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演讲,能够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而有的人讲话,会让人昏昏欲睡呢?
这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我们能够讲出什么样的语言,其实是思维决定的,思维跟语言的联系是紧密的。
一个人如果思维是混乱的,或者根本没有思维能力,那他的脑子里就是浆糊。想都想不清楚,怎么表达清楚。
一篇好的演讲稿也是一样的,写好之后,思考一下以下三个问题,让演讲更完美。
Part 1
我应该怎么讲呢?
现在演讲的素材我们已经有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把这些素材变成演讲?
假如你要炒一道菜,食材调料什么都买好了,但是就不知道怎么炒,该怎么办?大家都会去网上找一份菜谱,然后一步一步照着做。对不对?
演讲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演讲经验并不丰富,那最好找一个现成的演讲框架,把内容装进去。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常用的一些演讲框架结构,总有一款适合你。
向听众传播观点,最好用表达陈述结构:
表达陈述结构:观点->理由->案例->回顾
如果我想通过演讲来说服大家相信「编程很重要,一定要好好学」,那么一开场我就应该告诉大家这一点,然后列举出支撑这个观点的理由一二三,再分别补充案例做为证据,最后回顾一下我的观点。
向听众分享经验,最好用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问题->原因->对策->结果
如果我想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编程课,那么可以先说明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然后讲清楚用什么方式来实现,最后呈现课堂的真实情况和学生的作品。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在写作和演讲时都能通用的结构:时间轴结构是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来组织内容;总分总结构 则是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来组织内容。
时间轴结构:过去->现在->未来
总分总结构:中心->分解->总结
在演讲中,我们往往想给听众讲明白一个道理,让大家明白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如果你一上来就这么讲,是没有人会听的。
因为大家会想:你谁呀?凭什么听你讲道理?
大家都知道,凡是给小孩子吃的药一定都是甜的,要么加甜味剂,要么用糖衣包裹,否则他们是不会吃的。演讲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人喜欢听你讲道理,但是大家都喜欢听故事。
等故事讲完了,道理自然也就听进去了。
Part 2
上台前怎么做准备?
想明白了要讲什么和怎么讲,接下来就应该是为上台做准备和练习了。
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是不是写一篇演讲稿,然后把它完整地背下来,直到能做到脱稿为止?
事实上,很多同学是把演讲稿当成作文写的。演讲稿和文章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文章是写给人读的,而演讲稿记录的内容是说给人听的。把准备用来阅读的内容说出来,这是反人类的做法。有些演讲会给我们掉书袋的感觉,怎么听怎么别扭,这就是在背文章,而不是在做演讲。
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吧?
那演讲稿到底该怎么写呢?
我们应该用口语来准备内容,再用书面语的格式来记录,就像小说里的人物对白那样。在写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些内容是用来说的,而不是用来读的。其实我觉得文章也应该这么写,会让读者读起来更轻松。
如果演讲稿已经写好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是不是努力去背这篇稿子,争取能够脱稿上台演讲呢?
凡是背过稿子的人都知道,把整篇稿子都背下来是很困难的,但是大家还都会努力去做,因为我们觉得拿着稿子上台对观众不太尊重,同时也显得自己不怎么自信。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背稿子不仅没什么好处,甚至还有很大的坏处!
我们见过不少演讲者能做到脱稿演讲,但是从头到尾都一个调调,没有抑扬顿挫,听着跟机器的声音一样,非常生硬和不自然,有没有?这就是在背稿子。
给大家提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千万不要背稿子,要把稿子扔掉忘掉,因为那会成为限制现场发挥的枷锁。
有的学员根本就背不下来稿子,但是他们最后都成功完成了脱稿演讲。大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吗?
记住自己要「讲什么」,比「怎么去讲」更重要。
这就像一粒植物的种子,DNA里只保存了决定它该如何生长的核心信息,而并不是它最终长成后每一个细胞的状态。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种子就会发芽并茁壮成长,最后开花结果。
要知道「得意忘言」才是沟通的最高境界,只要每个要点的意思都表达到位并让听众理解了,用什么话术其实并不重要。
Part 3
上台之后怎么才能讲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经过辛苦的准备,终于到了我们上台演讲的时候了。虽然从原则上来说,你在练习时是怎么讲的,在台上就应该怎么讲。但是和练习不同的是,台下多了很多活生生的听众,那么我们在台上进行演讲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演讲者是来跟听众对话的,而不是一个人唱独白的。所以上台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和听众建立链接。
根据现场的情况不同,我们可以先讲一个有趣的小段子或俏皮话,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先保持沉默并用目光扫视全场,跟每位听众都确认一遍眼神;等绝大多数听众都进入聆听状态了,你再正式开始演讲。
演讲的最佳状态,就好像在跟一个老朋友坐在一起真诚地聊天。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始终和听众保持目光接触,并想象你就站在听众面前对他说话,这样我们就会很自然地调节自己的语速、语气和语调。
也只有这样,听众才能感受到你的关注和真诚,才能听得进去。
如果我们想让听众的注意力一直在线,最好的实践就是:不断地抛出问题,然后停顿一小会,然后再给出自己的答案。
为什么要给听众提问题呢?
这并不是我们想听众给出自己的答案,再给出反馈;而是要让大家展开思考。
人在听到一个问题后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脑子里开始加载跟这个问题相关的信息,这个过程是完全不受意念控制的。有了这样的预习工作,听众就能更好地理解你接下来要讲的东西。至于大家有没有得出自己的答案、以及答案是什么?其实我们并不需要知道。
演讲稿是死的,而演讲是活的。
演讲的过程,就是双方生命相互编织的过程。只要演讲还没有结束,你就可以跟听众进行不断地互动,确定他们理解的情况,关注他们的状态,并随时调整自己接下来所说的话,主动权永远掌握在你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