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第八章 一种病态依赖的系统自我精神分析(6)

自我分析·第八章 一种病态依赖的系统自我精神分析(6)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她对这件事进行分析的时候,主日学校的优美歌声浮现在她脑海中,不过这首歌的歌词她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随后是一个骤然发生的事,她不得不进行阑尾割除手术。之后“最穷困的情况”在圣诞节公布了。之后是一幅巨大的图片,上面是冰川的大裂缝。接下来,是一部电影,她见到了电影中的冰川。在最后时刻,掉入裂缝中的人获救了。接下来,是她八岁左右的一个回忆片段。躺在床上的她不停地喊叫着,然而她并未引起妈妈的注意,那时候实在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状态。在这以前,她不清楚自己与妈妈是不是发生过争吵。她的痛楚必然会打动妈妈,这是她所有回忆都坚信的。事实上,她妈妈始终没有过来,她进入了梦乡。

没过多久,主日学校优美歌声的歌词出现在她脑海中。歌词里面说,不管我们有着多么强烈的痛楚,只要我们祈祷上帝,就可以获得他的援手。她突然发现了通向她的其他联想和在它们之前的夸大苦难的关键情节:她期望着最严重的烦恼可以引发出帮助。因为这个下意识的信念,她让自己比原来更加痛苦了。她这样做了,并且屡屡这样做,简直傻得惊人。她的确在叫喊的过程中那样做了,顺道讲一句,这种状况已经不再继续了。一些场景浮现在她脑海中,在那个时候,她感觉自己受到了最大的羞辱,她只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方才意识到,其实她把事情做得更加差劲。在她深陷这么糟糕的情况中时,不管怎样,不幸的原因看起来甚至感觉到是真的。她在这种时候经常给彼得打电话,在一般情况下,彼得也感觉她非常可怜,而且伸出援助之手。他在这方面简直是她可以依靠的人。她在这种情形下比较不会感觉失望的人就是他。也许,相比她已经了解到的束缚,这是另外一种更加紧要的束缚。不过在有的时候,就彼得表面上的作用而言,她并未因为他而变得悲惨,而且她还因此遭到彼得的嘲笑,好像她小时候遭到妈妈与哥哥的嘲笑那般。她此时感觉受到了严重的羞辱,因此对他发了很大脾气。

没错,存在一个清楚明了的、一直重复做相同事情的形式——夸大困难,并且希望获得援助、宽慰以及激励,其来源是她妈妈那里,上帝那里,布鲁斯那里,她丈夫那里,以及彼得那里。她所扮演的角色长时间遭受苦难,潜意识地就已经在请求援助了,别的事情就更不用说了。

如此一来,对于她的依赖的另外一个关键情节,克莱尔就倾向于表示认可了。她大概是在一天之后开始以两件事为根据,对她的发觉进行反驳的。第一件,是在遭遇困境的时候希望获得一位朋友的友情,这也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友情的意义何在?假如你非常幸福,非常满意,那你就获得了所有人的友好对待,然而,在你感觉伤心难过的时候,朋友是你唯一可以找的人。一个让人疑惑的问题是证实她的发觉无法成立的另外一个根据,对于出现在那天晚上的灾难,她不相信这一发现是适用的。能够确定她夸大了自己的悲惨程度,不过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给彼得打电话,而没有办法跟其他人倾诉。她绝不会如此不理智,以至于坚信要想得到帮助,就必须让自己感受人世间最大的痛楚。如果她接到别人打来的电话,也收到别人的邀请,让她出去,那么她就会答应后者。她会受到工作方面的表扬,还会因为收音机中的音乐而感到兴奋。

对于她正在替两个彼此冲突的见解争辩这一点,她并未觉察到:她希望在感到痛苦之时,最终能得到帮助,这是不理智的;这种行为是理智的。不过,过了几天之后,她在又一次阅读记录的时候意识到了这一冲突,那个时候她所得到的可以感知的结果只有一点点儿,也就是她不得不努力劝说自己,让自己放弃一些东西。

在现有基础上解释她产生混乱的理由是她的第一个努力。这个现有基础就是,她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些事情都是如此的缺乏理智,从而导致渴望获得魔法般的援助——不过她并未因此而感到满意,对于这样的不理智,她感觉到一般的憎恶。顺道讲一句,这一线索是非常关键的。假如一个人在别的方面具有理性,并且我们发觉他身上存在一个方面是不理智的,我们可以坚信有一些关键性的东西隐匿在这种不理智的后面。在一般情况下,其实常常提到的反对无理性品质的抗争是一个要将隐藏隐秘事情的盖子揭掉的抗争。在这里,同样适合使用这种观点。不过,就算这种根据是不存在的,在不远的将来,克莱尔依然会感悟到真正的障碍是对她的发现进行阻止的抗力,而并非不理智本身。事实上,她已经获得了她可以凭借痛楚的方式得到帮助这一信念的大力支持,对此,她表示认可。

对于她从这个信念那里所获得的支持,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她以一个渐渐增强的清晰度非常详尽地见到了。她得知自己下意识地倾向于产生一个比较大的改变,从而将产生于她人生中的所有灾难都解决掉,避免让自己深陷孤立无援的处境,最终导致无论从表面上看是如何的勇敢跟有主见,她当时对生活的感觉总是觉得在难以抵抗的遭遇面前无依无靠。她坦白深信自己总会获得帮助,这已经变成了个人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完全类似于真实的宗教信念,它使她产生了充足的自信心。

就程度来讲,克莱尔已经得到了一个深刻的领悟,也就是她对自己的依赖已经完全被对其他人的依赖代替了。假如她一直可以得到别人的教导、激励、劝解、援助以及保护,对她的价值给予肯定,那对于超越自己、掌控自己生活的焦虑,她就完全不具备为之努力的任何理由。如此一来,依赖关系要做的工作也就完成得非常彻底。听任她觉得不必依靠自己处理生活,因此,她因为依赖而失去了任何真正的刺激,从而导致不再拥有少女状态,产生强迫的谨慎。事实上,依附不仅使她的刺激窒息,使她的懦弱继续存在,而且实际上还产生了一个舍弃无依靠状态的兴趣。假如她继续维持谦卑顺从与不自信,那么她就会拥有一切的快乐与成功。对人间极乐世界的期待,所有试图拥有更多独立自主与更强自我决策和判断是非的能力的念头都一定会对其造成危害。顺便说一句,这一发现能够对她第一次提到自己的观点与表明自己的愿望时的恐惧感进行说明。她不但因为强迫的谨慎而得到了非常隐秘的避难所,并且,它同样是她的“爱”的希望必须要具备的基础。

她领悟到这完全是逻辑的结论,她的同伴,她将魔法般帮助者的奇妙作用的功劳归于他——用埃里希·弗罗姆的话来讲——成为最重要的人,仅有的重要事情就是获得他的思念与爱情。彼得凭借他特有的才智与能力——很明显,他位列帮助者之中——十分适合扮演这种角色。就算在她真正痛苦的任何时候,她都可以把朋友叫过来施与援手,但对于她来说,他要比这样一个单纯的朋友重要多了。彼得是一件工具,她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安排他的工作,因为她有着非常多的需求,这才是彼得的重要之处。

这些领悟的结果就是,相比过去,她现在感觉更加随意自在。一直以来,她都有着十分热烈的对彼得的殷切希望,如今这种殷切希望消退了。她的生活目标因为这一领悟而发生了真正的改变,这才是关键所在。在以前的时候,她一直是有意识地期望自力更生,不过现实生活中,这种期望依然泡汤了,一遇到困境,哪怕那困境是非常微小的,她仍旧祈求援助。如今她已经有可能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妥当,以求达成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目标。

对于这一阶段的精神分析工作,唯一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忽略特别阶段所含有的特别问题:克莱尔没有能力独自进行生活。我想将我追求一个问题的态度体现出来,不想让它就这么轻描淡写地溜走,所以我想提出两个有点不太一样的方法。在这两个办法中,或许已经与这个问题稍稍靠近了。

对于这种问题的缘由,也就是近一年时间里,她感到痛苦的频率明显降低了,克莱尔或许已经着手进行考察了。它们已经降低到了这种地步,对于种种外界或者内部灾难,她自己已经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解决了。一个问题因为这一考察而产生,那就是她为何一定要将以前的办法使用在这一点上。如果她只是感觉不开心,那孤单为何会把这么一个难耐的痛楚引导出来,导致需要马上进行医治?假如孤单的生活是这么的难熬,那她自己为何不可以主动去做一些事情来消除痛楚?

克莱尔或许已经着手对自己的真正行为进行考察了。在孤单的时候,她觉得非常难受,不过在交朋友或培养新的关系方面,却几乎无法进行丝毫努力,因此她的衰退的冷淡态度以及对魔法般帮助的期待依旧无法取代。不管在别的方面克莱尔有着多么敏锐的自我观察,却依然忽视了她在这一点上有着怎样滑稽的真实行为。这一轻率的缺点非常明显,一般会将一个具有强大潜力的、受到抑制的因素显露出来。

不过,就像我在上一章所讲过的,假如一个问题被我们忽视了,那我们就会遭到它的干扰。克莱尔在几周后受到了这个问题的困扰。通过我的暗示,她凭借稍微有些不一样的思路获得答案。我已经指出,在心理学问题方面要将一个真实情况阐述清楚,同样存在几条通往目的地的大路。有关她精神分析里面的这一部分,既然不存在书面报告,我只有将造成新的领悟的程序简述一番。

她首先坦白,了解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根据其他人的反应。这种方式让她意识到,她评价自己的方式左右了其他人对她的评价。克莱尔已经忘了自己是怎样形成那种领悟的了,她只知道她忽然受到了那种顿悟的强力震撼,并且险些昏过去。

有一首儿歌非常精准地阐明了这一顿悟的含义,我深受这首儿歌的魅力影响,必须要引用它:

一位老太太,

我曾经听闻哎,

她打算逛市场,

去卖掉鸡蛋。

她打算逛市场,

只要一有集市就过去,

她在马路旁边睡觉,

每次都这样。

一个小商贩过来了,

名字是斯陀特,

把她的衣裙撕开,

围绕着她转。

把她的衣裙撕开,

将她的膝盖压下来,

这位老太太,

浑身发抖并且有些呆滞。

这位老太太,

才刚清醒过来,

她浑身开始发抖,

随后就吓傻了。

她大声惊叫,

随后又叫嚷起来:

“同情同情我吧,

我不是这样的呀。”

“如果我是这样的,

我也期望呀,

家里养着小狗,

它非常了解我。

如果我是这样的,

尾巴来回摇摆着,

如果我是这样的,

疯狂大叫并悲伤。”

小女孩来到家里,

全都偷偷埋藏,

小狗蹦蹦跳跳,

立即开始咬。

它疯狂大叫,

她大声叫嚷:

“同情同情我吧,

我不是这样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分析·第八章 一种病态依赖的系统自我精神分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