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全球科技创新之旅”硅谷第三天,俞敏洪、盛希泰秘探人工智能之人脸识别,更有无线充电、软性机械手等未来科技上阵,敬请关注!
这是一部以“黑科技”为主题的超级大片,由俞敏洪、盛希泰领衔主演,每周四在腾讯科技更新一集。今天,我们推出第三集节目。
本文为视频幕后花絮,远远不如视频本身精彩。Enjoy!
人脸识别—无论如何都能认出你
第三天,行程依旧很紧。这么说是因为我们高估了旧金山的交通状况。
大概是在北京生活的很久,似乎对于北京之外的交通有了天然的美好预期,所以当我们被夹杂在市区的车流中的时候,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多亏司机Johnson对路很熟悉,我们才按约定时间到达了目的地——吴韧博士的异构智能公司。
吴韧应该是我见过的第一位人工智能专家。
他也是著名的计算机博弈专家,AMD异构系统首席软件架构师,曾担任惠普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是深度学习和高性能计算方面的权威人士。
这样一位科学家,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不善言辞,严肃冷静的,然而,吴韧出奇的温和。
当天,他和夫人一起热情地在公司一层的大厅迎接我们。
吴韧的公司名字叫“异构智能”。异构是一种计算技术,产生于80年代中期。
由于它能经济有效地获取高性能计算能力、可扩展性好、计算资源利用率高、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已成为并行/分布计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智能自然不用多说了。
可以说这家公司的名字几乎没有经过任何的设计,直达事情的本质,带着非常鲜明的科学与研究标签。
异构智能在生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人脸识别。
通过算法和视频抓取和人面部有关的上百个细节,可以在进行故意遮挡、人群中、伪装等多种情况下准确识别一个人的面貌及身份。
对于这个,导演组早先就有了非常多的设计。有人提出了对洪哥和泰哥进行电影式的特效化妆,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道具形式的易容。
除了节目中出现的道具,还准备了小丑鼻子,化妆舞会面具,甚至还有两套丝袜。
“计算能力才是根本”,这是吴韧一直在强调的事情。
国内的很多类似人工智能方向的创业,由于缺乏底层计算能力而停留在非常表面的阶段,而异构通过加强底层算法可以实现非常强大的人脸识别功能。
在人脸识别中,有三点最为重要:
第一,人脸建模当中到底提取了多少个特征点进行比对。我们人脸上的一些特征是有关键节点的,每个人的差异很大,而选取的特征点的数据越多,比对的准确率就会越高。
第二,人脸识别数据库的数据样本和大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样本及大小这些必须要对人脸,例如一个人有500张照片,拍的都是他的脸,不同的角度和位置、光线,把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的清洗,供机器去训练比对和识别。
之后,可以告诉你是识别对了还是识别错了,这样的样本数非常重要。
目前至少是百万以上的级别,才会使得现在识别率能够提升到世界领先的水平,这个也是可以甄别的关键点之一。
第三,商业模式是否能对整个数据的获取形成一个正循环的模式。
实际上,数据来源和人脸的样本来源,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例如,美图秀秀和美颜照相机。数据用脱敏的技术之后,形成了从获取数据到训练模型,再到优化模型,持续的反馈结果,获取新的数据,这样的一个正循环的过程。
人脸识别技术的爆发并不是偶然,而是深度学习、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成熟阶段的应用,而这一切的背后,是计算机视觉的兴起。
无线充电—每月至少省两根充电线
第二站,Witricity,一家基于磁共振技术实现无线充电的公司,坐落在市区中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二层红砖楼之中。
Witricity技术的关键在于非辐射性磁耦合的使用。
“两个相同频率的谐振物体将会产生很强的相互耦合,而只有与远离谐振环境的物体有较弱的交互,” 公司创始人Soljacic教授表示,“正是物理原理实现了非辐射性无线能量的传输。”
目前,磁耦合被用于短距离范围,以对电池进行充电,如在电子牙刷中,但它要求正在充电的设备非常靠近感应线圈,这是因为磁场能量随着距离变大会迅速丢失。
在传统的磁感应中,距离只能通过增加磁场强度来增加。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进入公司门之后,转过一个弯就是那面挂满专利牌的墙——有超过100项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利集中在这项技术上,意味着这项技术从底层到产品,全部由公司掌握。
虽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5年的数据,中国已经在当年凭借超过100万件专利申请成为世界最大的专利申请国,但是在核心科技领域的专利仍然占比很少。
因此泰哥在听到后也忍不住赞许:这家公司就像英特尔,拥有了底层的芯片,不管如何创造,都必须经过他们。
在专利墙对面,就是Witricity的一个小展示室,里面放置了很多无线充电的示例。
在洪哥和泰哥到达之前,我们进去做了简单的参观,这的确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小屋。
可以想象,一个每月都要至少用坏两根充电线、弄丢一条充电线的互联网从业者,在看到手机随便放在桌子上就开始充电的激动心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汽车上常见的储物箱,经过改造后手机只要放进去就立即开始充电。
有趣的是,在这家无线充电的实验室中,设备要经过改造才能实现无线充电。
最后,我还是不得不借了一根充电线来给手机充电。技术走向生活还需要时间,但是他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一个可想象的未来。
机械手—抓住任何东西!
气动机械手SoftRobotics公司在距离上一家公司很近的一个一层小楼中,旁边是一个看起来荒废掉的篮球场。
泰哥的车晚了一会儿,几个工作人员下车舒展筋骨,而洪哥仍然一动不动的捧着一本书在看——他一路上都在读书。
这家公司进门之后就是一个狭长的走廊,两边有两个小会议室和一个茶水间,尽头是一个方形的工作室,十几个人都在专心的看着电脑,丝毫没有被架着摄像机的我们干扰。
机械手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研制的。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
它的结构是:机体上安装一个回转长臂,顶部装有电磁块的工件抓放机构。
1962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又试制成一台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商名为Unimate(即万能自动)。
运动系统仿照坦克炮塔,臂可以回转、俯仰、伸缩、用液压驱动。
同年,美国机械制造公司也实验成功一种叫Vewrsatran机械手。该机械手的中央立柱可以回转、升降采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也是示教再现型。
这两种出现在六十年代初的机械手,是后来国外工业机械手发展的基础。
1978年美国Unimate公司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制一种Unimate-Vicarm型工业机械手,装有小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用于装配作业。
前人的研究,让机械手“抓住一辆汽车、一捆钢筋”这样的大型物品,而我们见到的这家公司,想让机械手“抓住任何东西”。
而这家隐藏于旧金山一个偏僻厂区里的创业公司,正在致力于再一次革命机械手。
SoftRobotics的团队曾经参与了军工软体机器人的研究,之后基于此开发了气动机械手。
相比于用来抓取钢筋、砖瓦巨大的工业机械手,这家公司在研发一种类似人手的高精巧度机械手臂。
这对于机械手臂在工业之外开辟了全新的市场,一只能够抓取苹果、铅笔、甚至海绵的机械手臂,可以很大程度上替代人类的日常工作。
目前,机械手被分为三代,大部分机械手还属于第一代,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控制;改进的方向主要是降低成本和提高精度。
第二代机械设有微型电子计算控制系统,具有视觉、触觉能力,甚至听、想的能力。研究安装各种传感器,把感觉到的信息反馈,使机械手具有感觉机能。
第三代机械手则能独立完成工作中过程中的任务。它与电子计算机和电视设备保持联系,并逐步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元中的重要一环节,而SoftRobotics则致力于第三代柔性机械手的研究。
和机械手臂一起出生的,是一套可以联通世界上任何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这也是这家公司的核心知识产权。
硬件的发展绝对无法离开软件的控制,而最大的变化就发生在那个小小的黑色铁皮盒里,这也是和之前所有大型工业机械手的不同之处。
公司的的CEO Carl给洪哥和泰哥展示了机械手运作的过程,三只特殊软性材料的“手指”可以侦测到放入物体的大小、形状并选择不同的抓取力度和角度,同时不对物品造成任何破坏。
“我们由章鱼获得了灵感。我们希望自己的机械手未来可以像章鱼一样,抓住任何物体”,Carl说。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标明作者,来源洪泰帮(ID:AngelPlus001)
点击图片阅读
BP 通道: [email protected]
投稿通道: [email protected]
简历通道: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