企业时刻在内部开展创新与微创新,目的就是提升效率,节约开支,然而效果并不明显。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往往真正颠覆一个行业或者领域的,是外来者。一个领域也在2019年重新被高看一眼:企业级服务。
1
被低估的企业服务
毫无疑问,今天的ToC市场已经是BAT的天下,任何ToC企业做大之后需要思考的问题都是——我到底是卖给阿里还是卖给腾讯。但是,ToB却是腾讯、阿里统治领域之外最大的金矿。对比美国市场,中国ToB市场规模仍然很小,潜力无限。
恒业资本曾经统计,美国ToC与ToB板块基本持平,ToB人群规模是美国的5-8倍,但国内ToB领域占股投资额不到2%,严重被低估。
中美ToB市场如此之大的差距显然是两国不同的人口、市场、技术、国情所造就的。
很多人不看好中国企业服务市场的原因是,认为企业封闭,接受新事物慢,其实并非如此。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管理思维,随着市场的变化,在企业内部始终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从共享经济和消费互联网的市场井喷时代,国内企业服务被严重低估。根据亿欧网数据显示,在美国,有超过50家百亿级人民币的SaaS服务商,其中不乏Cisco、SAP、Oracle、Salesforce等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标杆巨头。
综观2017-2018年,根据中信证券研报观点:整个中国企业服务生态没有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与技术。究其原因在于,企业服务应当结合例如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应用方法和手段,而不是仅仅将企业应用拓展到手机APP或是应用平台的迁移。但是,随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倡导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倒逼企业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数字化正是很好的解决途径之一,在未来十年一定会迎来企业服务市场的改变。
在企业服务SaaS软件出现之前,传统的IT服务商仅仅只是提供软件产品或解决方案;然而,当下越来越多SaaS软件服务商不仅提供产品,更是基于自身在某专业领域的积累以提供给客户相应的服务。从工具到数字化服务,是当前企业服务SaaS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特征。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剖析商业价值本质的用户市场正在逐步进行更新换代,同时大量拥有百亿级市值的企业服务公司也正在雨后春笋般悄然崛起。
2
企业出行的想象空间
过去几年,美国市场上企业服务风起云涌,根本原因还是美国的企业在过去这些年率先遇到了市场红利枯竭的状态,因而要寻求自身的效率和创新,也因此会对各种新式的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工具产生兴趣。
而过去这些年,整个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发展特别粗放,靠市场红利驱动就能赚钱,所以对于新工具、新方法的采用意愿很低。
但走到今天,事情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中国市场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增加,市场驱动阶段走到尽头,几乎所有的商家都面临着经营遇到瓶颈,销售额、利润停滞甚至倒退的窘境,这时候就要想尽办法提高效率,创新服务,想办法降低成本。
出行效率慢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场景化用车服务的效率和企业级数字化服务的效率。
根据分贝通发布的《2018互联网企业差旅出行报告》显示,企业规模与财务部门单月审核报销单的数量成正比,超1000人的企业单月审核报销单数量为14280张;500~1000人的企业单月审核报销单数量为2680张;300~500人的企业单月审核报销单数量为748张;100~300人的企业单月审核报销单数量为595张。60%以上的企业财务反馈每月审核报销票务繁琐,影响工作效率。
从这组数据显示的企业整体报销情况中,不难看出,出行是企业最高频的报销业务之一。高频的企业出行究竟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压力?滴滴、曹操专车、首汽、神州,都在努力解答这道题。
在企业出行SaaS服务的提供商里,滴滴企业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滴滴企业版成立初衷和很多面向B端市场的企业有所不同,它希望从海量的出行的数据当中把企业的需求甄别出来,给企业提供一种更加简单高效的出行方式。除去打车报销等技术功能之外,滴滴企业版还会为每家企业提供定制的企业出行用车报告,具体分析企业出行的费用细节,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出行管理的问题。
统计数据还对企业员工用户场景做了分析,其中,日常用车占比最高,达49%;差旅用车、加班用车的占比分别为26%和25%,数据显示,差旅用车在企业员工用车场景中所占比重日趋增长。滴滴企业版已经成为企业员工商务出行的常态化和便捷化选择,其每天企业出行总数规模超过千万级别。
3
出行难题来自两个层面的User
以差旅用车为例,用车费用占整个差旅费用的15%-20%左右。但是对应的发票数量达到50%以上。
企业出行体验这件事上,员工有绝对的话语权。
无论是加班坐车回家、出差往返机场、外勤拜访客户……企业需要买单的员工用车场景比比皆是。但目前大多数企业仍然采取传统的贴票报销。
对于职场人群而言,贴票报销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员工因为工作原因用车,自己垫了钱,回头还要接受财务制度繁琐的盘问以及漫长的回款等待,甚至于有人叫嚷「报销制度是反人类的」。
员工用车是一个层面的user,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user。往小了说,是负责报销模块的财务共享中心的一线财务人员;往大了说,是整个共享服务中心。
在企业差旅费用管理过程,有超过80%以上的企业财务表示,纸质发票的合规性审核占用他们处理报销事务中一半左右的时间,其中手工生成报销凭证的准确性、制作报表数据透明性等问题与税务风险紧密挂钩,需要操作严谨,所带来的时间成本相应较高。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企业出行报销极为分散员工精力。尤其是报销权限较高的企业管理层,每月发票堆积如山,有的管理者甚至招聘实习生专门处理贴票报销。诸如此类的小事其实严重阻碍员工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
一次行程的处理需要员工贴票,需要财务处理,甚至要管理者审批,要录系统,加上人工的成本,滴滴做过测算,全国每个月因为处理出行报销相关的事宜而产生的浪费高达上亿元,这可能对每个企业都是一个不太容易被发现的事实,而实际上企业有很多效率和时间浪费在这个地方。
企业端方面,曾有交管部门专家表示,一个三线地级市一年的企业用车成本至少是4000万,这其中包括车辆管理费用、司机工资以及新车购买费用,且车辆使用率低。若企业自己不买车,而采用与租赁公司长期合作的方式,同样也面临长租的车辆资源使用率低的问题,且约车还不够方便。
如果网约车服务真的能逐渐替代原有的企业用车方式,对成本和效率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至少,企业能够做到「只在使用车辆的时候才消费」。
企业效率的提升并非要大刀阔斧进行何种变革,常常被忽略的企业出行,其实有着巨大的效率提升空间。
如此高频的出行行为,会给企业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数字化浪潮下,企业出行应该有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4
谈到出行不能回避的滴滴
在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管理者既要加强管控,提升效能,还要关注体验,这其中需要兼顾和平衡的地方很多。
C端场景中,员工使用滴滴企业版叫车服务,涉及从叫车、用车、开票、报销、审核、支付等诸多环节。滴滴布局B端,就是要让企业级用车更加顺滑。
将企业用车的服务场景数字化之后,通过智能的报销系统自动导入企业的财务系统中,打通了从场景化到数字化处理的闭环。
数字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尤其是4.1减税新政之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国内旅客运输服务,其进项税额允许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提供的企业用车服务属于抵扣范围,可为企业节省3%用车成本。滴滴企业版能够在第一时间就将企业抵扣落地。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速度。
此外滴滴产品专家曾算过一笔账,一家中大型规模企业的每万次出行,出行总费用约为41万元,通过滴滴企业版,用车费用更透明,企业可节约违规出行费用为32800元,占到了出行成本的8%。
因为管理更简单,效率的提升也随之而来,使用滴滴企业版可以节约40个工作日的报销时间,节约的财务审核的人力成本为32433元,大约也占到成本的8%。
5
数字化的奇妙:收之东隅,收之桑榆
因为企业出行实现数据化而且数据之间打通,基于数据分析变得简单,容易发现一些意料之外问题,也容易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
事实上,对于滴滴自身而言,滴滴企业版诞生之初就通过数字化信息反推前端部门的体制改革,不断推动用户体验升级。
对于企业级服务的提供商,做不好数字化的连接,将会面临死亡;对于企业,没有做好数字化的连接,打通部门、跨部门、跨企业的连接,也会慢性死亡。所以企业级服务是双方的需要。
特别是对出行企业服务,覆盖范围跨部门、跨流程、跨企业的,当财务部门要求数字化,面临的是反推前端部门跟进同步。对于实施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数字化带来的好处却远高于投入。
据悉,滴滴企业版是跨部门的合作的结晶,滴滴企业版、共享服务中心的深度磨合孵化,得到滴滴多部门的支持,滴滴全员的内部测试和使用,在效率提升上经过反复的验证,根植于滴滴大出行的海量数据,滴滴企业版是企业服务的基础能力不断得到夯实。当滴滴企业版正式面世,它的适配性能够得到保证。
未来的企业级出行服务是什么样?我们认为既需要把用车服务的场景化做到极致,也需要把跟企业对接的数字化做到极致。任何一个没有做到极致,都极有可能出局。企业级服务永远比C端更理性、更残酷。
滴滴企业版的实践已经可以让我们看到企业服务未来无限的前景。企业数字化变革带来新的启发,拥抱数字化与信息化,必将成为未来企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你还可以在这些地方搜索「阑夕」订阅我的内容
微博 / 今日头条 / 腾讯新闻 / 天天快报 / 百家号
约稿/合作联系助理微信:mingge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