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在初中阶段,化学计算只是涉及了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等一些简单计算,无法满足高中化学从微观层面研究物质性质的需要,因此,在高一化学起步阶段,就要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搭建起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桥梁,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便利。

        本节课的重点概念主要包括“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在课时划分上,考虑学生初步接触,本节内容又过于抽象,因此一个概念一个课时,概念和习题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掌握公式的运用。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看似很抽象,是化学计算专有名词,但究其实质只是用来表示一个集合(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学生要准确把握其实质,而阿伏伽德罗常数则表示1mol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目,因此把这两个概念放在同一课时讲授,并且根据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物理意义,推导出粒子总数、物质的量和阿伏伽德罗常数三者之间的计算关系。本节课学生普遍反应难点在于不能理解物质的量的定义。

        第二课时通过让学生观察表格中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得出当1mol物质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这一结论,并给出摩尔质量的定义,符号,单位,引导学生从概念,单位等角度区分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但是经过观察发现,课堂上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区分概念,但是在课后作业上普遍反应出学生对摩尔质量的掌握程度不够,尤其是对摩尔质量单位的考察上,要解决这一问题,唯有课后多做练习,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其物理意义。

        第三课时气体摩尔体积以课本14页科学探究的两个表格引入,通过利用密度和质量,、体积之间的计量关系,计算1mol氢气、氧气、铁、铝、水、硫酸的体积,进而得出相同条件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相等这一结论,并从微观角度分析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进而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明白1mol混合气体的体积为22.4L,我主要是从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的角度来引导学生。

        第四课时用溶质质量分数引入溶液浓度的定量分析,为了方便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引入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从定义,符号,单位,表达式入手,与质量分数对比学习;以“判断正误”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区分高考常考考点;以计算题为导向,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相关的计算;以“如何配制100ml0.1M的氯化钠溶液”为例,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流程,并安排下一课时在实验室完成本次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之,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这节课是学生学好高中化学的门槛,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计算都是以本节课为基础,而且,本节课新引入的物理量较多,各个物理量之间又存在换算关系,学生短时间内无法熟练掌握,因此,我们在课标要求五课时的基础上稍作调整,适当延长课时,力求让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为以后高中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是一个慢的过程,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牵着蜗牛散步”,刚开始我会因为学生没有及时完成作业或掌握课堂内容而着急甚至生气,但是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又分明看到“老师,我们已经很努力了”。高中阶段学业任务重,我不忍心继续去苛责他们,慢慢地,我的心态变得更加平和,不懂的内容可以再讲,没做完的作业让他们在规定时间补写,当年我被我的化学老师温柔对待,才有了今天站在讲台上的我,我继续去温柔对待我的学生,何尝不是爱的延续?更何况,虽然他们走得有点慢,但是我因此收获到沿途的美景不也是他们对我的馈赠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