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路线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路线_第1张图片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穿着打扮是民间原创精神的升华。从物质贫乏年代走向消费时代,时尚越少,共鸣越多。


文/胡斐


1978年,Nike公司正式成立;范思哲创始人Gianni Versacec也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DIESEL牛仔裤在意大利创建;Miuccia Prada和她的丈夫Patrizio Bertelli才刚刚接管Prada品牌;超模Twiggy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女儿。

这一年,中国人的穿着才刚刚告别蓝、灰、黑,年轻人可以在穿着打扮上张扬个性,从头到脚的“行头”开始有多种选择,从1979年皮尔·卡丹率领12个法国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走了一场秀之后,“时尚”这个词正式被纳入寻常百姓生活词典,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路线。

物质贫乏造就的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人如今开始热衷拾回儿时的共鸣:鸡窝头、郭富城头、双小辫、喇叭裤、蛤蟆镜、红裙子、白球鞋、蛤蜊油、孩儿面、百雀羚……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物质生活愈加丰富,选择越来越多,集体记忆也在消失。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路线_第2张图片

1979年,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时装表演。第二天,时装模特们参观长城。(摄/伊芙·阿诺德)


的确良和假领子

关于的确良这种布料在中国受到的万人空巷式追捧,有一个段子可以说明问题:话说当年四川很缺的确良,一个小伙子一天看见大街上卖的确良布,就排了队去买,想给自己做件衬衣,轮到他的时候,只剩下一尺布了,他十分为难,售货员说:“你买不买?不买后面的谁要?”

小伙子一急,就买了,回家只好做了条内裤。他心想:“这多冤呀,谁知道我也穿了的确良啊?”就干脆在外裤上做了个牌子,上书“内有的确良”。一日内急,就找到个公用厕所,将牌子先解下来挂在门上,出来的时候,发现厕所外排成长龙,都在问:“怎么等了这么长时间还卖不卖呀?”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路线_第3张图片

穿着的确良衬衫的青年。

的确良即“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一种化纤布料,照现在的时尚观念来看,它既不环保又不舒服,也不算太漂亮,夏天透气性差,不吸汗,而且一碰水就容易走光。然而当初怎么穿都不皱、不破,印花颜色鲜亮,让沉浸在灰暗色系十几年的中国人顿有眼前一亮之感。


谈恋爱阶段,男士给女朋友送条的确良裙子,不亚于现在一只限量版卡地亚手镯,女人们会经常把的确良衣服拿出来,在邻居面前摆弄,显示男人对她的关心。除了赶时髦之外,这种布料风靡背后,是百姓用最简单的方法实现美的需求的方式。

的确良解决了大多数人家的布票问题——它太耐用了,既满足人们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极度渴望的“情调”。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路线_第4张图片

八十年代,女孩们告白了蓝灰黑的中山装,穿起了洁白多彩的的确良。

假领子的发明和的确良的风靡其实基于一样的道理,只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将时尚动力发挥到了最大而已,话说回来,这才是真正的原创产品。

据说是时尚之都的上海人创造出了“假领子”,因为这个城市的人讲究“面子”,年轻人不穿件衬衫,总觉得不大对劲,尤其到了天冷的时候,光穿毛线衣,里面没有领子,就会变成难看的“和尚领”。假领子用零头布做,不收布票,也便宜,像衬衫一样尺码齐全,非常受年轻人的青睐。

有些人会备上好几条:“白色的、灰色的、浅咖啡色的,轮换着穿。平常上班一般穿深颜色的,耐脏。里面穿一条假领子,外面是毛线衣,再外面是中山装,对着镜子一照,感觉还挺好。”有了假领子,即使去相亲或者和女朋友见面,也不会心虚。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路线_第5张图片

有了假领子,毛衣里面不用穿衬衫就能穿出时尚感。

我要去拍结婚照

结婚照从它被发明那天起就是形式主义的极致,在改革开放之初,去掉了大帽子、大主义和大概念,结婚照开始表现出青年男女对美好生活和时下流行事物的向往。

拍结婚照一定要用上最时髦的东西和装扮,上世纪70年代末,照相馆开始流行“模拟客厅”,网友“开心柠檬”父母当年的结婚照的背景里,不仅有白墙、薄纱窗帘、水墨挂画,还有一台当时难得的7寸黑白电视机,“小时候我还傻傻的想原来我家是那么漂亮啊,其实是在照相馆”。


在依旧流行中山装的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普通照相馆很难找到一件西服,有的新郎拍照时穿的西服还是新娘在婚前亲手做的,虽然领子看上去还有点皱皱巴巴,却已然成为时尚一族。后来有了“中国特色的西服”,但没有用领肩熨压机压过,所以穿起来总有一种马褂的感觉。而且看上去特滑稽的是,穿西服者总保留着袖口上的商标,脚上还是一双布鞋。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路线_第6张图片
拍结婚照一定要用上当时最时髦的东西和装扮。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去照相馆拍一张婚纱照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儿,有些年轻女孩子甚至自己去拍一套所谓“艺术照”,留住自己的青春靓影。再到后来,婚纱照都不算什么时尚事物,年轻人都追求个性化,追求“不一样”,早期深刻的集体记忆逐渐消失。

那些引领潮流的男孩们

1980年,上海芭蕾舞学校派团到湖南演出,当地观众对舞台上出现身穿白色紧身衣的青年男子十分惊讶,在他们看来,这仅次于完全裸体。落幕时,一位干部很生气地喊道:“这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在改革开放之初,能够做出一些惊世骇俗之举,启发时尚灵感,成为潮流先驱的,都是男孩们。在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面有这样的一个镜头——一群穿着喇叭裤的年轻人被警察局拘捕,他们穿的喇叭裤被下令用剪刀全部剪破。生活在北京大院里的年轻人有机会比外面的普通人更早或更多接触新鲜事物,他们成为打破中国服装“统一制”,让喇叭裤、牛仔裤、蛤蟆镜、长头发突破重重障碍流行起来的先驱。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路线_第7张图片
电影《青红》中的喇叭裤造型。


另一方面,时尚意识的开启与文艺有很大的关联,尤其是来自于音乐、电影和文学。曾经悄悄聚在一起形成小圈子的文艺青年在穿着上有了发泄的渠道。蛤蟆镜、喇叭裤显然与欧美电影和流行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上世纪80年代最震撼中国青少年的歌舞片《霹雳舞》,则带动了“身着蝙蝠衫,头裹绷布,脚踩高帮运动鞋,一遍遍模拟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动作的情景”的潮流。

赚女人的钱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专卖店”开始在大城市流行,一些外贸店也以便宜的价格卖出口货吸引女性顾客,一时间,消费方式开始多样化,掌管财政、主导家庭消费的女性成了购物和装扮的主力军。统治了中国消费市场几十年的国营百货商店的服装柜台,变成了旅游纪念品商店。就连学生们也开始纷纷追求所谓的品牌服饰,一些挂靠了国外名头的休闲服诸如“真维斯”、“班尼路”等各个品牌,开始抢占各大城市的商业中心地段和步行街。昂贵的专卖店和便宜的外贸店,成为90年代中国年轻女性们选购服装分化的两极。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路线_第8张图片
女性成了购物和装扮的主力军。


当年穿喇叭裤,留“郭富城头”的男孩们逐渐趋于保守,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管是做生意的个体户、官员还是企业老板,都流行丝光棉或涤纶短袖上衣,下摆收进西裤里,腰间皮带上别着一个硕大的皮质手机套,胳肢窝里夹一个真皮公文包,有人总结“实在不知道这种众人效仿的穿着方式是从哪里流行起来的,实在没有任何可圈可点的地方”。女人们的穿着也同样没了新鲜感,电影《股疯》里,潘虹向刘青云炫耀自己的真丝衬衫,自我称赞“非常漂亮”,后者不屑地说:“这身衣服,连我妈都不会穿。”

1992年4月,LV中国旗舰店在北京王府饭店开张,各大奢侈品牌也陆续跟上,专卖国际中高档品牌的北京国贸商城开业。这一切都以女性消费群为导向,除了预见到中国人的时尚品位随着财富共同提升以外,也标志着中国女性以更独立的身份出现在重要的社交及商务场合。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路线_第9张图片
90年代中国女性流行穿健美裤(踏脚裤)、蝙蝠衫、一步裙、萝卜裤、松糕鞋、迷你裙等。




九 行 | 《新周刊》旗下的新锐旅游平台



让你与恶俗趣味保持距离,

让你的目的地比远方更远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路线_第1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尚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