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听我瞎扯

之前在重庆实习的公司里呆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小网红,算是第一批搞自媒体火起来的那一拨中的一个。山西人,戴眼镜,长相斯文,只身在重庆打拼,每天话不多,上班下班都背着个电脑包,包里就装着他的笔记本电脑,他老说那是他最珍贵的家当,是个很相信意念的力量的家伙。每天他都会在下班前才开始编辑自有公众号的原创文章,所以总是会加班。那时,办公室一张大方桌,5个人挤着坐,也没有挡板,天天放歌聊天分享讯息,我就坐他旁边。

工作的时候也会时常零碎的交流,多是他自我运营的一些心得感受。工作间歇,抽烟的同志们会聚集在小阳台聊聊生活上的琐碎,他总是站得不远不近,低头抽烟,别人说话的时候认真听,很少插嘴,大家都聊得兴起的时候,他也会微笑,露出小小的酒窝。中午大家都是一块出去吃饭,回公司的路上,他又跟我聊起“意念”这个话题,他所言的“意念力”大概和面相学也有些许的联系。

他问:“你是不是喜欢白色的车?”

“你怎么知道?”

“我的意念告诉我的。”

“你的意念还告诉你些什么?”

“从你面相上看,有一股奇特的东西存在,从你第一天进办公室,我就感觉到了。”

“那是个什么东西?”

“说不清,大概是某种权力的威严。”

“是面相凶?还是因为我不笑的原因?”

“不是凶,你是属于有亲和力的那一卦。”

“是吗?很少有人这么说诶,那咱们公司谁身上还有这种东西?”

“老刘。”(我们公司天天眯缝着眼不知道他睡着还是醒着的老大)

“其他人呢?”

“没了,就你和老刘有。”

“你还看到些什么?”

“未来两到三年,你会有非常大的发展。”

“是好的那种发展?”

“嗯,是的。”

“哈哈哈哈......你这样说真鼓舞人心啊,以后遇到再难的事,想想你这句话,我也得咬咬牙挺过去才行。”

“嗯。”

当时我把这一段对话当作茶余饭后同事间的瞎聊,可事实看来,这几句话却成为这一年来总是会回忆起的高频关键词。

从最近他的朋友圈看来,他从公司辞职了,之后和女朋友去了一趟大理和洱海。他和女友在车顶上坐着,光束从后边的云彩里透过来,照片里只有两个看不清脸依偎在一起的剪影,那是爱人最美好的姿式。后来,旅行结束,他去了北京,又是一个人,我都能想象得出他一个人走路吃饭敲字写文章的样子,只是这个时候他大概也戴着防霾口罩。

走在日常排列组合虐菜的生活里,老是会被生活的当头棒喝敲得懵逼。过去,我也曾是个可爱美好的家伙,永远都在想着还要去看看远方。现在,我只想在安乐窝里拿一份饿不死的朝九晚五的薪水。我不是那种很清楚自我定位的人,所以总会盲目自大或自卑。蓄意把生活扭转成自己希望的那个样子,有时甚至是以牺牲他人为前提也在所不惜。人们常说,青春期很重要,青少年时期的性格养成将会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又有人告诉我,大学很重要,人生的基础道德品质和性格塑造会影响着这个人的后半生。如此看来,不知道是自己后青春期还没过,还是根本就没念好那个本该念好的大学。

问,人怎么才算成熟?

答,遇事不急不躁,认真过好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好也不会秀脆弱坎坷,过得好也不会晒幸福美满。

我确实可以做到吃肉不bia唧嘴儿,但是吃不到肉就呵呵嗒。脑子里的自己对此的表情,只有笑中带泪的那个emoji表情在一直弹跳。

也曾是个深夜里写故事停不下来的人,或许就该一直黑白颠倒的写故事。

也曾是说走就走一个人把旅行玩得风生水起的人,或许就该一直活在路上的远方。

也曾是扛着单反在雪地里拍雪花棱角的人,或许就该一直背着相机到处去走。

生活的失衡源自对常规日常的打破,相比起不再看书拍照不再旅行不再看电影,最让人失望的,莫过于觉得自己不再可爱这件事。就像我会给指甲涂各种好看的颜色,却已经不记得自然才是它最真实的样子。

未定型的后青春期,想早点看到头看到希望,若非得给自己一个定义,我不想那标签上写着“一事无成”。

稻草倒下前,会靠小网红的那番命理学死皮赖脸地继续下去。25年积累起来的自信自尊,或许还差那最后一根稻草,倒下去,碾碎了,人也就该成熟了。

晚安,你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听我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