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 学习薛兆丰经济学的第15天,这是NO.14,我要写到NO.1000。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也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百度百科)
课程主题:有时候歧视是合理的
前面三讲都在说一个问题,由于存在稀缺性,我们必须作出选择,有选择就要有选择的标准,有选择标准就有歧视,歧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更应该讨论的是:
1. 谁有权利来歧视?
2. 谁承担歧视的后果?
3. 凡歧视就要付代价,付的是什么代价?
在认同前面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用歧视去讨论更加复杂的现象:
1. 为什么说有时候歧视就是合理的?
2. 如果合理的歧视被政府禁止,会酿成什么样的恶果?
壹 东南亚华人的歧视故事
我们通常认为,歧视别人的人都是比较强势的人,比如白人歧视黑人,健全的人歧视残疾人,被歧视的人是被欺负的一方,但是有位美国经济学家却说情况并不是这样。比如,中国人在美国就是弱势群体,但是他们却很喜欢歧视别人,在很多行业,比如赌博业、零售业、金融业,中国人就只喜欢跟自己人玩,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位华人女经济学家叫詹耐特·兰达,她是马来西亚的华侨,自小在马来西亚长大,她从小就发现当地人有许多排华行动,为什么排华呢?因为当地人觉得中国人做生意的时候排斥外国人。
她想要弄明白这个现象,她就发现,有个地方的橡胶园是由来自福建泉州和永春县的陈、李、林、黄、严五大家族把持。她发现中国人之所以强调儒家思想,是要用儒家思想来进行关系计算。这种关系计算其实是一种信用评级的方法。
这个信用评级是怎么回事呢?当地华人把关系分为七等:
第一等,直系亲属,也就是近亲;
第二等,大家庭当中的远亲;
第三等,同族或者同姓的人;
第四等,同村的人;
第五等,同方言的人或者其他说本方言的中国人;
第六等,说其他方言的中国人;
第七等,非中国人,包括欧洲人、印度人,还有居住在马来西亚的土著等等。
把人分为七等之后,跟他们做生意的条款、贷款收取的利息都不一样,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这样做生意不是缩小了吗?赚的钱不就少了吗?
贰 歧视行为的效率含义
兰达通过分析告诉我们,这种歧视是有道理的,你想一样,在一个异国他乡,闽南人的语言不通,又对当地的法律不了解,那最保险的方式就是跟同族人做生意,因为如果跟当地人做生意受了损失,他们很难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收益。这其实是一种更加保障他们利益的做法。这就是兰达所提出的同族中介理论。
这个理论的意义,是让我们脱离黑板经济学(黑板经济学是指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过于抽象,不能解决实际经济社会问题。这种经济学只注重抽象的演算,忽视现实的经济现象,就如同闭门造车。百度百科),不能简单地把人理解为单独的人,没有文化背景的人;不能把人们做生意的环境,简单地理解为有或者没有法律保障。
所谓的保障其实是一个连续的光谱,当正式的法律体系不能保障人们做生意的利益的时候,就得利用其他形式的约束来保障。比方说,同村的人、同族的人、同是中国人,我们就有自己的道德约束,有自己的关系,有自己的声誉。这些都是用来保障我们生意信用的重要工具。
这个例子说的是,歧视是有其合理性的。
叁 平权运动,一场反歧视运动
如果政府禁止了本身合理的歧视的话,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这就要讲到美国十年前的次贷危机(如果对次贷危机不了解请看开头第一句话)那为什么会产生次贷危机?
有人就开始解释,资本家的贪婪造成了这次危机,但是资本家从来就是贪婪的,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次贷危机。也有人说,这是金融创新犯的错。有各种各样的资产和债务,被银行打包卖来卖去,链条太长,出现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了金融危机。但是,银行家从来都是精明而审慎的,在别的行业里面,怎么就没有商人,把东西包来包去,最后卖个好价钱糊弄别人呢?
这两个说法都没说到点子上。真正的原因是这样的:
美国的房价跟中国一样,大部分美国人也买不起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家们非常审慎,不会轻易的向没有偿还能力的人放贷,但是美国在1960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目的是希望矫正社会上不公正的现象,支持所谓的弱势群体,鼓励他们买房。
1991年,美国商业银行放贷的数据被公开化,大家可以拿这个数据来做研究。这时候就有人发现,能够拿到贷款的人多数是白人,而那些少数族裔,那些弱势群体,他们拿到贷款的可能性比白人低很多。这个时候媒体就拿这个事情大作文章,造成大家都觉得,商业银行有特别强的歧视弱势群体的倾向。我们知道,银行如果歧视一部分人肯定是有道理的,哪有有钱不赚的道理,但是民众根本不会管这个的。
到了1992年,联邦储备局波士顿分行发布了一份所谓的科学统计报告,声称:我们不需要再做任何研究了,经过非常严密的计算,美国的商业银行肯定是对弱势群体进行了歧视。
这份报告出来以后,虽然有专业人士指出,这份报告做得很烂、数据处理不及格。但是大众不听这个,整个社会就掀起了一股要对弱势群体发放更多贷款的运动。为了让弱势群体拿到更多贷款,商业银行就得降低他们的放贷标准。
肆 政府威逼利诱反歧视,酿造次贷危机恶果
商业银行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的,肯定不会轻易的降低放贷标准,政府有办法,威逼利诱!
所谓的威逼,就是一旦查出某个银行存在歧视,就罚他很多很多钱。
所谓的利诱,就是让有政府背景的两家房地产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去收购那些贷款合同。
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已经没有风险,无论怎么放贷,最后都有政府兜着。那肯定是敞开来贷款了。有些银行就不但不审查你的经济状况,反而请明星代言拍广告,鼓励贷款。
当所有银行都这么做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当然会有一段繁荣的时间。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在花自己的钱,每个人都在花别人的钱。但一向审慎的银行知道,这些债务是有毒的,所以他们把这些债务包来包去、卖来卖去,就像击鼓传花,只是不知道谁最后捡到这个有毒的资产。
他们还相信一点,就是所谓的“大而不能倒”——你欠债越多,影响就越广,政府就越不会让你倒,所以他们就毫无顾忌地这么做下去。
最后的结果,就是次贷危机。
这其实是告诉我们,当银行家实施合理的区别对待的时候,如果政府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强迫他们扭曲区别对待的标准,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并不是自由市场的失败,而是政府过度干预的失败。
伍课堂小结
在现实中,歧视往往都是有原因的,尤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下,歧视往往是有效率的。如果出于政治原因,政府逼着商业银行改变歧视标准的话,就有可能酿成恶果。
陆课后思考
你能不能举一个歧视的例子,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歧视不合理,但你却觉得它是合理的?
我的回答
一些公司歧视30左右没有小孩子的女性,尤其是小公司。30左右未育的女性往往接下来就要面对的是生孩子,这可能就是长达几个月甚至是1年的长假,这对公司来说就是一种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损失,一般不会录用这个年龄段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