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粒学写作 | 拆解书评《霍乱时期的爱情》

书评拆解/谷粒

原文:找了622个情人,用51年熬死情敌,他终于在76岁得到了真爱……

来源:书单

这是我在洛子帅日更营里的一次作业,因为我写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自嗨式读后感,菲琴老师组向我推荐了这篇书评。

建议我认真体会公号文写书评的思路和框架,注意如何使句子简练精确,提升文章的易读性。今天我认真分析了这篇优秀的书评,试着了解作者的思路和写作方法。

一、文章主旨与整体框架

本文的字数达到了5396字,却能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可见作者的功力之深。本文被分为6个部分,引言379字,初见、等待和重逢三个部分即概括大意共计3488字,最后两部分1520字,标题分别是肉欲与灵魂的撕扯、爱情是一座房子。

整体来看,可分为破题、拆解和升华三部分。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文章主旨是:

在爱情里,真诚高于一切,真诚的爱很美很伟大,可以冲破世俗、时间和生活的禁锢。爱情是庸俗或伟大,取决于人对待爱情的态度。

作者并非突兀地给出这个结论,而是用“爱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贯穿全文,一步步抽丝剥茧,用《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书作答,最终引出观点,使读者十分信服。

和文学评论的写法不同,公号文的作者不会关心作者使用了哪些写作技巧。他们更希望读完书评后,也可以像读过书一样和朋友转述情节和表达感想。如果被书评深深地打动,也愿意亲自看一看电影和原著。

因此,本文用三分之二的篇幅,采用纵向思维,提炼原著情节和拆解细节;又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横向思考,将文本的立意深化、升华。

二、文章的行文脉络

引言部分,作者选取了一个猜到了开头,猜不中结尾的故事:一位台湾老兵为了失散的初恋50年不娶,历经千辛万苦重聚时,在看到了苍老脏乱的她那一瞬间,他却变心了。

这个故事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困惑了所有人类的问题“爱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于是作者和大家分享了这本被誉为“爱情百科全书”的小说,或许能给人以启发。


正文的第一部分标题是“初见”,篇幅为1286字,可粗略划分为6个小节。作者参照了原著的“倒叙”手法,先用200个字给出了故事的结局。

随即分别介绍了阿里萨和费尔明娜的家庭背景,阿里萨如何追求费尔明娜,费尔明娜如何接受恋情,费尔明娜的父亲为什么以及如何棒打鸳鸯,这段爱情怎样结束。

6个小节均采用“分总”结构,既有很生动的细节描写,又不拖泥带水,节奏明快。在第六小节,作者提出了费尔明娜结束这段爱情的三种原因,并以“毕竟爱情可以很浪漫,但生活必须面对现实。”总结本章节。


第二部分标题是“等待”,是全篇最长的一部分,达到1491字。结合全文的标题“找了622个情人,用51年熬死情敌,他终于在76岁得到了真爱……”,可见作者是站在阿里萨的立场上进行拆解的。在这一章节里,作者用两个“总分总”的结构。

第一个:以“俗套”定义了费尔明娜的婚姻,然后用了许多对比手法讲述他们婚姻中的体面与分歧,最后用医生的离世作为结束,并得出“没有爱,当然不是爱情。但爱情,从来不仅仅只有爱。”的结论。

第二个:以“老猫等咸鱼”定义了阿里萨的守候,然后用数字和极端的例子描述了阿里萨一生的疯狂猎艳,最后用阿里萨的座右铭“没有比为爱情而死更光荣的事情了。”作为总结。


第三部分“重逢”相对简短,仅有799个字,用了“分总”的结构。

第一段引用了5句原文,描绘了76岁的阿里萨和72岁的费尔明娜这场迟到了近52年的交合。

第二段是费尔明娜上了阿里萨的船,这段象征着人生的旅程被阿里萨任性地来回走,他用一句“一生一世”回答船长,也是给费尔明娜、给自己一个交代。

第三段就是对全文的总结了,因为故事已经以这种开放性的结局结束了,马尔克斯悲悯地让这场迟到的爱情停留在没靠岸的船上。


第四部分“肉欲与灵魂的撕扯”仅455字,作者将阿里萨和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以及成龙作对比,探讨这部著作中最引人争议的部分——阿里萨对费尔明娜到底是忠贞还是背叛?在爱情里,肉欲与灵魂究竟谁占上风?作者没有直接地回答这些问题,只告诉读者:你拥有的,都是你选择的结果。


第五部分“爱情是一座房子”是本文的灵魂所在,我将这1075字反复读了10遍,试图找到作者的写作思路。

1、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时间才是。

用胡因梦和李敖的例子引入,用张爱玲和巴尔扎克对婚姻的论述作为佐证。

2、爱情很庸俗,但爱情也可以很美很伟大。

用马尔克斯父母的爱情历程和一段半个世纪的地下情作为例证:如果爱情没有被世俗和时间打败,就会变得很伟大。

3、真诚的爱,是生活中的一束光。

以“爱情,是一座房子,就在那里,无所谓庸俗和伟大。住进去的人庸俗,它就庸俗;住进去的人伟大,它就伟大。”结束前文,与第四部分的结尾“你拥有的,都是你选择的结果”相互呼应,回答了贯穿全篇的问题“爱情,到底是什么东西?”,即“真诚的爱,是生活中的一束光”。

三、文章的标题与细节处理技巧

梳理了全文之后,我越发佩服作者谋篇布局的功力,他并没有在所有的部分平均用力,全文似乎无一字多余。到底如何使读者得到他们想要看到的,我从本文吸取了如下优点:

1、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

这篇书评的文风十分浪漫,和本文的主题相当契合,读来十分打动人心。虽然遣词造句颇具匠心,但由于言之有物,并不会有堆砌辞藻的嫌疑。

作者非常擅长用极短的句子刻画人物,例如定位费尔明娜家庭背景的一句“富,但不贵。”,用“万念俱灰,将自己放逐。”9个字就道出了阿里萨失恋后去旅行的行为与心理状态。优美的语言和简明准确的表达并不冲突,这是我十分欠缺的能力,从本文学到了很多!

2、对原著的深刻理解。

原著厚度达到400余页,要在3000字让读者了解故事主要人物、重点情节,如何取舍实属不易。必须要找到最能塑造人物的关键节点,比如在“初见”部分,虽然阿里萨做了很多疯狂的事情,但写信和拉琴是最重要的。

再比如在“等待”部分,作者强调了时间、人数等关键数字,选用了“买镜子”的例子证明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痴迷,选取了和14岁少女的不伦恋来佐证阿里萨的“疯狂猎艳”,并用“从妓女、寡妇、小萝莉到有夫之妇,一律通吃。”来总结。

3、金句的选用和创作。

马尔克斯的金句实在是太多了,作者选取了最出名的几句,比如“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以下。”“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控制反感。”等等,这些句子像一件裘皮大衣上的钻石装饰,让思想熠熠生辉。

作者还展现了他广泛的涉猎,渡边淳一、川端康成、巴尔扎克等名篇佳句信手拈来,这些并非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更深入地表达主旨。

作者也是创作金句的高手,读者会在强烈的感情共鸣之下,默默地想:你说出了我说不出的想法,还说得那么美,说得我立刻想复制粘贴到朋友圈!


文中的优点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认真拆解这篇书评,将对我的写作有极大帮助。菲琴老师说,这篇著作已经有很多很多非常优秀的书评了,再想写,就要另辟蹊径。虽然我的写作功底和这些大神是云泥之别,也试着从其他角度思索了一番。

1、视角的转换。

本文采用了阿里萨的视角去分析爱情,那么,我可以从费尔明娜的角度去看,她是如何看待阿里萨的,如何看待乌尔比诺医生的。她心中的爱情,如果也用房子做比喻,一定不是自己父亲那座牢笼,更不是受到婆媳煎熬时的宫殿。

我还可以从阿里萨的无数情妇出发,讲讲为什么这部书被称作“爱情百科全书”,爱情究竟有多少张面孔。

2、受众的转换。

本文针对的读者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先介绍了原著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再分析了爱情灵与肉的纠缠,得出一个非常正能量的观点,即爱情的模样由个人造就。

如果我把读者转换为广大写作爱好者,就可以分析马尔克斯这部书的写作手法,比如如何采用倒叙和插叙,怎样塑造一个人物的性格,如果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全方面的感官来描绘一个场景等等。

3、主旨的转换。

本文的话题是探讨“爱情,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全文主旨是“爱情是庸俗或伟大,取决于人对待爱情的态度。”

在读这部书时,我也会有很大其他的思考,比如对人性的思索,书中的绝大多数男女人物都曾在婚姻爱情中表现出不忠,而大家都会心照不宣地偷偷进行,使人类着迷的到底是猎艳还是欺骗呢?就像中国的谚语妻不如妾,妾不如偷那样。

再比如对爱情的思索,爱情为什么会让人那么疯狂呢?爱情为什么会把人性的善与恶放大那么多倍?

一点浅见,供各位老师同学哂笑。这次拆解真的给了我很多帮助,感谢!


谷粒学写作 | 拆解书评《霍乱时期的爱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谷粒学写作 | 拆解书评《霍乱时期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