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_第1张图片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灵魂迷失已久,只能强迫身体上路了。

生活无序,工作无章,让人有些慌张。本应该一无所想,让工作榨干自己每一分价值,却又不甘埋头苦干,落的身体和灵魂尽失。不得已,妥协之余,还是得上路走走。

身在杭州,时间有限,心也难飘远。周末一天,早上也不想起的太早,保证自然醒,也不能太放纵身体嗜睡。

浙江不大,素有人文气息,吴越文化根深蒂固,自古佳人才子、文人墨客层出不穷。各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光辉,杭州的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绍兴素有酒乡、书法之乡美誉;宁波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衢州有“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之称;金华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这也是我比较喜欢浙江的原因之一。就近原则,选择绍兴,我对绍兴的印象就是一座古城,也是中学时受鲁迅先生文章的影响,祥林嫂、孔乙己、阿Q,停留在那个年代的印象。还有绍兴的黄酒,偶有身边朋友提起,一种土制古酒的特色,因此对绍兴充满好奇。

周末吃完一顿舒服的早餐,豆腐脑配小笼包,美味。阳光正好,一路晒得暖洋洋,路上媳妇和闺女开视频,宝宝心情更好,一逗就笑。离家快两个月了,妈妈总说宝宝还记得她妈妈,很给妈妈面子,抢过奶奶手机翻来覆去的找妈妈,似乎想证明下她认识这个人。我们也很想她,但我和媳妇都不说,怕彼此难过,噙着泪水尽快吞下。

全程六十公里,高速上二十几公里,一下高速便进入绍兴市,车速下降明显,车流不比杭州小,最后的三公里,愣是开了半小时。城市楼宇松散,显得大而空旷,BRT站台很有绍兴风格,新时代的产物配上古风味的站台设计,有种拉慢节奏的感觉,每一个站台都像一座大“长亭”。

到达鲁迅故里,一条主路开到底,就在城市中心。停好车走不到一公里,从西侧进入,一个做旧的小木门,正前方是“孔乙己特产店”,门旁碑文上写着以孔乙己为代表的绍兴人吃茴香豆的习俗,茴香豆也就是巴豆,马吃了会拉肚子的。东走几步,便是一条小河道,停着几艘乌篷船,载客游览。再往东就是鲁迅故里的小广场,免费门票又是周末的缘故,人很多,熙熙攘攘。从游客中心进入是鲁迅祖居,长辈和他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典型的南方木房、悠长走廊、青石板路,迂回密,就是一个大家族的感觉。房间多的我没数清,但多且有序,厨房、书房、闺房、琴房、绣房、洗浴房……布局和细分的很仔细,可以想象多大的家族生活在这里。

出了祖居,对面是三味书屋,先生读书的地方。刻着“早”字的课桌被陈列展示,其他倒也没什么看头。

祖居的北边是鲁迅故居,先生成人后住的地方。正厅和祖居一样,挂着“德寿堂”牌匾,整体布局也差不多,不过要比祖居小一点,没有那么紧凑,应该也是住的人少。百草园是游人们集体向往的地方,也就在房后,不过很让人遗憾,如今已经没有了杂草,规整的青菜园,完全没有一点想象空间。这里必须差评。

故居出口,也是特产聚集地。各种淘宝货,劣质货。不过陶笛吸引了我们,一个女孩对着麦克风吹歌曲“星月神话”,很应景,很好听。走进去,每一个都想摸一下,五颜六色的都很漂亮。价格也很合适,小巧一点的35元,出来旅游总要带点纪念品回去,和媳妇选了个绿色的小木瓜,店主简单教一下按键,回去自己练习。

参观完房子,媳妇心心念念绍兴的臭豆腐,路上的摊主吆喝着,“上过新加坡采访的臭豆腐,自产自销,十块钱一份”,排队购买,不亦乐乎。我倒是没吃出什么特色,不是说不好吃,只不过带了点文化情节,要求高了点。

最后逛鲁迅纪念馆和文化街,纪念馆大厅刻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可惜鲁迅先生55岁去世,多活二十年要多多少文章问世,可惜可惜。文化街卖的都是些与先生有关的东西,书籍、书签还有一些衍生品,五块钱买了个书签。

下午三点回杭,媳妇前一天打羽毛球过猛有些酸痛。绍兴之行,短暂结束。充实且满足,也完成了自己的小心愿,身体保持在路上,远方有诗和田野。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迅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