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手持死亡笔记的预告犯

评分:7.4/ 10分,4/ 5分。


很多看完本片的观众都认为城市之光堪称中国的七宗罪,确实二者都有将犯罪仪式化的幕后真凶,警察主角也都因关心之人成为了此仪式的一部分而陷入道德与法律的困境。然而布拉德皮特最终没有迈过这道坎,因为情感与道德都让他无法原谅杀死自己女人的凯文史派西,此乃人性的底限;但方木不同,人民警察的身份与党所赋予他的使命,不容许他做出任何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行为,此乃信仰的力量。所以,在影片过半的时刻,这种对七宗罪的模仿,在方木朝天空射出的愤怒子弹中,宣告终结。

如果方木真的射杀江亚,影片反而就陷入了一种俗套之中。那许多被称为反思人性的电影,或者做出的反套路情节发展,又何尝不是一种套路,随着此类影片数量的增多,都将归于平凡。看多了此类影片的观众,也必然能猜出即将上演的刻意的反转。所以影片索性一开始就摆明了罪犯冲着主角而去,制造出对决的局面。本片真正严重模仿的,怕是日本的真人版死亡笔记与剧版预告犯。

私法制裁者这个话题,在国内,常见于武侠片或古装片,无非都是一个架空了官府存在的江湖社会,不然就是如宋江般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私法制裁者之所以会出现,源于对社会不公的愤恨与对司法体系的不信任,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人觉得某些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某些事没有朝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向发展。有些人习惯于站在他们脆弱道德观的制高点来审视其他人,来要求别人,把自己当做法律和正义。如果他们有超能力,有钢铁之躯,大可以自封人间之神,站到人类法律之外行使自己的“特权”。但现实是,他们也只不过肉体凡胎而已。不是所有人都有幸成为夜神月获得轻易操控他人生死的死亡笔记。城市之光这个人,就很像基拉,妄图构建一个美丽新世界,去根除社会中的犯罪与他们自以为的不公。

本片同时还将私法制裁与社会舆论绑架和人情法理冲突相挂钩,就又把这个话题抛高了许多,也有了几分现实价值。城市之光每一次作案,都在网上发起预告与投票,一旦社会舆论一致认为受害者该死,那么他就执行裁决,这与预告犯进行预告行动和网络审判的方式异曲同工。让非常需要理智的审判摆脱最不理智的社会舆论的影响,这本身就是法制建设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法律讲究证据,疑罪从无是惯例,在对待罪犯的时候,往往与人情相悖。而律师这个职业,则时常处于风口浪尖,忠于职守忠于法律,还是忠于社会舆论和人情民意,legal

high中的古美门律师给出了最佳的答案。看热闹不嫌事大,现实中敢怒而不敢言的人,大可以在网络的匿名空间中大放厥词,反正受害的不是自己。

遗憾的是,本片最终还是落在双雄对决上,这也是笔者有点不太满意的地方,大可以把私法制裁和舆论绑架这两个话题进行发散,从而能够制造出这类影片应有的探讨力度。就算是影片想要制造的智力型对决,也真的不太看得出智商有多高。影片以邓方木放弃射杀江亚为分界点,前后都呈现出一边倒的局势。前半部影片,是罪犯的胜利,江亚成功让警察没有任何证据能够抓捕他,起诉他,最后不得不释放他;后半部则在没有任何铺垫与暗示的情况下,做了一个局,方木一边倒的成功抓到江亚的罪证。影片最后还画蛇添足的安排了两人单打独斗肉搏戏,白白浪费两个天才,以头脑著称的人却干起了体力活,又是一次昏庸领导的瞎指挥。

心理罪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会因为其中不少有损警察光辉形象的情节而在审查上遭遇重重难关,城市之光还专门在片尾字幕中加了许多表现人民警察辛苦敬业的网络小视频,意图明显。影片中有一处和谐的痕迹笔者记忆犹新,那是方木同杨学武在咖啡馆的一段对话。杨学武说,难道要我替他抵罪。明显从嘴型看得出,他说的应该是,难道要XXX替他抵罪,但是因为XXX变成了我,所以当他的声音已经说出抵罪这个词的时候,嘴巴才正要做抵罪的口型。至于XXX为什么这么敏感,只有自行体会了。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靠大量的模仿,想要让国产警匪类型片具有更大的规格与更复杂的套路,探索私法制裁这个领域,并尝试讨论背后的社会意义。其实光是方木和江亚的交锋本身,就已经代表了法律和舆论的关系。影片有突破,只是走的不远,几经妥协所剩下的,还是被绑架成了一部法制建设宣传片。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史歌吹壳子。关注微博:Mosquito史歌,公众号:shige_show)

(史歌出品,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史歌

2017年12月23日

�%�|��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手持死亡笔记的预告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