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问题的核心——冷静和尊重

天雨虽广不润无根之草

第一次接触“正面管教”是三、四年前的事情。孩子的诞生,让妻子对育儿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论网络上零散的知识碎片,还是自成体系的育儿书籍都广为涉猎。不单自己学习,还要向我灌输教育理念,还时不时刺激我两句,“快学习学习吧,你这么当爹可不行。”

育儿问题的核心——冷静和尊重_第1张图片

当时的我不以为然,原因有二:第一,工作压力很大,全国各地四处奔波,在家时间少得可怜。心想着反正也不能和孩子接触多久,学这些也用不上;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思想上没有正视过家庭教育。认为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的“特色”,再穷的家庭也出过凤凰男,再富的家境也难免败家女。孩子成功与否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敷衍着希望我多学习育儿方法的妻子,将她从图书馆借来的《正面管教》丢到了角落。


现实倒逼,思维转变

无法释怀的双眸

时间过得很快,事情变化得日新月异。我离开了原来的单位,告别了四处奔波的生活。多出的在家时光,似乎并没有让亲子关系得以改善,反而是因为孩子的长大,让我感到生活烦恼徒增。孩子的哭闹让我烦躁,孩子的喊叫让我愤怒。歌词里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确实,我逐渐成了我小时候又怕又爱,想接近又怕被伤害的父亲。

大约在半年前的某一天,“活火山”喷发了。女儿带幼儿园的小朋友回家玩,直到晚上九点,那个小朋友还没有离开的意思。我暗示妻子把人送走。但是妻子觉得孩子难得有小朋友来做客,想让孩子多玩一会儿。脾气暴躁的我强忍心中的怒火没有发作。等待了半个小时后,我按耐不住心中怒火,很直白地让妻子把小朋友送回去。妻子知道我火爆的性格,没多说什么开始规劝女儿的同学。女儿显然没有玩儿够,开始了习惯性的哭闹,并声嘶力竭地喊要跟同学回家。

我并没有理睬女儿的行为,或者说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自己怄气。但是这个小丫头居然跑到我面前不由分说地对我进行捶打,口中念念有词“爸爸坏,坏爸爸!”哭声越来越尖锐。我的底线终于被刺破,我把她拖出门外,“去吧,去吧!找你的同学去吧!不要回来了!”

我喊破了喉咙,女儿哭哑了嗓子。这时妻子,甚至同住在一起的孩子爷爷都过来拉我。但是完全失控的我几乎丧失了所有的理智和人性。直到女儿被奶奶抢走,镌刻在我心里的是那我永远都无法释怀的极度恐慌的双眸。

育儿问题的核心——冷静和尊重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需求才是最好的老师

每每我想起那夜的经过,懊悔充斥心间。孩子的恐怖面容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和女儿的亲子关系还能愈合吗?我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想到了多年前被我抛弃的《正面管教》,我将最后的希望寄予这位我曾经怠慢过的老师身上。这一次,我没有告诉妻子,更没有借阅,而是购买了一本,我要认认真真地阅读,恭恭敬敬地学习。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看来需求才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能够改善亲子关系,我将《正面管教》视为教材认真品读。结合女儿的实际情况,按照书中对孩子的解读,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做着细致的分析。严格按照书中的方法“应对”着孩子每一种类型的挑战。经过半年的实践,我对书中的“技能”使用的得心应手,和女儿的关系也成为其他家庭成员“嫉妒”的对象。

育儿问题的核心——冷静和尊重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半年的时间,我从一位“虎爸”转型为“进退自如”的“技术型奶爸”,我很骄傲。


老师教我两件事

通过对《正面管教》的阅读,以及对“正面管教”理念的学习,我收获颇丰。我读懂了孩子的心理、明白了孩子的动机、知道了应对孩子的方法。但不论是心理、动机还是方法,都是育儿的“术”,让我最有收获的是悟出了育儿的“道”。


1、冷静

“冲动是魔鬼”是每一个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在盛怒之时冷静下来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尤其是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孩子的小问题,经过自己的“丰富经验”放大出了无法接受的大问题。吃手——住院,尿裤子——生活不能自理,自慰——耍流氓,犟嘴——欺师灭祖等等等等。家长的“放大镜”让孩子所有的问题变成了无法容忍的罪行。

换句话说,家长在把自己和孩子锁在了“高压锅”里,逼迫自己不能冷静,告诉自己不能冷静。因为冷静,小麻烦就会长大,小错误就会发芽!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怒火熔化了所有的理智,彼此的怒吼,强势的体罚,不合理的规矩都施加在处于懵懂期的孩子身上。换来的是什么?是愤怒,是反叛,是报复,是退缩!

育儿问题的核心——冷静和尊重_第4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当我们改变我们的传统思维,将“不惩罚孩子,孩子就会变本加厉”彻底忘掉。是否我们可以更轻松地让自己冷静下来?家长不是不能冷静,而是潜意识在告诉自己“千万不能冷静,千万不能放过孩子!”多么愚蠢和恶毒的想法。都是自家孩儿,这是何苦呢?何况,惩罚完后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更加愚蠢的对孩子的讨巧中。“爸爸错了”、“别生妈妈的气了”、“爸爸给你买好吃的”这些温柔的话真的能让孩子被惩罚过的伤口愈合?还是又再人格的患处撒盐呢?

与其让自己成为摇摆不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何不从一开始便用冷静让事情变得正常、可控呢?冷静,让孩子能够听进大人的道理;冷静,让大人愿意理解孩子的动机。这样的结果才是沟通的基础,才是改善亲子关系的开始。

结合我自身的体会,很多事情等到冷静后才发现,有的干脆忘记了,有的找到了更好的解决途径。激动的时候是被“原始脑”操纵的时候,怎么会清醒准确地分析问题呢?冷静下来能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是不言而喻的真理。至于忘记了的事,既然能忘记,那能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呢?


2、尊重

《正面管教》中反复强调“和善而坚定”。何谓“和善而坚定”?精简一些就是“尊重”二字。

尊重孩子,给予他喜怒哀乐的权力;尊重自己,不因为孩子,委曲求全。

家长听孩子哭声感到心烦,“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这侵犯了孩子表达情感的权力;家长扶起跌倒的孩子,“宝贝儿不疼啊,一点儿都不疼。”这侵犯了孩子感受真实体验的权力;家长给孩子喂饭、穿衣,侵犯了孩子感知自己行为能力的权力。这些似乎每天在我们身边上演无数次的情节,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行为。

不尊重孩子的权力,往往也就阻碍了孩子正常的发展规律。孩子无法表达心中的情感,自然变得抑郁;无法分辨真实的感觉,自然不懂得控制情绪;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自然对周围的家人产生过度依赖。荒谬的是,家长反过来会责怪孩子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却不自知,自己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育儿问题的核心——冷静和尊重_第5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相对尊重孩子,家长更容易忽略自己的尊严:只要孩子饿,不管多晚,家长就要去做饭;只要孩子哭,不管多累,家长都要把他们抱起来。尤其是祖孙三代一起生活的家庭,孩子的感受牵动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为了让孩子“笑口常开”,家长宁愿“起的比鸡早,吃的比猪差,干得比驴还多。”这就形成了社会上口诛笔伐的“溺爱”。可是人人都知道溺爱不好,可戒掉溺爱的行为大多数人无法做到。

育儿问题的核心——冷静和尊重_第6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看来,戒不掉“溺爱”的原因和冷静不下来的原因基本无异——潜意识中不愿意。第一,“溺爱”更容易,孩子想什么,大人就做什么。几乎不需要动脑筋,因为孩子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家长自己就扮演好“机器人”的角色即可。第二,家长比孩子更渴望“溺爱”,孩子都喜欢溺爱自己的家长。不论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哪怕是远房亲戚,只要百依百顺,当然会对其格外亲密。作为家长,有谁不希望孩子对自己亲一些呢?尤其是“孩子少,家长多”的客观环境,孩子总不和自己玩,难免眼气。用“溺爱”的方式“争夺”孩子的爱,直接,简洁,有效。


先育己,再育儿

学习“正面管教”的同时,似乎不由自主地探索着教育的真谛。想明白了以前想不通,或者从未想过的问题。

育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是我曾经想象的“各具特色”。

再穷的家庭也出过凤凰男,再富的家境也难免败家女。”只是坐井观天的自满。对于绝大多数人,“穷”、“富”二字已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物质层面,换句话说,这样的观点的起始条件就是偏颇的。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穷”、“富”的差异让人们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并非“物质财富”——穷人的家庭,父母可能更重视子女的培养;富人家庭,可能父母疏忽了家庭教育。而决定孩子未来命运的,我们不否认物质因素,但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培养。即使你拥有一名叫“李刚”的爸爸,也挽救不了自己堕落的灵魂。

育儿不是件困难的事,不比长征险,只比长征远。

育儿问题的核心——冷静和尊重_第7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在市场上鱼目混杂着许多育儿心经,很多家长挑得眼都花了却无法适从。依我看,万变不离其宗,育儿的“宗”便是“正面管教”的道——冷静&尊重。保持着彼此尊重的态度,冷静之后再解决。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先育己,再育人,是教育的规律。正面管教,针对孩子,却先改变了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问题的核心——冷静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