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有”与“空”
一个人处在“时间”与“空间”的交叉点上,被牢牢地钉在那里,为什么没有人能够突破这个点?就是因为人们有个,牢不可破的时空概念,就因这个概念,把人们固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而这个概念又源于“有”。
一个完整的生命,它具备两种状态,即“有”对状态和“空”的状态,由于我们长期以来都住在“有”这种状态里,对于“空”又无所知。
所谓的修行,就是让人们从有的状态过渡到空的状态,人们一旦了知了这个“空”,认识了这个“空”,知道了这个“空”,那么绝之空有的“觉知”就会显露无疑,心中自然明了。觉知空性本自具足,非修,非证,非悟,本然现成。
但是,很难人人都能过渡到空,如要达到空性,必须跳出人们的几种习性才能做得到,略说如下:
1,跳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恐惧中。如,怕自己被社会淘汰,怕对方不爱,怕自己不能挣钱,怕自己没有面子,怕自己没有地位,怕自己失去依靠的,所有这一切的怕,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欲望,如果能停下自己的欲望,恐惧就会消失。
2,活在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认为和概念里,如,自己认为对与错,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和空有,大小,长短,冷热,内外,阴阳,实虚等概念里。
一个认为一个标准,一个概念一个框框,拿着自己的这些标准和框框去对待周围的一切,并把自己框在了自己的标准里不能自拔,这就是自己的知见,知见一立,就自缚于无明,如果放下自己的认为和概念,随缘做事,你就会从自己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3,活在自己长期养成的习惯里,如,好为人师,好说好道,好酗酒吸烟等,如能跳出自己的习惯,离道也就不远了。
人们被自己固有的概念,知见,习气给牢牢的固死了,种种的烦恼,痛苦,不幸都来源于自己,自己把自己葬送了,自己反而不知道,还怨天尤人。
简单如空
当今学佛似乎相当困难,社会压力大,相信的人不多,多数学佛人也不理解佛教的真实意义,还有少部分的人不懂装懂,把佛说得神乎其神,把人引到封建迷信中去,害人也害了自己,还有一部分人,把佛法搞得极为复杂,让人无所适从,不知从哪里下手,诵经,持咒,念佛本是让人自净其意,降伏其心,却成了积累功德的工具,殊不知什么是功德,仅仅是放下世间的欲望,提起积累功德的欲望,只是把自己的欲望改变了一下方向而已,而欲望本身一点没少,这是当今学佛人的现状。
什么是真空
1,学佛都讲究真空妙有和空性,但真正的空性是什么,却很少有人留意,一些学佛人把空理解成“无一切物,离一切相”。还有些人认为“非空之空,谓之真空,非有之有,谓之实有”。把空性说成真如,把空性说成实相,那么何谓真如,何为实相?形同如虚设,如同没说。其实,每一个念头的起处和落处,皆是真如,皆是空,所有的念,所有的法,都来源于这个空,免于空,念与念之间,佛号与佛号之间的空是个本然(本来存在),非修非证能所得,只要你想得就有失去得的可能性,放下“有”,自然显现出的就是本人的“空”。改变一下角度,修与证就成了多余。
2,在整个佛学佛过程中,佛祖到底让我们干什么?既然非修非证,改变角度就可以,那么这个角度怎么改变呢?其实三藏十二部就是让我们去掉自己世俗的概念,和固有的认为。一个概念,一个认为,就是一条标准,拿起这些标准,对待周围的人事物,符合我的标准就赞成,不符合我的标准就反对,在反对的过程中产生烦恼,产生痛苦,其实,当没有自己的概念,没有自己的认为时,还有“我”吗?没有“我”了,还有“别人”吗?没有“我”了,所有的一切不都成了“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