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啦!喝水服药大有讲究

生病吃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用白开水送服药物也成为常识

但是你知道吗

不同药物服用时用水量各有不同

有些药物服用时需要大量饮水

而有些药物用水服用会药效全无

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哦


一般情况下怎么喝水

大部分的口服片剂通常用150-200ml的温开水送服即可。对于大部分的胶囊剂,由于其在服用后容易附着在食道壁上,所以建议饮水量应不低于300ml。


这些药服用时应大量饮水

抗菌药

如磺胺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有时会从尿液里析出,形成结晶。引起腰痛、血尿、蛋白尿,严重时结晶可阻塞尿路使尿液无法排出。大量饮水可以增加尿量,使尿液中药物的浓度降低,或者同时口服一些碱化尿液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等,避免析出结晶损害肾脏。

解热镇痛药

感冒时服用解热镇痛药时,饮水量应大一些,每天尿量应该不低于1.5升,发高烧或暑天时更应注意。一是因为这类药物高浓度时对胃有刺激;二是感冒时饮水有助于机体大量排尿以代谢体内的毒素;三是感冒药会使患者大量出汗,适当补充水分确有必要。如果喝水过少,既不利于发汗降温,还会因体内水分没有得到及时补充而引起虚脱。

抗痛风药

服用抗痛风药如别嘌醇、苯溴马隆等,均要加大送服的水量,保证饮水量不少于2L,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同时应碱化尿液,以防止尿酸在排出过程中在泌尿道形成结石。


这些不宜用水或用少量水送服

保护胃黏膜的混悬剂

进入胃后变成无数不溶解的细小颗粒覆盖在受损的胃黏膜上,保护胃黏膜免于胃酸侵蚀。服用这类药物时,如果喝水多会造成药物稀释,使覆盖在受损胃黏膜上的药物颗粒减少,保护膜变薄,从而失去治疗作用。

止咳糖浆

药物较黏稠,服用后药物会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消炎止咳作用。如果喝过多的水,会把咽部药物的有效成分冲掉,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影响药效发挥。如果觉得口干,应在服药半小时后再喝水。同理润喉片也应少用水,因为饮水过多,可减弱其润喉作用和对咽喉部黏膜的保护作用。

抗利尿药

如加压素、去氨加压素,服药期间应限制饮水,否则可能会引起水潴留或低钠血症状及其并发症。


这些药服用时不要用热水

助消化类

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均含有助消化的酶类。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会凝固变性。药典指出:“胃蛋白酶遇热不稳定,70摄氏度以上即失效”。

维生素类

例如其中的维生素C不稳定,遇热后易被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

止咳糖浆类

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蜜炼川贝枇杷膏等,患者服用后,糖浆或浸膏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便于快速控制咳嗽,缓解症状。如果用热水冲服,更易降低糖浆的黏稠度,影响保护膜的疗效。

活疫苗

如小儿麻痹症糖丸,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服用时应当用凉开水送服,否则疫苗灭活,不能起到免疫机体、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清热类中成药

中医认为,对燥热之证,如发烧、上火等,应采用清热之剂治疗,此时不宜用热水送服。用凉开水送服则可增加清热药的效力。


往期文章阅读:科技产品打开自闭儿童“心窗”

你可能感兴趣的:(涨姿势啦!喝水服药大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