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派(qq_qmp)主办的“众媒时代”系列线上沙龙已经走到了第三期。不知不觉间,我们和读者一起成为了“捕风者”——每一次,我们都邀请内容产业“风口”上的创业佼佼者,分享最精华的实操经验和行业观察。
7月5日晚间,聚焦“短视频创业”的第三期沙龙上线,“微在”wezeit出版人、联合创始人@张一帆和罐头厂创始人、《日食记》导演兼厨子@姜老刀在近1个半小时的分享与互动中,带来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创业经验谈。
短视频创业需满足什么条件?
一个是突出趣味的生活资讯视频,一个是走心治愈系短视频,微在和日食记在内容风格上大相径庭,但以短视频“入门”而论,张一帆和姜老刀给出的共同答案是:兴趣驱动、专业团队、锁定方向。
1.0兴趣驱动
发自内心的“喜欢”是创业的先决条件之一。在涉足短视频领域之前,张一帆就常常在朋友聚会时分享在YouTube上看到的趣味视频,乐此不疲。而姜老刀更是从线下视频生产的“乙方”逐步积累、过渡,当互联网视频成熟时,再厚积薄发。
“你在做这件事情时,是拿它当一个项目在做,还是这辈子就是需要做它?”姜老刀的这句话,或许是蠢蠢欲动的创业者在迈步之前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2.0专业团队
在“入伙”微在后,张一帆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在于平面媒体的从业经验,对于内容把控有发言权。但具体到视频制作上,专业的事还需交给专业的人做。微在团队从门户网站视频部门和欧洲最大女性网站视频部门挖来两位“军师”,专职负责视频把关。
日食记则由一票一直跟随老刀制作视频的团队逐步壮大,现在其视频工作室“罐头场”已形成稳定专业的团队架构。前期+后期,日食记单集内容的制作周期大约在一周左右。目前团队也有开发IP网剧的计划,编剧部分已经完成。
3.0锁定方向
在确定要做视频之后,张一帆团队开始研究YouTube上最火的视频是哪种类别。“量最大的第一是DIY类别,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生活方式类别;第二是女性类别”,根据对短视频市场的前期调研,微在子栏目“涨姿势”的内容方向就定位在上述两大领域,而另一子栏目“不懂爱”则用开放的态度去探讨现代人的爱情问题。
两大栏目再加上周播的真人秀自制剧,形成微在固定的内容输出。总结而言,是“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打发时间而制作的内容”。
寻找美食与情感契合点的日食记,则在美食垂直领域辟出一条独特的叙事方式。姜老刀追求的是,如何用视频把“吃”和背后的情感联结呈现出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些联结怎么表达得更真实可信,或者是更贴切大家的生活,这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作为较早探路短视频的创业者,在张一帆看来,风口期可能已经逐渐过去,但视频产业本身绝不会“来去匆匆”。微在创立伊始便祭出“干掉无趣”的大旗,非新闻性的资讯视频在推广上,有何侧重?
视频推广:分类+沉淀
微在的经验是,在推广初期,“见缝插针”式宣传是必不可少的。“见人就推荐”并非笑言,内容起步阶段的人气积累需要团队成员都变身“宣传大使”。有了一定的内容沉淀后,微在会有侧重地将视频分发平台分为A、B、C三类,在全平台投放后考量流量效果,分析流量数据后再重点运营A类账号。
对于日食记而言,姜老刀更看重的是用户沉淀而非流量。“老实说平台过多,平台之间也有很多竞争,所以流量的真实与否或者是到底有多少利用价值,都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但不管是根据平台特性重点运营,还是并不对流量做过多要求,张一帆和姜老刀都认同在相对重要的平台上持续发力,积累并培育粉丝。
#视频:日食记 《孤独的石锅饭》 时长:04:20
如何挣钱:营销解决方案or品牌软广
谈到盈利,微在与日食记则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
微在的模式是,提供基于社交媒体的内容营销综合解决方案。在内容上,微在联动视频、图文、互动游戏和线下活动,为品牌方提供“一站式”营销服务。目前,微在内部也在讨论转化电商的可能性。
日食记的风格印记过于强烈,已形成稳定的形象认知。因此,对于姜老刀和团队来说,“广告洁癖”让他们不轻易接单,或者广告内容不能破坏原有的内容框架。未来,日食记打算逐渐弱化广告收入的影响,更多发力用户消费和品牌IP,如增强电商渠道、推出同名电影或剧集等。
#视频:微在 5个奇葩招数“助”你求职成功 时长:02:27
以下是沙龙实录(有删减):
主持人:从自身经验来看,短视频创业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前期需要对用户做哪些方面的调研?
张一帆:微在的视频是一个非典型创业,我们其实是融资以后做了一款微在APP,也有微信,同时筹备视频组。在图文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就是积累了互联网传播经验以后才开始做视频的。
从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喜欢视频吧,喜欢一件事情是去做一件事情的先决条件。我记得工作没有那么忙的时候,在创业之前和朋友吃饭,经常吃着吃着就把手机或电脑拿出来,然后上优酷或YouTube分享最近看到好玩的短视频,我觉得喜欢一个东西特别重要。
另外一个点,就是肯定对视频作为一个产品应该要有比较深刻的认知。我是做平面媒体出身的,可能在内容、定位,就是在纯粹内容层面以及怎么讲一个故事上面是有一些经验的。但是在内容制作上面来说是没有经验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去请了两个非常专业的视频制作人,或者说由他们来创建这个团队。这其中的一位也就是我们的制片,他是从之前一个门户网站视频组的负责人,他现在也在做自己的创业项目。另外一位制作是从德国一家欧洲最大的女性网站的视频制片人,花了半年的时间把人挖过来到中国帮我们做这件事情。
我们选择涨姿势这个事情主要有下面的几个原因:
一是我们发现在短视频非常发达的YouTube上面,最火的视频是DIY类别的,或者说量最大的是DIY类别的,也可能是我们今天聊到的生活方式类别。第二个是女性类别的,所以我们觉得这两个类别是受众最广,而且制作成本最低的。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从这两个领域入手,然后把涨姿势品牌的内容专注在这两个领域。
同时,周末会有一个真人秀,主要原因是短视频平时的DIY和美食节目都是不露脸的,我们觉得在社交媒体传播上观众需要和制作人有一个很直接的沟通。也就是说像现在我们讲的网红经济,所以每周末会出一个自制剧,是由美食和DIY团队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
姜老刀: 我们当初创业是一个比较偶然的状态。我本人从2006年就开始创业,至今已经10年。这10年接触互联网并不是那么快,我们差不多要在2014年才开始做了互联网的视频。
在这之前,我们主要是从事一些为甲方服务的短视频的制作,包括TVC的制作,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线下视频制作团队。我们在做的整个过程当中,当然自己的本心是对视频这一块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也希望自己将来能走上一个更大的平台,比如说电视剧或电影。这是我们整个团队建立之初最原始的梦想或目标。
所以说我觉得互联网创业,至少对我们来说的话,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并没有一个特别的对于用户的调研,而是我们不停地在日积月累的做自己的东西,在某一天当一个平台成熟了,当整个互联网成熟了,能足够提供给我们一个展示的空间,那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的积累也就在那个时候得到机会的展示。
我觉得跟微在讲到的一样,短视频创业最先满足的唯一条件是自己的初心,你做这件事情,究竟是拿它当一个项目在做,还是这辈子就是需要做这件事情?我觉得首先要明确这一件事情。
对于短视频的团队来说,我的建议是在初期找到一个自己更擅长的品类,找到自己愿意去表达的方式,然后照着这个去做,所以不需要对用户去做调研。你在这个品类上做到优秀,其实自然而然对于你的用户画像会变得更清晰一些。
主持人:目前团队的规模大概是多少?单期视频内容的制作流程和周期是怎样的?
张一帆:我现在介绍的这个数字,是包括实习生在内,涨姿势不到10个人,不懂爱是10到5个人,单读视频差不多更少,是3个人。这些主要是制作团队,公司还有别的团队,比如运营、销售、市场。
制作流程和周期,一般是以周为单位。稍微分了一下栏目,每个栏目有一个小的项目负责人,然后由他来协调全部的资源来完成栏目的东西,大概是一周一次。
姜老刀:现在罐头场的整个团队人数,大约维持在45人左右,当然不全是做《日食记》的团队。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内容出来,所以除了《日食记》之外,也有两到三个新内容,有的已经在线播出的,有的也在计划当中。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年也希望在《日食记》IP里去做一些大剧的准备,比如说我们的网剧编剧部分已经完成了,可能会在今年的年底之前开拍,所以团队人数可能在今年还会有一个增长,应该会保持在50人左右。
整个的单集拍摄流程不一定,我们可能会比较随性一些。因为《日食记》始终没有办法成为一个非常频繁更新或者是一个批量化的内容。我们现在比如某一集想讲讲故事的话,可能拍摄周期前期会在三四天左右,加上后期整个出片的周期会在一个礼拜。一些比较短平快的,可能想抓一些微博热点或微信热点的话,也有24小时出片的案例,这是我们基本的制作流程。
主持人:微在要“干掉无趣”做中国版的BuzzFeed,突出趣味、轻量化的内容能否精准定位用户?微在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
张一帆:先说一下BuzzFeed。涨姿势和不懂爱和BuzzFeed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我们是微在APP上线的时候最开始的产品是这么对标的。当然通过从使用场景上来说,BuzzFeed这样的新媒体是占据大家碎片化的时间、打发无聊,其实是为受到比较好教育的年轻人来打发时间制作的内容,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可能是相似的。
轻量化的内容是否能够精准定位用户?我不太理解这个点,让我把这两个视频拆开来说:“涨姿势”做的内容是简单易懂,肯定是更大众化的,每一期的播放量正常是500万、800万左右,有时候全网会到几千万,这种就谈不上什么精准定位了。
“不懂爱”是用开放诚实的方式去谈论现代人的现代爱情问题的,本身这个内容就会有很强的选择性。
主持人:请张老师谈谈泛资讯短视频,创业者还有机会吗?有什么细分领域是比较推荐的?
张一帆:我们可能更多的是用内容去选择用户,而不是像一个垂直话题比如理财或高尔夫可以找到特别固定的人群。
我觉得说按照风口期的逻辑来说,风口期可能已经都过了。但是我真心觉得视频不是会匆匆来又匆匆过的事情,会一直在这里等待着我们。所以我觉得视频的创业机会还非常多。我们从2005年看到YouTube上线然后到今天一直还有非常新的号出来在吸引新的注意力,所以我觉得创业的机会挺多的。
还有什么细分领域比较推荐?我刚才提了高尔夫,从运动上来说这样的细分类别是挺好的,也就是如果希望有广告收益的话。我觉得视频垂直领域要和你的长处紧密结合,如果你的长处是视觉、审美可能可以做一条这样的东西,如果你的长处是考古就可以做一个考古类的视频。我推荐的就是做大家擅长的东西。
最后我再说一下,我刚才说的视频创业机会还非常多,现在大家看到的只是第一批做视频的人出来,可能刚刚开始进入第二批。第一批是传统行业、传统媒体开始做视频,第二批可能是有一些网红现在出来了。我觉得真正大波的媒体人和网红,以及素人做视频的时机还没有到来,所以什么样的领域都还是值得尝试的。
主持人:《日食记》以暖心的美食类视频为特色,粉丝画像是什么样的?在内容创作上如何向用户口味倾斜?
姜老刀:我当初在做《日食记》的时候,我以为可能是跟我差不多年纪的人会看我们的东西,但其实事实上结果会比较出乎意料。我们在每个平台的后台数据里,看到的用户画像主要集中在九零到九五后的女性用户。这个问题其实现在看来也比较好理解,因为像我这个年纪的大多数应该价值观和生活观非常固定了,其实已经很难被内容改变自己所有的一切。年轻的男生可能更多在事业或工作上放入自己的精力,对于消耗时间或者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崇敬,年轻的女性成为我们的用户人群也是比较合理的。
至于内容创作的倾斜,其实我们并没有很刻意地去想这个问题。正如我个人比较喜欢李安的家庭三部曲,分别是《饮食男女》、《喜宴》、《推手》,三部片子里面有两部是跟美食有关的。其实我想要表达的是中国人对于吃来说真的是有很多情感联结的,对于这些联结怎么表达得更真实可信,或者是更贴切大家的生活,这可能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主持人:从运营经验来看,短视频如何推广?目前几大门户,流量情况及投放策略如何?
张一帆:从推广上,我觉得见人就推广吧,然后让你的员工都成为做的这个事情的大使到处去推广。我们把视频的平台分成了A、B、C三类,基本上会在全平台投放后,看一下流量效果,然后自己会加一些分析,重点去运营A类账号。这就包括和管理账号的同事去聊用户的特性、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以及其他类似账号在平台上的表现,我们有专门的人在做这个工作。
关于流量的情况,我们在微博上的流量应该是最大。这里面讲一个小插曲,涨姿势去年的这个时候上线的,开始做的时候被大量的段子手抄袭,我觉得这些段子手的传播平台在微博上,后来我们的微博账号的粉丝也涨了很多,很快成为了一个百万级的号。这和这一两年来微博的复苏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姜老刀:其实我们到现在也不是特别关心流量这件事情,因为老实说平台过多,平台之间也有很多的竞争,所以流量的真实与否或者是到底有多少利用价值,其实这都是不确定的因素。我们也担心被流量所累,所以我们现在的方式是只看用户的沉淀。
我们现在没有计划做APP,所以无非就是看怎么去沉淀在微信订阅号或者在微博号,包括一些相对来说重要一些的平台上粉丝的积累程度。
主持人:现在咱们俩聊聊如何挣钱,大概透露一下目前的盈利模式?与品牌合作的话,品牌方比较青睐的内容是哪些?
张一帆:大家如果有空的时候去我们网站上(wezeit.com),有一个短视频是比较简练地概括了一下为客户提供的价值,总的来说是提供社交媒体上的内容营销的解决方案。视频是我们产品的一部分,图文也是,我们也做一些互动的游戏,单向空间也能做一些线下的活动和会议,所以我们往往是给客户提供的一个大的方案。
当然也有不少的客户是专门投放我们视频类产品的,因为这是现在我们流量最大,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产品。我们还没有开始尝试从视频来转化电商,但是内部也在讨论可能性。
从品牌合作来说,我觉得他们到最后认的东西还是播放量,虽然我希望大家越来越能够复杂可以看到一些细分的东西。但是从现在来说,他们还是觉得量越大越好。
姜老刀:首先我们目前还是会以一个品牌的软广作为重要或更大头的运营收入。因为我们之前是一个传统的视频服务方,所以对广告这一块是有洁癖的。更何况因为我们现在的话语权变得越来越多,所以这一块也是希望收着来,每年在这一块的收入会压在支出的基础上略有盈利的状况。
我们希望在这一块收入的范围内不去破坏更多的内容构架,之前也有说过我们所有做的一切内容的目的是希望积淀用户基础,包括强的用户转换。我们当然在线下活动和电商这一块之后会有更大的一些动作,所以也是希望在未来的几年内慢慢把广告这一块弱化到非常小的位置上,更多的是去做一些用户消费的方式。
主持人:广告、电商、线下活动,最看好哪种盈利模式?短视频盈利还有什么合适的模式?
张一帆:这个问题真的是特别难回答,我不是一个在这方面特别有发言权的人。我觉得这个和自己的产品、用户,以及所能触及的客户资源有非常大的关系。从创业团队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是有钱就挣吧。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一种大家都没尝试过的方式:就是想去试一试YouTube上面分成的模式,去制作全世界观众都可以看的视频。但是这个想法目前来说还只是一个想法,现在还没有特别详细的方案去实施。
姜老刀:我觉得按照我们传统的视频制作团队来说的话,广告肯定是一个眼下最容易的方式,但是也是一个双刃剑吧。我觉得广告真的是很难,怎么守住自己的底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这个东西说穿了,还是内容要足够好,你有更多的用户,这个时候把自己的广告作为一个平衡点去把持住一些东西,我觉得至少让你活下去是没有问题的。
电商的话,可能会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吧。所以去看漫威或迪士尼也好,其实是一个很标准的电商,我们觉得我们在看他们的内容和电影,但事实上我们贡献的是买了很多我们所喜欢的周边、各种衍生的产品。这其实说穿了,还是一个品牌的知名度的问题。
所以对于《日食记》来说的话,还是刚刚所说的我们最终是会做电商的东西。但不是卖货的过程,只是怎么更好地把你的品牌理念宣扬给大家,然后让大家接受,让大家享受这一些品牌所带来的给生活的一点点小的变化,这个是我们所希望做的。包括最传统的是更希望有一天,当然我不知道哪一天会有《日食记》的电影或电视剧,从中也会有更多的收益的方式。
其实说到底的话,当时《日食记》做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过盈利的问题,只是希望去做一个内容能够被大家看到,能被大家喜欢,其实就这么简单。我建议初创团队并不要去过早想所谓盈利模式的问题,说穿了最后只要内容足够好,将来变现根本不是太大的问题,把自己足够有限的精力放到内容的创作上。
主持人:现在直播大势所趋,如何看待这种潮流?微在和《日食记》有发展直播的打算吗?
张一帆:我们的团队每周有做一个小直播,我是希望他们能多做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去了解新东西、新平台、新产品的过程吧。目前我们有可能在奥运会的时候,如果最后一切顺利,有一个客户会和我们有一个合作是去直播奥运会的项目,这个还没有最后定。但是真正做把产品变成直播的形态,暂时没有这个计划。
姜老刀:首先我对于至少现在直播的大趋势不是很感冒,因为现在直播大家都懂的。我们罐头场以后肯定会有直播,直播的方式一个可能是在拍网剧或拍大电影的时候会直播分享给大家,希望感兴趣的人看到。其次是如果有类似舞台剧或戏剧类想法的话,我们会通过直播去实现。对于制作团队来讲,节奏感和时间的问题可能是我们更喜欢的东西,直播对于我们所要表达的东西稍微有一点远,可能会以一个花絮或互动的方式去尝试做一下。
【互动提问】
问:请问两位老师,您觉得对自己的短视频创业来说,最关键的是哪些技术或平台?您觉得短视频创业现在面临哪些挑战?
姜老刀:我觉得短视频创业最关键的当然是制作的技术,就是你在整个的生产链里,在整个的工业流程里怎么去有效地从创意到生产、到产出,一系列的环节怎么去把握住,并且压制住成本的问题。
对于我们来说,现在的挑战当然是随着内容的增多和扩大,比如说要做网剧,怎么在做更多、更大东西的情况下保持住自己的质量,包括保持住自己的频率。
问:短视频的版权怎么保护?包括背景音乐的版权?
张一帆:我讲一下版权的事,我觉得这事挺重要的。尤其是如果你还想你的视频可以上YouTube,以后微信也会有视频版权的问题,我觉得大家要去寻找一些开源的音乐库以及图片库,去使用那里面的东西,这是最重要的。要不然的话,我总觉得互联网创业应该是有一种新的方式吧,包括尊重版权。
问:提问日食记,是否刻意突出酥饼这一类元素?如果有,这些元素会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吗?它们的功能是怎样的?(我是酥饼大人脑残粉)
姜老刀:之前因为发现有很多粉丝非常喜欢酥饼,所以我们也会在做饭的过程中尽量让酥饼参与进来。但是现在因为这类元素也会有团队这么去用,其实已经打算弱化酥饼了。如果看近几期的话,酥饼出现的时间就不会那么久。
问:是否会考虑制作一档以酥饼为主角的小食品或者直播之类的?我们全家都是酥饼粉。
姜老刀:我们的网剧会以酥饼为主角,片名叫《我的老板是只猫》,希望大家以后可以关注。
问:微在的制作周期都是怎么安排的,会有不同的团队分别做选题么?
张一帆:放权各团队做,我都是事后在朋友圈看到。
问:请问张老师,您这样做不怕出岔子吗?
张一帆:但是更怕累死自己。我们是看长线,团队得自己犯错误学习。我们不是自媒体,如果自媒体可以完美主义,媒体公司有很多产出这种只能激发每个人。
问:请问老刀,你如何觉得《日食记》第二季故事类少了,是不是创作瓶颈了?
姜老刀:第二季故事类少了,其实不是创作瓶颈,而是我们刻意为之。其实故事并不适合传播,虽然可以提高粉丝的黏性,但是传播频率和效率会非常低。所以我们会在短视频里面更多去用效率的方式去提升新粉丝的加入,在其中会穿插一些故事来培养新粉丝的认知度。
问:请问姜老师,前期做视频的时候,你的资金问题怎么解决?
姜老刀:自己出钱,钱不够了,房产和信用卡抵押。也没什么目的,就是觉得有人看,就要做下去。当时不懂融资这回事。
……
最早拍《日食记》,没有人拿工资,也没有承诺。就是觉得内容有意思,要拍。大家各自通过自己的渠道去挣钱。如果可以,我分分钟不想当CEO啊。
首先不要把挣钱养活公司放在第一位考虑。什么事都不想就去做,可能往往表示你真的想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