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提到《凤囚凰》,看过这本书的读者大概都会第一个想到那个号称“一见容止误终身,不见容止终身误”的倾世少年,他外表高贵如雪,温柔无害,却极谋擅断,而比惊世之才更大的,则是他的野心。
天衣有风挑选了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拥有太多被埋没的华彩,有掷果盈车的潘安,有明珠美玉的卫玠,有凤止阿房的慕容冲、侧帽风流的独孤信、音容兼美的兰陵王、广陵绝响的嵇康、《兰亭集序》的王羲之,也有……山阴公主刘楚玉”,故事就从刘楚玉开始。
现代女子楚玉因飞机失事穿越到南朝宋国,成为以淫乱放荡著称历史的山阴公主刘楚玉,睁眼便发现自己同五个裸男共处一室,自己也是身无寸缕,这太过突然的变故令她无法接受。
她没有尖叫,错愕、惊恐和屈辱混杂在一起的情绪最终只化作一声极度压抑的低呼。她没有让慌张的情绪肆虐,而是在获知自己的身份之后冷静地思索好了此后的对策。她没有假装失忆,而是小心翼翼地扮演起了山阴公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死过一次的人,比起任何人都要更加惜命。
然后,她一边探索着这个新身份,探索着这个从未接触过的时代,一边思索计划着如何继续活下去,因为她知道历史上刘楚玉的下场,而她不会屈服于已经写就的命运。可信的人,新的社会身份,可供余生的资产,她一步一步地计划着,却在一切似乎都快要步入正轨时,被两个人生生打断——一个暗中瓦解着她苦心营造的新身份,一个兵戎相逼要她屈服于历史;一个刻意算计,以虚情骗到了她的实意,一个坦言恪守历史,却令她恨之入骨;一个是令她心折的容止,一个是心折于她的天如镜。
她是一个会爱会恨的女子,容止俊秀如雪的笑颜,他对她思虑之处的默契理解,他温声吟唱的那首《凤求凰》,也曾令她心动。尽管她知道他必有所图谋,却还是在雪地临别之际问他,他有没有喜欢过她,哪怕只有一点点。
她也是一个洒脱自持的女子,容止说不的时候,她道一句多谢,然后豁然斩发。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心我便休。
容止拒绝得干脆,却没想到眼前的女子比他更干脆。他是一个太擅长阴谋算计的人,怎么也无法理解这世界上居然有人会自愿无所企求地为爱付出、又毫无痴缠地松手。
雪地一别,从楚玉头也不回地走远开始,容止才开始想要靠近她、了解她。洛阳势变,从楚玉认定了容止与她道不同不相为谋开始,容止才意识到在权柄和楚玉之间,后者更重要。冬去春来,从楚玉决心把握住回到现代的机会开始,容止甚至愿意为这个女子打乱所有的算计与阴谋。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经过曲曲折折的你进我退,他们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内心,也正是那些确定心意的过程,让这份感情变得更加真挚可靠。
尽管在小说的末尾,竹林一聚,你侬我偎,自然而然的表面下是容止最后的精心安排,是引君入瓮,并不符合大众对一个完美男性的想象——应该对楚玉毫无保留地诚实。但天衣有风却说:
“容止的那些手段,那是他的习性,真要他痴痴傻傻对一个人掏心掏肺,那不可能,他习惯掌控,舍弃那么多,更加不可能全无所求。”
“不过至少爱是真的。”
实际上,在这个故事里,很多情节都不符合大众对于一段完美爱情的想象:楚玉在南朝政变后与容止分道扬镳之际,坦荡大胆地表白心意,被拒绝后又全身而退,挥剑斩情丝,读者也好不快意潇洒,天衣有风却偏偏在此时要楚玉闹乌龙,要容止看她笑话,剑和发丝缠在一起,气势瞬间化为了窘迫;容止与楚玉三年约定到期之际,楚玉早已明白容止对她的心意,郎情妾意,两厢情愿,读者眼看着生米就要煮成熟饭,天衣有风偏偏再一次强调了楚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决心,相爱和相处是不一样的,若说第一次分别是缘分未到,这再次的分别就好像缘分一到便尽了;容止一边在平城运筹帷幄,一边在洛阳一手遮天,读者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怀抱着把一切交给时间的希冀,期待着一个既能坐拥江山,又能抱得美人归的结局,天衣有风却偏偏剥去他的羽翼手足,摧毁他的健康,并把他的挚爱推向生死边缘——终于出现了一盘容止算不完的棋局。
有意设置的“白璧微瑕”间,一个问题呼之欲出:爱情到底是十全十美的命中注定,还是环环相扣的由来有因?
二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间,我想先讲一个跨国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一套来自央视的节目《外国人在中国》。
故事的背景是美国小伙乔伊八年前的一次中国之旅,体重四百斤的他对中国姑娘玉婷一见钟情。这个体重四百的美国小伙拥有不同于平常人的曲折童年,三岁时亲生父亲去世,继父的虐待和母亲的疏于照顾,使得这个没有自制力的青少年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走上了肥胖的道路。而到了中国,注重家庭的文化深深地吸引了他,遇见玉婷以后,他同她诉说他的童年经历,玉婷不禁落泪,从小缺少家人关心的他第一次遇见有人对他的遭遇感同身受。之后在长期的相处中,乔伊渐渐确定,玉婷就是他的真命天子。
如果乔伊从小就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成长,不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照顾,我想,他的身体状况、他对中国文化的印象、他在中国的遇到的爱情,这一切都会不一样。爱情和所有其他事情一样,不是无厘头的,在乔伊的爱情里,这个理由是互补。
在《凤囚凰》的字里行间,天衣有风也透露出了相似的爱情观,恰符合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爱情理念。阿兰·德波顿把爱情当做一件有规律可循的东西,甚至将其与政治进行类比,并从中找到了相似之处;而天衣有风在《凤囚凰》中,在对感情描写时进行了与其他描写一视同仁的分析:楚玉得知自己的身份后开始在不同的方面做着逃离的准备,天衣有风在这里仔细向读者阐述了楚玉的思路,而在感情的处理上,天衣有风除了做好产生感情的铺垫之外,也同样抽丝剥茧一般对其进行了“研究”式的说明。
春日杏花吹满头,谁家少年足风流。楚玉心折于容止,天衣有风是这么分析的:
初见,“他的外貌是她最偏爱的类型,既不如柳色、墨香那样太过娇媚,也不似越捷飞那样刚毅英挺,那是一种很柔软很清新的秀美,只微微一笑,便能轻易卸下重重心防。”相处,“便会发现他的那双眼眸,敛着惊心动魄的深不可测。”
如果说容止昏迷之际楚玉还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喜欢上容止,那么雪地告白时她已经了然于心:“初见时的怦然心动,相处时的宁和怡然,迷茫时看到他便会心中安定,胆怯时从他身上寻找勇气,交谈时会悄悄地欢欣,纵然是一开始她将他当做敌人的时候,也禁不住欣赏他的凤仪气度。”这情感中不单是依恋,还带有一点点的向往和倾慕:“不管面临怎样的险地,不管落入怎样的困境,他总是那么沉静从容。”
这情感是简单的,简单到她在想清楚之前就已经为他做出了牺牲,这情感又是复杂的,复杂到回想起来的时候竟然勾起了那么多的回忆。
冰,抵得过冬天的严寒,却逃不过夏天的温暖。容止心囚于楚玉,天衣有风也写得有条有理:
“他只是——没有感情。”
他不是曾经为情所伤,也不是不晓得世间情爱,只是他的心神过于稳固强大,很难为此动摇。因为没有感情,他把别人的感情当做操作利用的工具,因为没有感情,即使楚玉为他放弃了回家的机会,他也只是震惊而已,“就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不管多么激烈,却遇上了更为坚固的高大堤坝,一分一毫都动摇不得”。
但即使是这样,雪地一别后,他还是为这个女子动摇了:“这个女子,坚定、温柔、广阔、坦荡,拥有不可思议的明净晶莹,她的喜欢也是如此磊落洒脱,一旦确定,喜欢便是喜欢了,倘若遭到拒绝,也绝不怨恨。”这样诚实而坚定地面对内心的女子,与惯用理智压制自己的容止截然不同。天衣有风没有夸张这种情感,而是小心翼翼地区分了“动情”与“动心”,继而才有容止为她破例,为她心乱,为她害怕,循序渐深。
楚玉证实了,容止不是没有感情,而是那些感情原本只是作为利用的工具,可楚玉的出现,启动了它们作为情感的开关。但天衣有风又说,容止爱了,但那爱并不是无条件的爱。救楚玉时,他说:“我这人素来不做无利之事,此番救你,也是如此,我觉着救你会比得到北魏更好些,便舍北魏而取你。”故意诈死让楚玉心痛时,他说:“自然也是为了让她永远记着我。我生,要她记着我,我死,也要她记着我。”他素来善于谋划得失利益,这种习惯会伴随他处世的始终,他的爱自然也成为计较得失的爱,有所算计的爱。由此,天衣有风告诉读者:爱不止有无私奉献甜甜蜜蜜那一类,而是因人而异,换一种说法,爱不是万能的,它无法任凭某人的意愿改变一个人的某一特质,更无法由里到外地使一个人脱胎换骨。
山有木兮木有枝,君悦君兮君不知。天如镜喜欢上楚玉,天衣有风专门写了《天如镜番外——喜欢上一个人,那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她这样形容这份感情对于天如镜的分量:“无法以理智来主宰,不能用力量去摒除。”并且,“越是想要抽身而出,反而越来越泥足深陷”。
对于天如镜来说,楚玉的到来,是“闯入”了他的世界。别人只要看见那蓝光罩子就会把他当做超越人间的神般存在,他面对的要么是人们虔诚而景仰的远敬,要么是敬畏而带有些微忌惮的讨好,可是楚玉不同,楚玉从崇尚科学的21世纪而来,她受到的教育使她无法对意外获得一个天外来物的天如镜产生盲目的信奉感,反而觉得把手环称作“神物”的天如镜有些可笑——天如镜是一张雪白的纸,别人用一点墨水也玷污不了,楚玉却直接撒上了颜料,从此他才开始“感受到生命的丰沛和华彩”。
可不同于容止和楚玉对彼此的感情,天如镜的喜欢是矛盾的:“理智与情感将他割裂成两半,一半挣扎着思慕和痛苦,一半冷酷地坚守着职责。”这种寂寞而又绝望的爱,倒和桓远从“我赠君砒霜,君予我浮木”开始对楚玉产生的感情有些相似了。
三
天衣有风要表现的是一种真实的爱情,它不是一味的浪漫,即使表象好似命中注定,可经过细腻的分析之后,却分明是有来有因。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表里如一。而那些无头无尾的、被我们称作爱情的东西,只是冲动和欲望罢了。
在这种真实的爱情中,她传达的又是这样一种小说哲学:小说固然应该凭借瑰丽的想象满足人们的欲望,但若是无益于读者的现实,作品就无异于精神鸦片了。
实际上,纵观整部小说,天衣有风不只有在不同角色之间的爱情上表现了她对现实的关照,而是有意无意地在其他方面也同样试图实现理想和现实的对接。
楚玉、容止和天如镜作为贯穿小说始末的主角,他们之间的三角关系固然不容忽视,但天衣有风并没有因此就忽视配角以及配角与主角之间的关系,反而把他们塑造得有声有色,从而也挖掘不同种类的情感关系。容止之于花错,王意之之于楚玉,楚玉之于萧别,这些关系没有得到确切的定义,实际上也难以找到精确的词去定义它们——一种模糊的情感关系,或介于忠义与倾慕之间,或介于欣赏与相看甚好之间,或介于流水知音与真命天子之间,或者也可以笼统地概括为介于友情与爱情之间,但它们与这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别又不仅仅局限于程度的深浅,而是有别于延伸方向。这些复杂的关系有时会推动故事向浪漫的方向发展(比如王意之在平城巧遇楚玉后约她一同浪迹山水,却推动了容止和楚玉关系拉近的又一个转折点),有时也会以残忍的方式令读者失望却不得不接受(比如花错为报复容止的欺骗和利用而掳劫楚玉),因为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人之常情,有其必然性。
这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确切地的说法是,一部穿越小说——它是现代女子楚玉穿越到南朝后的一段跌宕的人生经历,在这段旅途中,她结识了朋友,尝试过改变命运,也进一步认识了自己,最后终于在收获了爱情之后,选择了尘埃落定。她会为了古人的命运思虑良久,对江淹说出“刚极易折”的临别劝告,她也会在想过千百种改变历史的方法以后,在小皇帝暴戾难改的现实面前选择做一粒微尘;她会在被无情拒绝后洒脱地转变自己的心意,她也会在对容止的长久认识后坚持道不同不相为谋;她会有享受着公主府奢侈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时候,她也会有一无所有,需要放下尊严和骄傲,屈膝于天如镜的时候;她会为了结交名士、确立地位而悉心建设楚园,她也会被容止的离去寒心到拒绝一切语言和交流。有些情节似乎与其他情节没有任何的铺垫或者呼应关系,却实实在在让这个故事更加饱满而生动,从而创造出一种这样的阅读体验:读者即楚玉,楚玉即读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天衣有风有意无意地混淆了理想与现实,一方面使得现实理想化,读者也相信浪漫变得更加触手可及,另一方面也现实化了理想,在读者迫切地希望左右逢源时劈头浇下冷水,但在令二者不断交织和斗争之后,天衣有风仍然把天平偏向了理想的一侧:楚玉先是怀抱着落花有意的理想在流水无情的现实中碰壁,再是在对道不同现实的深刻认识中选择对容止的一片真心背过身去,却终于在撕心裂肺的生死离别后认定了凤凰相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如果说在前的波折是作者在爱情问题下对理想与现实的追问,那么结局则是作者自己作出的回答,可天衣有风又不希望这个答案过于单一,于是她在美好的落幕式中,复又留下了纸上一点墨:“白皙纤细的手腕上,银色的金属环光华流转,冰凉冷厉。”仿佛在向读者征询一个不同的答案——那是天如镜为了限制容止留下的最后对策,也是能带楚玉回到未来的时空仪器。
而这也体现了该小说的另一特点,即娓娓道来之下,所有的细节都有前因后果,合理之外,妙处更盛。
四
若说《凤囚凰》是一部既好看又耐读的小说,恐怕会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许多人看到开头一段恶俗的描写就会升起弃卷的冲动:
“妙龄女子,一觉醒来,比发现身边睡着一个裸男更可怕的是什么?
“是五个裸男!
“现在的楚玉,便面临着这样的状况。”
而坚持看完的人知道,这根本无法代表整本小说的风格。实际上,这类“恶俗”的描写很有讨论的余地,而暂且丢开这类描写是否被控制在了合理的尺度内不谈,至少在理论上,《凤囚凰》做到了“既好看又耐读”。
作品要想勾起人们的兴趣,一种是靠提出深层次的精神追问,譬如两难境地下的人生取舍问题、历史趋势与个人企图的冲撞问题,等等,读者不论是出于好奇还是自身存在的类似疑问,都会在探索答案的期待中继续阅读,另一种是靠勾起人类最基本的欲望,譬如窥私癖、好奇心、性欲,等等。而在读者开始打开一本书并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寻找阅读动力时,前一种方法很难通过短篇幅的文字达到目的,后者相对之下则显得如鱼得水。
因此,在《凤囚凰》开头一段刺激场景的影响下,有的读者可能会判定小说属于应用后一种方法的低俗作品,因而在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熏陶的追求下放弃阅读,另一些读者则会承认内心的欲望,非常情愿再往下看一看,继而发现这部披着华丽外套的作品更多地呈现了前一种模式。
互联网文化迅速发展以来,文学作品的传播成本降低,类型、层次参差不齐的文学作品借助网络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在这种低门槛传播的影响下,文学受众已然把网络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学作品划分开来,认为网络小说的语言就一定是不严肃、非主流的,网络小说的情节也往往缺乏值得咀嚼的深度,而传统文学则绝不会运用不严肃、非主流的语言表达。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纵然网络文学层次参差不齐,但一部成功的网络文学绝对不是依靠艳俗的情节和不严肃的语言成长起来的,并且,网络文学在有一点上甚至比传统文学作品做得都要好,使得它们在迅速的传播中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那些无力驾驭网络的传统文学作品,那就是其所提供的阅读动力——传统文学或许更重视“耐读”胜过“好看”,而未必耐读的网络文学则在互联网快节奏的大浪淘沙下不得不做到“好看”。
在这样的竞争下,网络文学的作者要想完成一部受欢迎的作品,一方面需要创造出不俗的情节,另一方面又要赋予不俗的情节以不俗的意义。
明白了这一点,再看首发于起点女生网的《凤囚凰》,我们就会看到这部小说在逐渐立于网络文学之林的过程中,慢慢拔出的两条鲜明的影子,一条是深层次的精神追问,一条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缺了哪一条,它都不会拥有今天的高度。在这本小说中,既有博人眼球的“五个裸男”,更有以河流比喻历史的永恒探讨,相比之下后者或许看似枯燥复杂,实则承前启后,巧妙且闪烁智思。
另外,令人回味的一点是,《凤囚凰》离历史是那么的近,许多主人公就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却又与历史保持了足够的距离,使得它在不违背历史的前提下仍然拥有任性驰骋的想象空间。
在虚构与现实的交错中,刘楚玉还是那个荒淫无度的山阴公主,刘子业还是那个阴沉不定的少年帝王,王家还是那个名高望重的王家,冯太后也还是那个年纪轻轻就临朝听政的铁腕女子。
不为历史倾听的变数,则是那个脱离了身份与地位后更加自由耀眼的楚玉:
“公主是谁?谁是公主?”
是那个多年布局只为擒得天下,却为了爱功亏一篑的容止:
“我原本一心想掌握这万里河山,但这些年来,听你说古道今,这份念头反而渐渐有些淡了。天之悠悠,如此广阔,你我在此之间不过沧海一粟。纵然君临天下,我亦不过是区区蝼蚁,这江山,我就算是到手了,滋味也未必如同原先说想的那般好。”
是那个不再心无旁骛,被感情动摇的天如镜,也是那个不复低调地奢华,四海为家的王意之。他们都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不再青史留名,不再纯一不杂,却感觉前所未有地富足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