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立陶宛戏剧逐渐走近中国观众的视野,一部又一部来自这个波罗的海小国的戏剧作品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一次又一次征服挑剔的中国观众。这次南锣鼓巷戏剧节邀请的三部小剧场作品,也让我们产生了不少的好奇和期待。
先来为大家介绍的来自立陶宛维尔纽斯小剧院的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
里马斯·图米纳斯出生于1952年的立陶宛,青年时的他为了振兴自己国家的戏剧艺术,在莫斯科苦学戏剧导演学。
1978年学成回国,年仅26的他,凭借自身才华直接进入了立陶宛国家话剧院,正式成为了一名职业导演。
可这仿佛并不能满足他对于戏剧的追求。
终于,在12年后,他创建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剧院:Little Theatre of Vilnius(维尔纽斯小剧院)。
而这座剧院也为他的艺术造诣提升了极大的创作空间,4年之后,他被评选为立陶宛国家话剧院的首席导演。
在立陶宛打下一片戏剧江山后,里马斯·图米纳斯于本世纪初杀回莫斯科并接任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第五任艺术总监,迎战敏感挑剔的俄罗斯戏剧界。
最终,他凭借《万尼亚舅舅》等多部戏剧作品,终于站在了俄罗斯戏剧之巅,被誉为“莫斯科之王”。
功成名就的他似乎仍旧不甘心止步于立陶宛与俄罗斯,带着他的维尔纽斯小剧院的名片之作《三姐妹》《马达加斯加》《思维丽亚的故事》来到了中国这片戏剧的新土,亮相于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下周的国际受邀单元。
里马斯版的《三姐妹》突破了以往纯粹的写实主义手法,完美地展现了剧中三位不同演员的女性魅力,其中伊琳娜的扮演者艾尔兹比耶塔·拉特耐特还凭借该角色获得了在波兰托伦市举办的第16届国际戏剧节最佳青年女演员提名;而阿鲁纳斯·萨卡莱斯卡斯凭借他对剧中韦尔希宁一角的演绎获得了立陶宛最高戏剧奖——金舞台十字奖。
《马达加斯加》是维尔纽斯小剧院和导演里马斯的名片,这是一部能够给予观众极大想象空间的历史题材作品,展现了立陶宛人民的真善美。在观看该剧演出时,我们不仅能够想象出那些青史留名的人物都是怎样的形象,还会去琢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曾经相遇。
《思维丽亚的故事》由里马斯的女儿加布里埃·图米娜特执导,讲述了一个轻快的、如水晶版的爱情故事,被誉为立陶宛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妮·桑塔利特还凭借思维丽亚这个角色获得了立陶宛最高戏剧奖——金舞台十字奖。
■
《三姐妹》
剧目名称|三姐妹
演出时间|2016.7.8-2016.7.10
演出地点|隆福剧场(东宫影剧院)
演出票价|70——200元
关于童年和童年光辉的影响是他最想在这部剧中探讨的问题。
我感觉,契诃夫毕生都受到了童年和童年的光辉的影响。童年保持着光辉,给人以安全感。童年的安全感来自身边熟悉的人和亲人。当家人渐渐离去,安全感也随之逐渐消失。
我对逝去的东西很有兴趣。我就是要搭建这样一个独特的舞台来纪念逝去的舞台,逝去的安全感。童年一直悄无声息地留存在我们心中,有时又会在我们人生的重要阶段照亮前行的路。
里马斯·图米纳斯
演员极富表现力的身体姿态所发出的声音,时而咆哮时而抽泣的台词,再加上从未间断过的不同情绪的背景音乐,将整场戏结构成了一部宏大的交响乐。
舞台上重新搭建了一个方形的高台,高台上用欧式地毯拼贴铺满,木椅悬挂在舞台上方。二姐玛莎穿着一袭黑裙,头戴黑色的针织帽,走到方台的角落里看书。虽然黑暗遮挡了她的身影,但是那凌厉的眼神却像是黑夜里的北斗星。
随后,身穿白色连衣裙、头顶高帽的伊琳娜挥舞着马鞭上场,她的肢体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肆意舞动。青春的活力与张狂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紧接着,穿着藏蓝色套装、头发一丝不苟地全部梳在耳后的大姐奥尔加手拿作业本笔挺地站在方台的左侧,在安静的舞台上与姐妹们开始私密的谈话,并在对父亲的回忆中奏响“到莫斯科去”的乐章。
三姐妹每天都怀念着莫斯科的童年,都盼望着能再次回到童年的“莫斯科”。高高的方台更像是一艘孤船,父母的离世、生活的动荡,让三姐妹随着这艘孤船在这无聊的时光中渐行渐远,留下的只有怀念和自怜。
■
《马达加斯加》
剧目名称|马达加斯加
演出时间|2016.7.12-2016.7.14
演出地点|隆福剧场(东宫影剧院)
演出票价|70——200元
这是关于未了心愿的故事合集。
一个试图离开立陶宛、逃离父辈禁锢生活,前往非洲、征服世界并改变世界的诗人;
一个用尽一生去找寻年少时梦寐以求的挚爱的女人;
一次无视婚姻的幸福追求;
一次飞越大西洋的实验壮举;
……
上述一切都失败了,但故事看起来却没有走向结局,更像是个未解之谜。
阴冷的医院,
天寒地冻——你在院子里四下张望。
让我用童话里的咒语
在这儿为你取暖吧!
回去吧!
所有疯狂生长、飞翔、横躺或者流动着的!
回去吧!
所有被流放到歌里的和无处不在的!
回去吧!
被爱包裹的女人!
回去吧!
古老的祖国,去新的尚未耕耘的地方!
【剧情简介】
在剧中,我们会看到当年最富才华的一位诗人萨罗梅亚·奈里斯,著名立陶宛外交官、享誉世界的诗人奥斯卡·米洛兹,以及最重要的一位——剧中的主人公卡兹米耶拉斯·帕克斯塔斯(1893-1960)。
他因努力开拓这一小国的边界、通过购买土地拓展其疆土而在立陶宛历史中永垂不朽(现实中他寻找的是安哥拉的闲置土地,但在剧中变成了马达加斯加)。
他努力让政府相信立陶宛这样一个岌岌可危的小国需要更多的土地来保存其基因库、金库、艺术与书籍,以防战乱。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一个异想天开的计划,因为在那时世界上有大片空旷无人的土地极易获得,而帕克斯塔斯几乎成功说服了当时的政客采纳他的意见。关于此事,一项特殊计划已经通过,批准相关人员搜索并勘察适合作为立陶宛国土的小面积土地。然而,此计划并没有得到充分实施。
剧中的帕克斯塔斯代表了一个志在学习进取、逃离属于父辈的禁锢人的生活环境、征服世界并改变祖国命运的人。他人生的核心是国家、城邦及其安全。而帕克斯塔斯的对立面是萨雷。她集女性特质、柔弱、脆弱与对爱情不渝的渴求于一身,她坚信爱情是她人生的意义与追求。她身上还充满着一种未了的心愿。
里马斯·图米纳斯导演的这部作品充分展现了未了心愿的主题:帕克斯塔斯最终没能离开立陶宛前往马达加斯加,而萨雷也没有找到她年少时梦寐以求的一生挚爱。
在台上,一切都在不断出现、消失,只有声音是永恒存在的。你会听到海的声音,听到村民们的歌唱,听到低沉的钟声,还会听到一首忧伤的立陶宛民歌《小白鸽》。舞台上,声音在过去与现在的冲撞中断断续续,若隐若现。
■
《思维丽亚的故事》
剧目名称|思维丽亚的故事
演出时间|2016.7.15-2016.7.17
演出地点|隆福剧场(东宫影剧院)
演出票价|70——200元
故事发生在立陶宛的乡村,爱拉小提琴的小米科拉斯与青梅竹马的思维丽亚纯纯地相爱了,可是村中的监工拉普拉斯·基斯也爱上了思维丽亚,并决定与她结婚。他知道思维丽亚会在早晨去采蘑菇,便邀她去森林中约会,并热情地亲吻了她,此处省略……字。
思维丽亚开始感到迷茫,不知道对拉普拉斯的激情和对米科拉斯的爱,哪一个更重要。 最后,她答应了拉普拉斯的求婚。婚礼上,小米科拉斯最后一次为心爱的思维丽亚演奏那首欢快的乐曲,可是琴弦突然断了……
作品改编自立陶宛著名作家约萨斯·图马斯-维斯甘达斯1929年发表的《叔叔阿姨》。这部作品无疑是年轻一代的立陶宛戏剧艺术家将过去立陶宛文化、身份和日常生活的愿景以一种现代的、极富创意的方式来实现的独特能力。
导演采用丰富的肢体表演展现了古代立陶宛人民的真善美。草垛间,思维丽亚躺在长凳上,没有任何言语,只有昏黄的光。她用丰富的肢体语言仿佛在诉说自己充满荷尔蒙的青春与爱情,她不安地跳跃着像极了黑夜里的恒星。
这是女性最美的肖像之一,一个立陶宛文学中的女孩。
维斯甘达斯毕生都在寻找艺术中的钻石,他塑造了一个极其美丽、快乐而感性的女孩形象。
这是一颗钻石,一滴水银,一片海洋...
我很高兴我能够创造她,她是我最亲爱的角色之一。
安妮·桑塔利特
本文部分文字节选自 蓬蒿剧场合作的空间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