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上卷→正釋經文→ 丁一、明世間之行→戊三、禮讚發願(共二十偈分二)→已一、讚歎佛德(七偈)

佛說無量壽經上卷→正釋經文→ 丁一、明世間之行→戊三、禮讚發願(共二十偈分二)→已一、讚歎佛德(七偈)

己一、讚歎佛德 (七偈)

光顏巍巍,威神無極。如是炎明,無與等者。

日月摩尼,珠光燄耀,皆悉隱蔽,猶如聚墨。

如來顏容,超世無倫。正覺大音,響流十方。

戒聞精進,三昧智慧,威德無侶,殊勝希有。

深諦善念,諸佛法海,窮深盡奧,究其涯底。

無明欲怒,世尊永無。人雄師子,神德無量。

功勳廣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動大千。

「光顏巍巍,威神無極,如是炎明,無與等者。」讚歎佛的相好,讚歎佛的功德。「光顏巍巍」,佛的光明顏 貌巍巍,最高最大叫「巍巍」。「威神無極」,講佛的威德神通,無窮無極。「如是炎明」,「炎」就是光,如是光明。「無與等者」,越來越光明,菩薩的光明都不超過佛,沒有哪個與佛相等的。

「日月摩尼,珠光燄耀,皆悉隱蔽,猶如聚墨。」這個偈頌形容佛的光明無與等者,世界上最光明的是日月, 還有摩尼佛珠,「摩尼佛珠」,翻作中國話叫做摩尼珠,都有光燄,很有光明,但是一見到佛的光呢?他們都沒有 光了,「悉皆隱蔽」了。太陽、月亮沒有光,摩尼佛珠也沒有光,都變成漆黑,叫做「聚墨」,一點光也沒有了, 盡是漆黑漆黑。

「如來顏容,超世無倫。正覺大音,響流十方。」如來容顏,超出世間沒有倫比,就是上面那個「無與等者」。「正覺大音,響流十方。」這是讚歎如來說話的音聲,世間沒有跟他相倫比的,「響」是佛的音色,是正覺大音, 能以音響流通十方。

「戒聞精進,三昧智慧,威德無侶,殊勝希有。」諸佛如來的光明、音聲都不可跟他比,世自在王如來,怎麼 有這麼好的果報呢?有他的行因,講他過去的因,就是六度法門修來的,持戒、多聞、精進,「三昧」是禪定,「智 慧」是般若。「威德無侶」,威德這麼高尚,「無侶」就是前面的「無倫」,沒有人可跟他相比。「殊勝希有」, 最殊勝、最稀有了。

「深諦善念,諸佛法海」,這是讚歎佛的意業,佛是甚深的善念,不但甚深,而且還詳諦,這是佛的心念。「諸 佛法海」,他深的善念,念什麼呢?念諸佛的佛法,諸佛的佛法廣大甚深,像海那樣叫「法海」。「窮深盡奧,究 其涯底。」每一尊佛成佛,都是用功修行來的,他念諸佛的法海,都要窮極甚深,盡其奧妙。要「究其涯底」,大 海寬廣,要究海的涯;大海甚深,也要究到海底,這樣才能夠完全明了諸佛的法海。

「無明欲怒,世尊永無。」「無明」是根本無明,「欲」是貪欲,「怒」是瞋怒,包括「癡」是愚癡,就是貪、瞋、癡這些枝末無明。根本無明、枝末無明,世尊通通沒有。講到這裡都是在讚歎佛的功德,下面還有一個半偈,把它總結起來讚歎。

「人雄師子,神德無量。」這個人間的大雄,等於百獸中的獅子,他的神通、他的威德無量無邊。「功勳廣 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動大千。」就是把前面五個半偈的功德,用這一個半偈集中總結起來,一共七個偈頌, 都是讚歎佛的功德。

第二段有十個偈頌,前面五個偈頌,表明他的願心,要求佛的法身,求佛的正報。後面有五個偈頌,他有個願心,要求佛的清淨國土。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說無量壽經上卷→正釋經文→ 丁一、明世間之行→戊三、禮讚發願(共二十偈分二)→已一、讚歎佛德(七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