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1张图片
敦煌影视城

一年多的紧张工作,让自己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去旅游。这次端午节,用两天的时间带着父母外出旅游。因为喜欢大西北的辽阔与雄壮,所以选择了敦煌。

经历过这么多次旅游,自己更喜欢自驾旅行,不仅能够更加灵活的安排时间,还能够更好的照顾到老人以及小孩。

前一天晚上的飞机到达敦煌,并在机场租了一辆斯柯达,它将是我们这两天的座驾了。

DAY1

敦煌影视城

我们早晨迎着晨光出发了,先去路边吃的早餐。敦煌和兰州一样,早餐主要以拉面为主,我们一行三人每人吃了一碗拉面便上路了。刚出敦煌市区就进入了一望无际的戈壁,远处的沙山高耸清晰。今天沿路的景观将是一路戈壁的景观,荒芜而辽阔。

第一站是敦煌古城,也是敦煌影视城。是1987年为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由日方出资,参考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精心设计、建造而成。

一到景区,就看到一座古城矗立在眼前,古城的门口还摆放了很多仿造的攻城器械,有攻城锤,投石车等攻城器械,重现了古代攻城的场景。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2张图片
攻城器械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3张图片
攻城锤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4张图片
投石机

古城的城门是木质的城门,非常大,印象中在影视剧中也是频繁出现。一进入城门,一座座仿古建筑映入眼帘,让人顿觉穿越到了古代,敦煌城千年前的繁荣景象仿佛历历在目。古时的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商贾云集,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地方,近到西域诸国,远到欧洲罗马的商人及传教士都在此处驻足交流,每一座建筑都反映出当时敦煌的繁荣。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5张图片
古城街道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6张图片
客栈茶馆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7张图片
肉贩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8张图片
街道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9张图片
客栈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10张图片
清真寺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11张图片
门头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12张图片
土城子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13张图片
街道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14张图片
青楼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15张图片
城门

阳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游完敦煌影视城,下一站就是阳关了。阳关虽远在边关,但早已随着诗人王维的诗句在人们口中流传千年。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16张图片
阳关门楼

进入阳关景区,会有讲解人员带队进行游览,首先去的地方是阳关博物馆。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17张图片
阳关博物馆

阳关博物馆内对阳关的整个历史以及相应历史文物进行了展示,从博物馆内的文献了解到阳关与玉门关及敦煌是当时汉代在河西走廊地区设置的关隘重镇。古代在敦煌设置太守,同时下设玉门都尉、阳关都尉、中部都尉分管阳关、玉门关及敦煌军务。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主要防范南方的羌族。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阳关与玉门关及敦煌形成犄角之势,如同楔子一般嵌入匈奴腹地,牢牢的控制着重要的河西走廊地区,也打通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大门。也使得匈奴人言:“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女无颜色”。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18张图片
古人对于长安的牵挂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19张图片
彰显阳关的重要位置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20张图片
烽火信号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21张图片
烽火台描述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22张图片
敦煌军事系统表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23张图片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24张图片
敦煌地区军事沙盘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25张图片
陷阱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26张图片
陷阱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27张图片
出土武器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28张图片
新建阳关门楼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29张图片
阳关都尉府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30张图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而今的阳关,经历千年的风沙,仅剩一个烽火遂孤独的矗立在山坡,向世人讲述着千年历史的沧桑。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31张图片
阳关烽火遂

玉门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游览完阳关,我们就前往下一站——玉门关。

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扼守在玉门关景区分为小方盘城、河仓城、汉长城三个景点。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小方盘城。

小方盘城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32张图片
小方盘城石碑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33张图片
小方盘城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34张图片
小方盘城入口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35张图片
小方盘城北部沼泽地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36张图片
小方盘城以北的草地

小方盘城是汉代西域通往中原的海关关口,各国使者及商贾在此处入关交流。相传玉门关名称源自一个故事:古时西域一国盛产美玉,为获得中原王朝的丝绸故常年与汉朝进行贸易往来,每次派遣护卫护送玉石至玉门关与汉朝进行交易,但每次驮着玉石的骆驼一踏入玉门关就口吐白沫倒地而亡。护送的使者不明原因,找到当地一老者询问缘由。老者指出需用上等玉石包裹门头,并在每次入关交易时对关神进行朝拜,方可无事。护送使者当即便依老者之言,将玉石镶嵌包裹于门头,并顶礼膜拜,自此以后再无骆驼无故而亡的事情,并且往来商贾愈多,此地愈加繁荣。玉门关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河仓城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37张图片
河仓城高大的城墙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38张图片
城墙上的孔洞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39张图片
断壁残垣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40张图片
北部城墙

河仓城位于东西走向的疏勒河古道旁的凹地上,是玉门关一带乃至西部边防线上储备粮秣的重要军需仓库,玉门关、阳关一带的守军均从这里领取给养,河仓城西面约50米处,是一个大湖泊,水平如镜,蔚蓝透明,岸边长满芦苇、红柳、甘草,东面是深不可测的沼泽地。河仓城建在高出湖滩3米许的土台地上。因临疏勒河,故称河仓城。南北有高出城堡数丈的大戈壁怀抱,使河仓城极为隐蔽。不来到跟前,是很难发现这座仓城的。由此可见,古人选择这块地方修军需仓库,确费了一番苦心,是经过周密勘察和设计的。戈壁滩还建有好几座守卫仓城的烽燧,犹如城堡的眼目,在那里警惕地瞭望。

河仓城南向北,夯土版筑,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32米,南北宽约17米,残垣最高处6.7米,城内有南北方向的两堵墙,将其隔为相等并排的三座仓库。每库向南开一门。四壁多已颓塌,只有北壁较为完整。墙壁上下置三角形小洞,上三下五,间隔距离交错相等,可能是能风设施。外围的东、西、北三面加筑有两重围墙。第一重尚破有断墙,四角有土墩痕迹。第二重仅存北面土墩痕迹。

汉长城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41张图片
汉长城遗址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42张图片
汉长城遗址石碑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43张图片
汉长城侧面

汉长城是汉代河西地区军事防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西汉王朝构建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大漠雄关曾经的壮丽与繁华。敦煌境内的汉长城是现存距离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汉长城,极具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游历完玉门关景区已至下午5点,我们立即驱车赶往今天最后一个景点——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44张图片
金狮迎宾景点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45张图片
雅丹地貌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46张图片
瞭望的人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47张图片
凹陷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48张图片
狮身人面像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49张图片
近距离观察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50张图片
孔雀开屏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51张图片
西海舰队

驱车一个小时到达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我们赶上了日落班车到地质公园进行游览。但此时天空已不似刚才的晴空万里了,导游说今天没有办法看到落日也没有办法看到戈壁滩的星空,这无疑不是一大遗憾。

但是当我们到达公园后,雅丹地貌的雄伟壮丽再一次震撼了我们。

跟随导游我们游览了4个景点,每个景点都根据雅丹地貌呈现的不同形态而命名,有金狮迎宾、狮身人面像、孔雀开屏还有西海舰队。

雅丹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一开始在沙漠里有一座基岩构成的平台形高地,高地内有节理或裂隙发育,沙漠河流的雅丹地貌。

河流冲刷使得节理或裂隙加宽扩大。一旦有了可乘之机,风的吹蚀就开始起作用了,由于大风不断剥蚀,风蚀沟谷和洼地逐渐分开了孤岛状的平台小山,后者演变为石柱或石墩。由此就形成了如今看到的雅丹地貌。随着岁月的侵蚀,雅丹地貌将逐渐风化,并终将化作地面的沙砾,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伟大。

参观完雅丹地貌已到晚上9点,在景区草草吃了当地特色驴肉黄面,就出发返程了。由景区返回敦煌市区160多公里,由于一路的区间限速,两边是一望无际的黑暗。等回到酒店已到晚上11点30了。至此,结束了充实的一天。

DAY2

早晨窗外便下起了小雨,于是临时改变了行程,早晨去敦煌莫高窟下午再去鸣沙山月牙泉。在市区内吃过早餐,便出发奔向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的景点门票分为A票和B票,A票包含莫高窟电影和球形巨幕电影,以及参观莫高窟的门票和往返大巴;B票仅包含莫高窟门票和往返大巴。我们都购买的A票。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52张图片
莫高窟影院大厅

莫高窟电影形象的讲述了敦煌及莫高窟的历史,而球形巨幕则介绍了莫高窟内的一些精美的壁画和雕塑(请原谅我又一次在看球形巨幕的时候睡着了),根据这两个内容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敦煌以及莫高窟的历史。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53张图片
九层楼侧面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54张图片
九层楼正面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55张图片
莫高窟小牌坊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遵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莫高窟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由于景区石窟内禁止拍照,所以无法留下石窟内的照片。

参观莫高窟用时3.5个小时,此时已到12点半,我们立即驱车赶往最后一个景点——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位于敦煌城南5公里处,当游览完莫高窟时天空已经放晴,此时的太阳十分强烈,照在身上火辣辣的疼。

鸣沙又叫响沙、哨沙或者音乐沙,它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

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

进入景区大门,我们便租用了鞋套,防止沙子进入鞋内,也防止沙子烫脚。这是第二次游览鸣沙山月牙泉,距上一次游览已经过去5年了,5年前的景象还历历在目。本想骑乘骆驼感受沙漠之舟在古丝路行走的感觉,但是由于时间紧张最终作罢。

近距离游玩月牙泉后,我们便开始爬沙山。相比上一次来鸣沙山,沙山上多了供有人攀爬的爬梯,爬上沙山顶部也不至于力竭了。

爬上沙山后,月牙泉周边楼阁映入眼帘,而背后则是无尽的沙漠,让人产生对美景无尽的感叹。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56张图片
景区门头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57张图片
月牙泉近照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58张图片
月牙泉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59张图片
月牙泉

游览完月牙泉已经下午3点了,我们最后在敦煌小吃城品尝了另外一个地方特色小吃——胡杨焖饼及杏皮水。胡杨焖饼非常好吃,杏皮水也非常爽口,店家服务热情。总之这顿饭是本次旅游最舒心可口的一顿了。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60张图片
胡杨焖饼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61张图片
杏皮水

包餐一顿后,我们便赶往机场还车,搭乘下午5点50的航班返回西安,结束了本次充实而又意义的旅行。



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_第62张图片
风沙很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风沙中传承千年丝路文明——敦煌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