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nonlinear
作者:麦兴桥,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企业社会责任及内部传讯总监
2016商业评论大会
【点播放按钮看大会回放】
关键词
混沌,光明,转型,商业模式,工匠精神
引子
在纸质媒体日渐式微的今天,身处在混沌中的《商业评论》主动求变,做出了特色,收获了绩效,产生了社会影响,也给时代留下了印记。
这两天,《商业评论》在上海龙之梦举办了一场年度大会,主题为“混沌·光明”。有主题演讲,有案例分析。
我听完全部内容,收获很多,触动也很多。会后,我把在这两天所接收到的概念、案例、点评,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做了个整理和澄清。
现在,用文字进一步理清思想。因为我知道,只有写清楚,才代表想清楚。
混沌是新常态的特征?
有一个军事术语能描述这个时代的特征——VUCA,分别代表:易变 Volatility;不确定 Uncertainly;复杂 Complexity;模糊 Ambiguity。
如果用一个中文单词来表示四个特征词的集合,比较贴切的是“混沌”。
对!混沌,它就是新常态的特征词。
混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混沌的原因是什么?混沌是短期的,还是常态的?混沌带给我们的机会是什么?威胁是什么?从混沌的现实如何感受光明?
造成世界混沌的原因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并不复杂。
一位已经退休的美军将军McChrystal在《Team Of Teams》一书中专门探究关于复杂世界的管理新规则。其中将世界混沌复杂的主要原因提炼为两个:
1. 速度,快速变化的速度;2. 相互依存,万物之间千丝万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依赖,彼此关联,相互作用,互相影响。
这是一个很有穿透性的总结。这个总结,穿越了种种模糊的表象,简单而深刻、通俗又本质。
混沌的归因,说明了造成混沌的状态不可能是一时半会的短期现象。混沌,就是一个新常态。
有人说,混沌是从一个状态走向另一个状态的中间过程,是过渡期,因而是短期的。我感觉,任何状态都是混沌的状态。因为在任何地方都存在着变化,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所以,混沌是常态。
混沌的利与弊?
混沌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混沌的。混沌的世界,昨天如此,今天更甚,明天更混沌。混沌,会让人看不清,举棋不定,有风险,有压力。混沌,也有机会的一面。
因为混沌,你就有机会“中彩”,前提是你要敢于行动,敢于试错。因为混沌,事实上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错。也许开始就是错的,可因为混沌,因为变化的速度,因为相互依存、互相制约,或“黑天鹅事件”,错的有可能成为对的。
混沌,意味着机会,要敢创新,要有极强的行动力。混沌引发创新。
混沌的背后是什么?
在混沌的世界里,也不是漆黑一团,乱成一锅粥。混沌大多存在于外表,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部分。
在混沌的背后,有世界的底层运动,运动的“源代码”和“元逻辑”仍依照自己的规律在运动。
世界虽混沌,但亦有道。道是规律、道是趋势。大道无极,无所不及。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道可以看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力量。
尽管在量子世界的观察层面,一切都在运动。在它看来,没有不变的东西,人性都可能发生改变。
我从理论逻辑的层面愿意相信这一点,但一定存在前提和边界条件。那就是——“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几百年,还是几千年?
因此,我相信在变化混沌的世界里,依然有一些不变的东西,让我们内心笃定。例如,价值观明确。让我们能够相信自己,敢于行动和创新。
这个不变所带来的影响是——我们要有信心在混沌的状态下继续前行;我们有信心在混沌中找出确定的抓手和突破口拥抱光明。
因此,我们会说,混沌之中,在内心里坚守价值观,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理性,你会感知光明;
混沌之中,你从现实的痛点入手,发挥工匠精神,深入寻找解决痛点的解决方案,并把这个方案做到极致,做到让用户尖叫的地步,并不断迭代,你会获得光明。
为什么要转型?
这绝对不是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也不是标题党的使然。
为什么要转型?这是我们每一个活在今天的人都必须认真思考,清晰认识的大问题。
你知道我们周遭究竟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吗?所谓根本性变化,相当于是,书写你每天生命流程的代码语言换了,这个变化会给整个世界带来改变。
究竟发生了那些变化,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在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让我们必须转型?变化又给我们提供了那些路径和机会?
世界互联了!
第一个变化是,地球互联了。
因为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加上智能终端的普及,深入到社会的底层,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了人与人的连接方式,改变了人与物的连接方式。
互联网,让你能够跳出“物”的樊篱,直接与人进行连接;让你将周边的万物都看作是“联结”的载体,一下子,改变了万物原有的形态,也改变了万物本身的价值表现。
用户变了?
第二个变化是,顾客发生了变化。因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让信息传递无成本,使得今天的顾客都成为一个“认知盈余”的知识拥有者。这个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和深刻的。这个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对顾客的认知,也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我们与顾客的关系。
顾客不再只是顾客这么简单,顾客要分层,分为客户和用户。客户不是用户,用户也可以成为我们发展新用户的合作伙伴。
客户是我们链接用户的桥梁通道,用户是我们的节点,用户的体验是我们的目标,用户后面的朋友圈是我们的空间和光明。
用户的痛点是我们走向光明的入口,解决用户痛点的一切努力,都是我们走在通向光明的轨道上所必须做的事情。
用户也不是原来的用户,我们说什么,Ta就听什么。用户也不再是一张白纸,由于信息流动的无障碍,造就今天的用户天生就是一个“聪明”的用户。
认知盈余产生了大量的免费资源!
由于互联网的原因,每时每刻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在流动,而且信息和知识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又不断被迭代产生新的信息和知识,造成了新知识和新信息的指数增长了,也造成了“认知盈余”,同时也造就了新形态的用户。
当用户拥有了“认知盈余”,用户不再是单纯的用户,不再是我们单纯的服务对象,而是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这个认知盈余,使得用户拥有巨大的资源,拥有我们最需要也是我们或缺的能力。这个认知盈余,产生了大量的有用资源,而且可以免费试用。
用户完全可以帮助我们,与我们一起,为解决他们自己的痛点,为解决更多的痛点,为更多的用户受益而共同努力。
用户的这种行为和结果都会让用户自己获得更高的价值感,这个价值感会成为用户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关键是你怎么看用户,以及怎么调动用户在这个层面的积极性。
资源的属性变了
第三个变化是,资源。做任何事情都要资源,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做事的大小和多少。但是对于资源怎么看决定了你是否能够成功地转型。
过去,我们局限在资源的本身。
大多数人都认为资源就是自己已经拥有的部分,所以做事之前,先要看看自己已有多少资源在手上,所有的思维都是围绕着“销售稀缺性”来展开。
这个视角和思路的重点是,我们看重的是资源的所有权。
这个思路的局限是,资源有限,捉襟见肘,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效用递减,加上变化和复杂,在混沌的冲击之下不堪一击,越来越“压力山大”。
在互联网的时代,资源不需要拥有,而在于你是否能够“使用”;资源的形态也不再单一,而是多层次、多面向、多维度、多重价值。
资源富裕,无处不在,只要你看得到,你就有用到的机会和可能。
我们拿橘子来说明这件事情。
一个橘子如何同时满足三个人的需求?把整个橘子肉都给一个人榨果汁,把整个橘子皮给另外一个人坐药引,把整个橘子的筋络交给第三人。
这个例子的启示是,资源有多重的价值。针对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场景,统一种资源有不同的价值表现。
在某一个固定的边界当中,资源的价值表现是固定的,但绝对不等于可以忽视它在其他方面的价值表现。
例如橘子皮,对于需求橘子肉的人而言完全没有价值,而对于另一部分的人群而言,橘子皮的价值就是他们的全部。
资源的多重价值,一部分被过多的使用,造成了表面的严重匮乏;而它的更多重价值却被忽略,甚至完全闲置,造成巨大的隐形浪费。
例如小轿车,当你一个人驾驶它从A处走到C处,你车上的其他四个位置的价值被忽视了。
在互联网时代,这些完全可以放在一个联接众人的平台上进行实时分享,将分割资源的不同价值,分时、分人来进行匹配撮合,让闲置的资源能够重新被运用。
这是互联网时代下对资源认知与使用的一种转型。
挖掘富裕性是用好资源的新思维!
这个转型的解决之道是从重视资源的所有权转向重视资源的使用权。
这个转型时期的制胜之道就是挖掘资源的富裕性。
现在很多企业都会重视做战略,但是,有没有一条做战略的策略来指导,以保证做出的战略成功有效?
我认为,怎么做出一个能挖掘更多资源的富裕、能让企业发展的边际成本递减——就是一条现在转型时期制定战略背后的策略。
即使是运用孙子的“道、天、地、将、法”来做战略,也需要有这么一条思路来找到走向光明的策略。
挖掘资源的富裕性是指向光明的有效路径。这个理念非常重要。怎么挖掘资源的富裕性?首先是意识,其次是用心。
例如,用户的“认知盈余”就是巨大的富裕资源。
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会认真地设计流程、搭建平台让用户参与进来,用户不仅仅贡献他们的“认知盈余”,“参与”还会让他们与我们一起共同迭代我们的成品和服务,甚至会帮助我们联接更多的新用户,我们就能够像“摩尔定律”一样,获取指数增长的资源,驱动我们指数型的增长。
腾讯手机管家APP,就是运用资源的好案例。来电骚扰是当下社会的痛点,量大、更新快,骚扰电话号码层出不穷。这个APP,设置一个环节,让用户提供新增的骚扰电话,并加以识别标识上传,并实时更新,一下子布下了天罗地网。
现在,只要你及时更新数据,骚扰电话的外衣就会剥离,让你迅速识别。
你也可以将你对骚扰电话的痛恨用在举报上传上,为净化社会做出贡献。
使用资源而不是拥有资源,会让我们的体量变轻。这个轻,会使得我们适应混沌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也会加快我们增长的速度。
转型的这三个变化影响非常大,作用也非常大。这三条变化其实都可以看作是三条快速发展的三大驱动力:互联网技术的驱动;用户驱动;资源的驱动。
用好这三条驱动,转型就容易得多,光明就容易见到。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意义是什么?
这次分享的几个案例,让我们现场感受到浓浓的工匠精神。地尔汉宇董事长石华山、一撕得创始人兼CEO邢凯、上海新通联董事长曹文洁,都为我们鲜活地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核、行为和结果。
地尔汉宇的工匠精神,体现在石华山对水泵的执着,对磨具的掌控,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规模生产的工业化能力,体现在石华山对日常生活中用户痛点的敏感和创新能力,还体现了他在创新推动方面的落地能力。
石华山把每一个创新推动都用现金标识,分阶段提前公开地颁发,推动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的攻关。
千万不要随意指责他奖励的方式很粗暴,很Low。当我听到获奖工人的发言中讲到“这给我更大的压力和责任”时,我心知肚明,现金奖励的方式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一撕得的工匠精神,体现在邢凯的细心和执着。
由对包装的不满,进而到包装种种痛点的觉察和深入,另辟蹊径,让一个普通纸箱成为了“联接”人的载体,释放了包装的价值,也减少了对环境的伤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多。
邢凯对终极用户的用心,恰恰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特色。
什么叫以终为始?是客户还是用户?这是许许多多做to B的人容易走入的陷阱。
假如在你和用户之间有一个中间体,那么,你和中间体都要联合起来一起服务于用户。因为整个生态圈的驱动还是来源于用户。
当然,在战术上还是要重视中间体,换位思考,关注感受,与中间体一起“乘坐直升机”,共同让用户满意。
上海新通联的工匠精神,体现在曹文洁的“高标准”。
她没有因为进入的行业“很烂”就“苟且”度过,几次关键时机的把握,都是源于“高标准”的意识。
要做就要做第一,要做第一就要把做事的标准提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首先进行ISO9000认证,后来又响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主动要求进行“熏蒸”处理,这些高标准的举措一下子就拉开了与同行的距离,奠定了领导者的位置。
曹文洁的核心价值观“爱己达人”非常智慧,也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简明表达。通俗易懂,符合人性,不是简单地强调利他,而是把我和他一体化了。
这是符合中国哲学的观点的,我和他是不可分开的。
中国人讲“人”是有讲究的。这个人有三层意思:人是“天下”、是“大家”,是“我们大家”;我也是人,一定要有我自己在内的。这是我内心的驱动源头,也是让“爱己达人”得以持续循环的基础;人有人性的需求,比如尊重等,我们必须意识到。
由爱己达人,可以引出“用心服务、规范求真、创造价值、共生共修”的特色价值观。
由此组成的企业文化,既有特色、又有好记易传播的优势。
工匠精神,在现代商学院的课程里几乎没有。事实上,在互联网的时代,工匠精神应该是商业模式的底层代码,是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必备要素。
工匠精神与今天大家都提倡的“极致”是一致的。没有工匠精神,就不会有极致的产生。只有极致了才能抵达光明。
互联网、用户、资源、认知盈余、工匠精神,几个词已经勾勒出时代转型的底层线条,也揭示了走出混沌拥抱光明的路径。
●●●
长按二维码关注“商业评论杂志”,扫尽管理强文
温馨提示:如果喜欢我们,请选择“置顶公众号”
优惠订阅《商业评论》杂志,请戳以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