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我们
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电商,阿里和京东这两天都出了财报,表面上看业绩都好于预期,股价也出现了大涨,然而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还是有一些巨大的差异。
我们先看两组数据的对比。
京东:GMV同比增长47%至1604亿。收入652亿,同比增长42%。其中自营收入同比增长40%。Non-GAAP实现了3.9亿的净利润。收入增速连续三个季度都在下滑,2015年四季度的GMV增速还在57%。下一个季度的Guidance收入增速只有34-38%之间。
下图是公司收入和GMV增速,都是在下滑。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夏君
阿里巴巴:GMV同比增长24%至8370亿,其中淘宝GMV同比增长19%至5080亿,天猫GMV同比增长33%至3290亿。季度收入达到321亿,同比增长58.8%,增速是过去13个季度中最快的一次。Non-GAAP净利润121亿,同比增长28%。
下图是阿里GMV增速和市场份额,基本保持稳定
图片来源:互联网分析师王晨(微信公众:晨聊互联网)
对于更加详细的数据,我就不再多做罗列了,这几天也有大量分析师的报告做了解读。结合最新的财报,也验证了我个人对于两家公司的一些看法:
1. 京东GMV增速的大幅下滑。作为体量只有阿里五分之一的京东,其GMV增速从去年的70-80%水平,下降到了目前的40%水平,未来几个季度应该很快看到30%左右的GMV增速。也就是说,当去年阿里整个GMV增速在35%的水平时,京东是70%左右。今天当阿里的GMV增速下滑到了25%的水平,京东也只有40%。而且虽然此次季报利润转正,但对于未来保守的展望,也验证了京东面临的一些问题没有任何改变。
2. 京东面临了什么问题?我们先从京东是怎么崛起的去分析。当年淘宝起来的时候有两个致命的软肋:物流和假货。后者可以说是一直有巨大争议,这也是为什么当年美国媒体有一篇黑马云的文章:阿里巴巴和4万大盗。讲述了阿里最初依靠假货起家的黑历史。而物流,由于阿里是外包给三通一达的,所以用户体验差异性很大。当年京东的起来就是对着阿里这两个软肋猛打。自建的物流体系用户体验非常好。刘强东曾经有一个著名的“搬箱子”理论,阐述了京东优质的用户体验来自于下面一层层的物流体系建设以及用户大数据。我曾经认为京东不会碰到另一个能够在物流上“烧那么多钱”的竞争对手。然而阿里的菜鸟网络完全可以。如果稍微有过一些用户体验,就能发现阿里的菜鸟网络在用户体验上并不输给京东。
3. 我们再看看正品的问题,接着上面的话题。京东和阿里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用户画像。由于京东最早以优质的3C物流体验起家,其核心客户是对于价格并不敏感,重视服务的男性用户。而淘宝最早的用户画像是喜欢比价的女性用户。显然,从用户质量看前者更高。所以京东一年前也开始讲第三方平台的故事。除了正品和体验都很好的自营业务外,京东接入提供其他商品的第三方平台。从数据上我们也看到,自营GMV增速40%,低于整体47%的GMV增长,说明第三方平台增长更快,对于整个GMV的占比已经到了40%。但是结果是,接入了第三方后,用户体验下降很快,第三方平台的退货率已经超过了40%。而且很多第三方不是用京东的物流体系。原本两个猛打阿里的优势都在逐渐消失。
4. 到底谁和亚马逊是最像的?记得很多年前,刘强东就说京东一直在学习亚马逊。这么多年后,我们发现其实中国电商最像亚马逊的反而是阿里。亚马逊是真正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大家对其估值已经不再拘泥于盈利还是亏损,而是其本身会变革这个社会所创作的价值。下面这张图很好的概括了阿里平台型布局。即使我们看阿里巴巴上市公司体内的资产,云计算连续几个季度保持了100%以上增速,目前收入已经达到了12.4亿。这点和几年前的AWS是一样的。阿里云的付费用户已经达到了57万。娱乐媒体业务囊获了优酷土豆,阿里体育,天猫盒子和阿里音乐。布局从硬件到软件,从视频直播,到音乐,到体育。这点也和亚马逊布局的Prime视频业务很像。另一边的京东,依然不断投入重资产业务,能说的故事好像还只是京东金融。。。
5. 管理层的能力和眼光。两位都是富有争议的管理层。阿里过去几年的战略更加多元化,马云总是能在不同领域找到优秀的合伙人。我们看到事实上现在的马云对于公司运营管理并不多,把握一个大方向后就对下属给予比较充分的信任。另一边的京东却面临不断调整管理层,不断有核心人物离开的困境。两者的格局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互联网的特征就是变化快,如果无法保有优秀的合伙人,企业成长很快就会面临瓶颈。显然,在人才的管理上阿里也是由于京东。
结论,两个现象:
从两家公司的业绩对比看,显然阿里的增长更加扎实,更加确认了公司在向一个平台型企业转型。创记录的收入同比增速也部分反映来自于菜鸟物流带来的变化。京东的超预期主要来自于利润转正。说明至少公司可以依靠目前的现金流继续存活下去,但核心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太多。所以第一个问题我们解决了,京东还不到抄底的时候,而阿里是明确可以买的。
另一个问题是,整个电商的流量红利已经结束了。电商是最早伴随移动互联网用户发展起来的。我把这批最初的流量看做电商最早的红利。许多人以前没上网,不用智能机。看到周围人都在淘宝,都在买东西,也装智能机,上淘宝,京东什么的。这一批大的流量红利以及如何分割都结束了。新的电商模式不再是简单去中间环节。而是提供优质内容:告诉消费者你需要买什么,怎么买,哪里买。这也是我一直看好微博的原因,流量的红利还是来自于内容。现在的90后越来越依赖优质内容驱动其行为,KOL是有流量红利的。
对于我们的股票投资来说,整体零售企业的利润还是会被越吃越少。A股的零售股长期面临估值体系下降的风险。长期看,商场越来越综合性,不再是购物场所。而是娱乐,休闲的入口。另一方面,由于渠道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天猫,淘宝上开店成本已经超过很多实体店租金),具有强大品牌的消费品公司由于不需要依赖外部渠道,将长期保持比较强的盈利能力。
以上是自己一些粗浅的观点,欢迎大家指正。
欢迎加作者微信:Tonyzhu830。请告知职业和公司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帮我们转发,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点拾。
投稿和商业合作,请发送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