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几乎所有的箭头都指向了咪蒙,上只要粘了“咪蒙”两个字的文章阅读量就蹭蹭往上涨。我不想凑这种热闹来给自己贴金,只想静静地研究文案,研究用户心理。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写有共鸣感的文案。
我们在判定一篇文案的时候通常会用是否有“共鸣感”作为衡量标准。那“共鸣感”文案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创作有“共鸣”的文案呢?
首先,需要先安利一下什么是共鸣?
度娘一共给出了两种解释:
1、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
2、由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引起相同的思想感情。
注意,这里说的是“相同”。
很多人会把共鸣等同于同理心,其实二者是不同的。同理心强调的是“换位思考”,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其实本人是没有这样的经历的。共鸣则指的是对方已经有这样的经历了,然后我们再去唤醒对方的某种情感。
比如这段时间热炒的小马云大家在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上无非是两种反应:
“哇,他长得和马云好像”
“他家里好穷,真值得同情”
然后呢?没有然后了。真正愿意捐钱的很少。
因为大多数人小时候没有经历过这么穷困的生活,就不会设身处地去想他需要得到什么帮助,所以大家都只停留在同情的层面。我们见到很多明星去山区生活一段时间后,回来就变成了坚定的公益支持者。原因就是当他有了那样的生活体验后对山区的困难有了更设身处地的感受。这就有了我们说的共鸣。
�又比如这段时间的神十一发射,11月18日神十一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着陆。按理说这可是CCTV和全国主流媒体都争相报道的大事件,任何一个爱国情怀的人都会关注。然而,我问你神十一上两位航天员的名字你都不一定能说出来。反而大家是把焦点都放在了迷蒙和她公司的实习生上面了。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我们普通人都没有当宇航员或者在航天站工作的经历,所以群众化对待这一件事的时候最多就是仰望一下:哦!国家真厉害,我挺骄傲的。然后继续低头去刷朋友圈了。但当他在朋友圈看到咪蒙教训实习生的文章后,自然就会想到自己在当实习生时候的种种被欺负的经历,真是历历在目,句句戳心啊!有了共鸣,于是愤然起笔,开始讨伐老板这个群体。老板们呢?看到咪蒙对的文章也会想到自己公司的那些个不靠谱的实习生,赶紧转发,然后再渲染一番,以此来教育那帮不知天高地厚的新兵蛋子。
所以一个自媒体引发的话题的关注度竟然超过了国家性事件,共鸣的力量多强大!
同一个事件在不同的地区引发的共鸣感也不同。
例如下面这则防治雾霾的公益海报。
如果这则海报投放在深圳的媒体上,我相信不会引起多少反响。深圳人民一直生活在树绿天蓝的环境里,没有体会过雾霾的痛苦,甚至很多人都不了解PM2.5是什么东西。没有这样的经历,如何共鸣?而北京就不同了,几乎每位市民都深受其害,提到雾霾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的怨言。所以对于这次的公益倡议附和度就会相当高。
所以我们文案人如果想要创作关注度高、有共鸣的文案,首要任务就是找到目标受众之前痛苦的经历。
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共鸣文案,那么接下来分析一下共鸣文案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1.找到受众之前经历过的痛苦
这是创作共鸣文案最首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去寻找用户之前被否认怀疑的经历、走错弯路的经历、迷惘彷徨的经历等等。
例如那则著名的美国音乐学院推销课程的广告:
“我坐在钢琴前时他们嘲笑我,但当我开始弹奏时……”
是不是一下就会让你想起之前被人否定怀疑的那些经历。而且接下来应该是一个完美逆袭的故事。多么振奋人心!每个人都会有被人怀疑轻视的经历,我们总希望证明自己。文案就是要发现这些心声。
又比如:
是不是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作为父母的骄傲,家乡孩子的榜样,竟然无法在一个城市里立足。是不是将你在大都市里经历的委屈、迷茫和失落都勾起来了?这就是大家所说的“走心”的广告。
2.合理化他人的行为
卡耐基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和肯定。
有时候我们觉得孤独就是因为觉得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即便自己是错的,也需要别人的支持与肯定。
那文案为什么不能像朋友一样理解支持你的消费者呢?
即便消费者是错的,也要找理由合理化他的行为。让他感觉写文案的人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比如某相亲网站的广告:
你害怕离开你后独处的夜晚,不过没关系,谁还没爱过几个人渣。xxx网,开始新恋情。
这则广告就像在与朋友的对话一样。“谁还没爱过几个人渣”就是为对方的行为找的合理化的借口,当广告文案开始安慰消费者时,你就已经和对方站在统一战线了。
我们再来看看乔帮主的经典广告:
广告传达的信息是:我们之所以这么疯狂,是为了改变世界。这就帮助这些疯狂的人成功地合理化了他们的行为。为“如此疯狂”找了很好的理由。
我们总是将站在自己这一方说话的人视为自己人,消费者也不例外。
3.提供解决方案
当你完成了前面的两个步骤之后,就需要去解决他们的痛点了。这时候也是顺理成章地推出自己产品的时候。前面两个步骤是在唤醒伤口、然后安慰,接着就需要治愈。如何治愈呢?你的产品就是最好的治愈良药。
产品与服务要能够准确的解决目标受众的痛苦。
举个老罗英语培训班例子:
可以看出来,这个文案里前面两个步骤都有了。首先找出英语学习者的痛苦经历:总是找不到对的英语提高的方法,在学习英语这条路上跌跌撞撞。其次合理化他们的行为:谁还没有走过点弯路,很正常。最后给出解决办法:来老罗英语培训,可以让你少走一点弯路。
是不是感觉一气呵成?几乎所有的英语学习者看到这张海报后都会产生共鸣。
又比如:
失恋了
幸好,酒很强劲
这是日本一个叫“吉乃川”的酒厂,为了打开针对女性的市场而推出的海报文案。同样引起了目标受众的共鸣。首先挖出她们失恋的痛苦回忆,然后再去解决它:幸好,酒很强劲。
4.解决不了就替他发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痛苦的经历都可以用产品来解决。比如年轻人总会因为太有个性、太过自我而不被其他人理解,遭致父母或者他人的怀疑与反对。这样的经历就很难被某个产品所治愈。那怎么办呢?
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替他们发言。
上述那个问题阿迪达斯就做的很好,他们创作了“这就是我”的系列广告。替年轻人说话,表明自己的态度。
阿迪达斯是世界知名运动品牌,但面对年轻人所遭受的质疑与否定也没办法通过产品来治愈他们。那怎么办?表明自己的态度,支持年轻人的行为。让目标受众感觉阿迪与我是站在一起的,增强品牌的亲和力,获得年轻群体的好感。就像我们在写文章、发表观点的时候总是在意点赞数多少,好评有多少。其实就是在看有多少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站在统一的战线上。虽然这些点赞和好评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实质的帮助。但有时候,只要有人和我们站在一起就足够了。
写文案也一样,和目标受众站在一起,替他们说话。
攻心,才是上策。
两个多小时总算写完了,如果感觉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点赞关注我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