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1张图片
印象笔记.png

体验环境

  • 产品:印象笔记APP
  • 版本:7.9.9(Android);8.1.352228(iOS)
  • 设备:小米5;iPhone5
  • 系统:MIUI global 7.3.30;iOS 10.3.1

产品介绍

  1. 介绍

北京印象笔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印象笔记”,成立于2012年5月10日。印象笔记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技术开发、应用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等多项产品和服务。2012年5月10日,成立于美国硅谷的知名公司印象笔记正式在中国推出“印象笔记”服务,北京印象笔记科技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印象笔记”的运营和管理。

以上为引用官方介绍,印象笔记最早于2008年6月份上线,是云同步笔记类产品中最早的,是后来的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Google Keep、OneNote等应用的先行者和领路人,首创了自动文档扫描、一键剪藏,深度搜索等等功能,其简洁高效的设计一度成功在开发者群体中流行,但是近年来由于产品线过度扩张导致重心偏移,经过一系列下架、裁员等风波后也在逐步反思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定位

随时随地保存一切
探索全新的笔记方式
工作必备效率应用

以上为官方提出的几个概念,分别从几个方面阐述了产品定位:产品支持绝大多数记录场景,而且可以记录多种信息类型,因此它是一个通用型应用;通过各种特性功能的引入区别于其他的笔记产品,因此它是一个创新型应用;一切功能点从提升效率出发,从各方面简化使用步骤,因此它是一个效率型应用。

  1. 前景

Evernote创始人利宾在经过两次IT行业的创业经历后,敏锐地发现了笔记类应用的市场潜力,他带领自己的团队,跟另一个正在做一款名叫Evernote产品的公司合并,2008年6月,Evernote作为一款多功能笔记类应用正式上线。利宾对于Evernote的设想是“一种更好的电子记忆方式”,用户可以以任何形式输入信息,无论是键盘录入文档、手写笔记还是照片、录音、网页,并且可以在需要的时刻快速找到这些信息。更为关键的是,用户在Evernote上所记录的信息,可以在手机、pc等多个平台上实时同步。

2012年5月,Evernote宣布获得了7000万美元融资,当时,Evernote的用户数量已达4700余万,其中付费用户在200万左右。Evernote更是以估值10亿美金的规模成为了“独角兽俱乐部”最年轻的会员之一,之后不久,Evernote宣布进行全球化扩张战略。

2012年5月10日,利宾在GMIC2012演讲中正式宣布在中国推出Evernote服务,并为全线中文产品启用新的中文名字-印象笔记,同步推出的还有“印象笔记-圈点”、“印象笔记-人脉”两款产品。毕业于斯坦福商学院的谷懿也成为了印象笔记中国区负责人。

利宾在2012年时就表示,Evernote可能在两年以后IPO,如今3年过去了,利宾又表示Evernote将在一两年后上市。然而,时间会让一切发生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变化也会比以往更快。相比3年前,如今Evernote周围已是强敌环伺,而用户对于其产品的指责也多了起来,曾经的硅谷宠儿正在渐渐失去光环。

竞争对手不断增多,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让Evernote开始无法在笔记类应用市场一家独大,利宾带领团队希望通过推出新产品来吸引更多用户。在近3年的时间里,Evernote接连推出了手写应用Penultimate(印象笔记·墨笔),图片标注应用Skitch(圈点),拍照扫描应用Evernote Scannable(印象笔记·扫描宝),还有专门用于分享美食照片和菜谱的应用Evernote Food(印象笔记·食记),通讯录应用Evernote Hello(印象笔记·人脉)以及iPad平台上的教育应用Evernote Peek,还在笔记应用中加入了社交聊天功能-Work Chat(工作群聊)。

以上内容引自创投时报,从上面的报道中可以对印象笔记的前景略窥一二。由于之前的策略失误以及盈利点不够明晰,印象笔记的发展速度已经不及从前,在15年进行了两轮裁员,高层接连变动,连续4年的开发者大会也被取消。上述种种,似乎都在印证人们对印象笔记是“即将倒下的独角兽”的猜想。但是创始人的目标是将印象笔记做成一家百年企业,也明确了改革计划并付诸实行,尽管时间已经不多,但时至今日印象笔记仍在正常运转,我们相信通过长时间的打磨,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大象也有涅槃的一天。

产品结构

笔记 搜索 新建 快捷方式 账户
笔记本选择 输入框 点击默认新建文字笔记 最近笔记 退出登录
更多按钮 取消按钮 长按可选录音 照片 提醒 快捷方式 我的账户
本页笔记展示 搜索结果预览 取消按钮 编辑按钮 升级选项
在该笔记本搜索 排序 删除 设置
更多按钮 笔记编辑 笔记光标状态 主要设置 其他设置
笔记列表选项 笔记本 编辑标题与正文 拍照 管理标签
离线保存 分享到 编辑字体样式 录音 提醒
共享笔记本 笔记详情 编辑列表与段落 笔记本 密码
添加快捷方式 添加附件 添加附件 仅用WIFI同步 关于

产品分析

  1. 界面风格与色调
    • 详情(iOS界面)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2张图片
      登录界面(Evernote国际版)
  • 优点
    整体使用了绿色作为产品的主色调,绿色会给人以镇静安宁、凉爽、安全的感觉,比较符合笔记类产品的定位和场景(缓解文字密集的压力、快速安全的同步功能)。同时合适的按钮尺寸,简洁的排版布局,还有对系统控件的合理运用都为其增色不少。
  • 建议
    由于印象笔记国际版和国内版数据不互通,在登录时底部会出现切换入口的选项,但是这一点并未向用户说明,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建议在国内版的账号输入框中写出相应提示,注明为国内版本登录入口。
  1. 主界面
  • 详情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3张图片
    iOS首页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4张图片
    Android首页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5张图片
    Android抽屉
  • 优点
    默认进入全部笔记页,期中iOS版使用了矩形圆角卡片作为展示,整体视觉风格与MacOS的UI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贴近原生风格的设计也可以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安全感,降低了学习成本和用户心理负担;而安卓版本严格遵守了Google推出的Material design设计规范,顶部菜单到按钮效果,从列表布局到FAB,无一不体现着秩序美感。虽然国内安卓市场由于缺乏Google的制约导致设计割裂严重,各自为战,但由于印象笔记总部位于美国,本着国际化推广的考虑,使用并遵守MD规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 建议
    iOS版本虽然比较明确直观,但是把所有按钮都展示在首页会损失一些实际浏览面积;安卓版本虽然比较优雅大方,但是这种布局对于国内用户来说还是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对于iOS版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因为规范就是如此,使用大屏幕设备可以缓解这个问题;安卓版本则建议给予新用户更多的引导来帮助用户理解MD交互逻辑,同时也可以考虑对左抽屉进行优化,减少版面浪费。
  1. 编辑笔记页面
  • 详情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6张图片
    iOS编辑页面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7张图片
    Android编辑页面
  • 优点
    这两个版本的笔记编辑界面差别比较大:
    iOS版本顶部菜单为完成、分享到、笔记详情和更多,其中笔记详情可以编辑标签和修改位置信息,更多 包括搜索、设置提醒、快捷方式、复制笔记、简化格式、移到废纸篓(删除);
    而安卓版本顶部菜单为格式化、添加附件、添加照片、分享、更多,其中更多 包括保存撤销重做、搜索、复制笔记、添加快捷方式、添加手机主屏、保存附件、简化格式、幻灯片、设置、数据统计、删除笔记。
    iOS版本在光标状态副菜单为输入状态、文字样式、段落格式、添加照片、添加附件,
    编辑状态为添加照片、添加录音、添加手写、添加附件;
    而安卓版本在编辑状态副菜单会显示目前所在笔记本、提醒、标签、笔记详情,键盘上方会出现格式栏,
    而在浏览状态下,键盘上方的格式栏则会消失。
    可以看到,印象笔记对两个版本用了两套不同的布局设计,分别根据不同的系统进行了优化,针对不同的控件和不同的规范标准都做了相应适配,使得不同平台的用户能够快速上手,以较低的学习成本换取快速的效率提升。
  • 建议
    虽然为不同平台做精准适配,但是这也会使得在不同平台间迁移的用户产生不适应感,每切换一次几乎就等于再次学习一遍,印象笔记本身也是主打多平台无缝切换的,但是如此高的切换门槛就已经将一部分用户挡在门外。最激进的做法应该是像微信那样全平台统一,但是这样最大的隐患就是造成与OS(操作系统)的冲突。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大同小异”,即主体功能逻辑完全一致,但是在形式和交互方式上适应当前操作系统的逻辑,比如WPS移动版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1. 特色功能
  • 详情


    Android拍摄前

    Android拍摄中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8张图片
    Android拍摄完成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9张图片
    Android手写修正前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10张图片
    Android手写修正后
  • 优点
    文字拍摄或者说扫描,还有手写自动修正是我认为的印象笔记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两个功能。当你在拍摄文字内容时如果将其保存为文档,那门应用会自动将其处理成扫描的样式,不管用任何角度都可以,只要文字内容是清晰的。还有手写自动修正,它会将用户手绘自动修正为标准形状,目前可以支持各种三角形、矩形、各种圆,还有直线,非常方便。
  • 建议
    文字拍照在体验上已经做的非常完善了,目前能想到可以继续优化的点是根据拍摄后的结果来给出一些建议,比如说拍摄的背景不够干净、画面不稳定、或者角度过于奇葩等等,从而引导用户取得更好的拍摄结果。手绘修正在iOS和安卓上是有一些区别的:
    iOS会有一个自动修正的开关,打开后会自动进行修正;而安卓是在当前一笔的左上显示一个小标,如果点击小标就会进行修正。这两种方式很难说出孰优孰略,如果用户在画一幅灵感素描,那么iOS的开关就会比较合适;如果用户在画一个原型界面,那么安卓的策略无疑会更好一些。我个人的感觉如果自动修正的识别算法可以更进一步的话,从安卓的策略慢慢演进到无需额外操作就可以无感完成修正,这样是坠吼滴。
  1. 设置界面
  • 详情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11张图片
    iOS设置界面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12张图片
    Android设置界面
  • 优点
  • 建议
    iOS与安卓在设置页上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iOS需要先从底tab栏选择账户,然后再账户页在进入设置;而安卓版是将部分账户信息打散在左侧抽屉中,从抽屉中进入设置页。在设置页相同的选项只有拍照和笔记本,其余皆不相同。我个人的感觉是,iOS的设置界面比较合理而且布局清晰,安卓版的设置有很多不相关的东西,比如顶部的账户升级和底部的关于,还有账户信息里面的设置项非常多,但是后面有很多选项里面只有一个开关,这样设计就会显得非常不协调。我的方案是这样:将“工作群聊、教程、搜索和储存”合并为“其他”,将底部的“支持、法律”和左抽屉的“探索印象笔记”合并为“关于”并置于左抽屉,同时将左抽屉底部的“升级账户”和“同步按钮”置于顶部的绿色块上。
  1. 选择样式对比
  • 详情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13张图片
    iOS笔记操作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14张图片
    Android笔记操作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15张图片
    iOS上传图片选择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16张图片
    Android上传图片选择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17张图片
    iOS笔记提醒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18张图片
    Android笔记提醒
  • 优点
    安卓版可以通过长按对笔记进行批量操作。
    iOS在选择上传图片时会显示顺序标号,用户可以据此设置上传时的图片顺序。
    安卓版在笔记本内存在提醒笔记时会出现一个横幅,展开即可查看所有的提醒笔记。
  • 建议
    iOS版可以考虑加入笔记批量处理的功能。
    安卓版可以考虑跟进iOS的图片顺序标号。
  1. 亮点与情感化设计
  • 详情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19张图片
    iOS空笔记本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20张图片
    iOS搜索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21张图片
    iOS设置-笔记本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22张图片
    Android相册无照片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23张图片
    Android评价引导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24张图片
    Android提醒-选择时间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25张图片
    Android删除笔记本

    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_第26张图片
    Android文档深度搜索

总结

+简洁大方的设计
+基于不同平台特性重新适配
+高效、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色功能
+有温度、有安全感的交互体验
+多平台无缝记录
+足够使用的功能

-不同平台差异过大
-不支持Markdown
-稳定性比国内产品略低
-对于国内用户需要一定的上手门槛

你可能感兴趣的:(印象笔记产品体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