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错过的地球之魅

↑↑点上面蓝色小字 | 关注↑↑

我们是中科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与日本知名科普杂志Newton版权合作的一本综合性科普月刊。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您的公众号,

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


风为裳,水为佩。风与水改造了地球上的荒漠,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瑰丽景象。


染成银色的炽热大地


不容错过的地球之魅_第1张图片
↑↑ 图/KARI


上图为伊朗东南部的卢特盐漠,由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的“阿里郎2号”多功能实用卫星拍摄。2005年,美国宇航局的Aqua地球观测卫星对此地区的温度监测表明,这里有着地面上的最高温度——70.7℃。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动植物自不必说,就连细菌等微生物也几乎不存在。

图像右侧的竖直条纹,是被称为雅丹地貌的风蚀残丘地形。较软的地层被风雨侵蚀,只有坚硬的地层才能留下,从而形成了这样的地形。卢特盐漠有着高达300米的残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雅丹地貌之一。

散布于沙漠中的圆弧


不容错过的地球之魅_第2张图片
↑↑ 图/NASA


上图为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由美国宇航局的Terra地球观测卫星拍摄。

鲁卜哈利沙漠约占阿拉伯半岛的1/3,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之一。从波斯湾刮向阿拉伯半岛的大风把沙丘吹出了向同一方向弯曲的圆弧。图中褐色的部分是砂粒的堆积处,而青白色的部分是含盐量高的细沙和黏土等堆积的地方。这种景象只有在阿拉伯半岛才能够看到。

地上闪烁的“群星”


不容错过的地球之魅_第3张图片
↑↑ 图/NASA


上图为阿尔及利亚东北部的东方大沙海,由美国宇航局的Terra地球观测卫星拍摄。在这里,如群星一般的纹路散布于沙漠之中,其中每一颗“星”的直径约为1千米。


阿尔及利亚东北部的风向会根据季节发生复杂的变化。如果风只从一个方向不断吹来,沙漠中会形成上页那样形状的沙丘,但这里的风向变化无常,便形成了图中这样形状复杂的沙丘。

撒哈拉沙漠中的“巨眼”


不容错过的地球之魅_第4张图片
↑↑ 图/JAXA


上图为撒哈拉沙漠西部,位于毛里塔尼亚境内的理查特结构。因其独特的图案,也被称为“撒哈拉之眼”。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大地”号先进地球观测卫星拍摄。仿佛洋葱横切面一般的同心圆图案的直径约为40千米。普遍认为,形成穹窿状的岩石中,有些抗侵蚀能力弱的岩石被风化掉,而抗侵蚀能力强的则残留了下来,形成了如今的同心圆。


本文节选自《科学世界》2016年第1期,对全文感兴趣的读者请点击下图购买杂志。




回复“0”,获取微信目录

回复“订阅”,了解杂志订阅方式


《科学世界》2016年第01期~孕育生命~热卖中!

不容错过的地球之魅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容错过的地球之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