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始终 南京邀请

点击蓝字“凤凰WEEKLY“,星标或置顶公众号

创新始终 南京邀请_第1张图片

“Amazing!”

在Slush 2019 南京科技创新大会上,从全球100多个初创企业项目中筛选出来的30个创意项目轮番上台。不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产品让现场观众惊呼不已。

Slush是2019南京创新周的活动之一。 2019年6月26日,首届南京创新周盛大开幕。 9名诺奖、图灵奖得主,180余名海内外院士,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名境外嘉宾和1500多名国内嘉宾齐聚南京,开启了一场科技创新的思想盛宴。 南京创新周期间,各路人才、技术、资本、项目纷纷落地,共签约573个项目,总投资突破2000亿元,近40%有国际合作。 南京,这座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创新周期间展现了其创新创业的雄心抱负。 在创新周背后,南京日益成为汇聚天下英才、厚植科学根本、主动融入世界舞台的创新阵场。 古都有雄心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科技生产因为具有跨国界的性质使得各国城市之间的竞争突破国界,日益激烈。 城市,再也不是一个固定的生活圈层。 时代的发展鞭策城市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挑战,解决发展乏力和生态危机等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J.A.熊彼德首次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熊彼德的创新理论涉及两个方面: 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 以知识和技术作为创新的主导,以制度和服务作为辅助,构成现代创新的基本组成。 追本溯源,南京从来不乏创新的因子。 公元5世纪,祖冲之在南京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明朝时期,世界最浩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南京编纂成书。 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在南京成立,汇聚当时中国各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更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可资借鉴的经验总是多多益善。 芬兰在二战结束时还只是一个不受世人关注的农业小国。 20世纪90年代之后, 芬兰选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并一举实现了战略转型, 其全球创新竞争力排名已连续7年名列前茅。 而作为芬兰首都的赫尔辛基,也一跃成为世界级创新名城。 芬兰赫尔辛基于2005年提出,要把该地区打造成建立在艺术和科学基础上、具有世界水平的创新中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赫尔辛基通过产学研平台发展高层次的自主创新,以市场导向来构筑政府研发计划与研发的资源配置; 还邀请世界一流的研究者到赫尔辛基大学工作,把赫尔辛基建设成教育和研究的国际性区域,提高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产学研政的深度融合与国际化是赫尔辛基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从2017年9月开始,南京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即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体系。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南京树立了城市发展坐标,集聚一大批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建设开放创新氛围最佳、创新效率最高、枢纽功能最强、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格、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市。 同时,南京还为此擘画了战略步骤,突出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融合化、集群化、法治化并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在创新活动中,产学研政金多位一体,相互支撑。 大学、科研机构是技术和知识成果的提供者,银行、风险投资、天使投资机构等组织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政府是促进创新政策的制定者,此外还有提供商务服务的咨询机构。 在众多角色之中,企业才是技术应用的主体,其他元素都紧密围绕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南京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角度构建创新网络,强调整个城市的创新网络都应该围绕企业而运行。 在南京创新周开幕式上,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发出“南京邀请”,并分享逐梦南京、创新创业的现实机遇: 孕育创新的广阔市场,支持创新的一流服务,保障创新的法治护航,激励创新的最优政策。 张敬华说: “对于这座古今交融、人文荟萃的城市来说,创新始终是南京前行的不竭动力,是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都一以贯之的城市气质。 除了城市在服务创新方面的种种举措,南京用真金白银支持城市创新。 2017年,南京计划在五年内拿出200亿元投入创新名城建设,仅2018年一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就已突破60亿元。 澎湃新动能 Slush是一场全球创新创业大会。 因为认同Slush的理念,南京创新周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 他们身穿白色T恤,Slush的字母标识格外引人注目。 不少志愿者坐着火车从外地高校特意赶来,齐赴这场创新盛会。 参会的创业者,年龄大多在30岁上下,年轻、青春、活力的氛围在会场涌动。 Slush中国CEO王晨解释道: “Slush的中文含义就是雪泥,象征着创业者不惧黑暗和冰雪、在困难中前行的精神。 如今,当年仅150人的聚会,已经成为欧洲科技创新类活动中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同时也最被科技创新者、国内与国际企业家、投资人、媒体喜爱的国际创新创业盛典。 Slush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充满坎坷,一路曲折。 而城市,应该扮演园丁的角色,深耕厚植,给年轻人更多的希望。 参加此次创新周活动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芬恩·基德兰德说道: “许多国家实证表明,中小企业和企业家非常重要。 像南京这样的城市,要想真正鼓励创新活动的发展,非常重要一点就是城市应该让人们信任未来,相信他们的未来会前景光明。 青年人热血,有冲劲,是发明创造的主力军。 为了呵护这些前途无量的创业者,南京可谓做足了功夫。 在人才引入层面,南京深入实施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创业南京英才计划和345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正逐步成为海内外人才科技创新的首选之地。 在人才保障方面,南京在住房保障、创新场地、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系统性支持。 而在人才管理方面,南京不拘一格用人才,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唯“帽子”,实行市场化评价的人才举荐制,大胆起用非共识性人才。 目前南京已举荐产生首批29名高层次人才。 实学培国本 只要有太阳,就能净化污水、淡化海水,同时做到光吸收效率达99%、光热转化效率高达90%以上,水净化效率领先全球——这一神奇工艺技术的奥秘在于名为“纳米黑金”的新材料,由南京大学朱嘉教授团队研发。 针对这项人类科技史上的重大创新,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专门报道称,“这项新的水纯化技术可以为世界解渴”。 纳米黑金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团队已开发出大规模生产工艺,可广泛应用于海滩晒盐、印染污水处理、采油采气废水处理等多个水处理相关领域。 目前正在江苏沿海某县建设500吨级海水淡化生产线。 使用该技术后,不需其他能耗,只需太阳能,海水淡化后盐度降低4个数量级。 这项技术具有产水速度快、产水质量高、适用于各种复杂水质等优势,经济效益很高。 一时间,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相关机构纷纷来信咨询。 朱嘉也因此作为科技先锋,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出的全球35名35岁以下创新者榜。 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南京分院等为代表的众多科教资源是南京布局创新产业的底气。 科技创新是现代创新的排头兵,而没有基础科学的发现和创新,应用型技术创新根本无从谈起。 然而,科学创新是一条漫漫长途,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需要不计成败、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基础科学研究一旦更新,即可带动下游的技术迭代、产业革命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可以说,基础科学的创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核心引擎。 朱嘉教授团队所在的南京大学,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中,成为其办学最重要的特色。 “从科学家发现一个新的现象到使其市场化,大约需要20年到40年的时间。 100年以前,经典物理学带来了微波技术、航空工程、光学工程、内燃机; 60年前,原子物理和量子物理引发了计算机、超导体、激光和半导体; 50年前,原子核物理产生了核能的应用和同位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通信、计算机、交通、医疗等诸多成就,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可是常常被人们忘记的是,为这些成就奠定基础的科学家,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去不断探索,而非出于经济利益。 基础研究需要长远的眼光,如果一个社会将自己局限于技术转化,经过一段时间基础研究不能发现新的现象和新的知识,就选择放弃,肯定是不对的。 ”作为本次创新周嘉宾,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道。 丁肇中认为,支持基础研究和扩大教育投资,将成为南京新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原动力。 从资源禀赋来看,南京拥有普通高校53所、在校大学生80多万人,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和学科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在南京工作的中国两院院士达80多人。 从科研能力来看,中国科学院有6个研究所在南京,12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让南京如虎添翼。 在《自然》杂志评选的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南京名列第12位。 通过搭建产学研转换平台,拥有众多科研力量的南京,势必在未来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创新始终 南京邀请_第2张图片 聚焦最前沿 6月29日,秦淮河畔,夫子庙旁,一场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秦淮客厅文化科技嘉年华隆重开启。 知名钢琴家宋思衡作为演出嘉宾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 与一般钢琴演奏不同,宋思衡与机器人合奏完成乐曲表演,艺术与人工智能天衣无缝的融合让观众大饱耳福。 随后,北京大学魏坤琳教授发表以“人的智能与人工智能: 脑科学的视角”为主题的演讲,探讨人工智能制作音乐以及人工智能近年来的成就。 从日常的家用小电器到高端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南京市民耳濡目染的时髦概念。 为了把握时代脉搏,打造前沿产业,南京引进了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等一批人工智能的领军人才,打造了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研究院等40家高水平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 围绕这些科研机构,南京通过孵化和引进等路径,成功集聚上下游企业150多家,如地平线、创世科技、科大讯飞等,涵盖了人工智能基础支撑层、技术产品层和引用示范层等多个领域,在智能软件、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 除此之外,南京还重点培育了一批人工智能的高新园区和众创空间,建设了一批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撑平台,培育出从科研机构到企业、从企业到园区平台的产业大格局。 预计到2020年,南京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00亿,带动相关产业1000亿。 到2025年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城市。 除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精心谋划,南京还在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现代新兴产业提前布局,为这座伟大的城市积蓄腾飞的力量。 连接比拥有重要 在传统的竞争模式下,一方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然而,随着学科交融的加深,传统单打独斗式的竞争模式已经难以完成创新这一伟大事业,合作共享的思维方式随之诞生,运用共享思维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正成为南京社会各界的共识。 既有前沿思想的激荡启迪,更有国际创新项目的汇入,是本次创新周上的亮点。 创新周上,来自德国、葡萄牙、澳大利亚等数十个国家的科创项目来到南京寻求合作。 “如果没有国际合作是无法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技术变革的基础来自于合作和开放,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柏林所所长汉斯·乌思科尔特说道。 为了整合国际创新资源,将共享合作的样本确定下来,在南京创新周紫金山创新大会现场,来自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法国巴黎银行、中德科技创新中心、英国NHS创新中心、瑞典对外科技合作中心、俄罗斯科学城发展联盟等24个创新服务机构的代表登台,成立T20创新服务机构联盟。 T20创新服务机构联盟成立后,将通过第四方线上平台远程业务分享与总部办公室线下落户的方式相结合,使得联盟成员单位实现资源聚合,促进多方共赢。 联盟现有入盟成员单位42家,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创业孵化、金融服务四大板块。 联盟将践行“连接比拥有重要”的口号,汇聚各国科技服务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开创共赢、共享、交互的新型合作模式,全面助推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 连接合作,而非封闭自守,是创新联盟的共识。 在互联网时代,开源正是这一价值的具体应用。 对于创新,知名互联网企业董事长周鸿祎有自己的理解,“数字世界发生巨大改变的原动力是open source(开源),开源本质上是一种优秀的创新机制。 未来互联网大型软件的创新、物联网的创新,可能不再依赖一个企业,乃至于一个国家的力量,更应该靠全社会,乃至于全世界的开放、包容与合作。 周鸿祎对南京开放的城市环境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他表示,南京是软件之城、创新之城,并将在南京成立开发中心,与南京建邺区在智慧城市等领域做出创新探索,与南京市政府探讨如何建立城市安全大脑的防御机制。 创新始终 南京邀请_第3张图片 繁会新画卷 600年前,《南都繁会图》呈现了南京山、水、城、林、人融合交汇的美好图景。 这幅由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所绘的画卷,堪称明朝的《清明上河图》。 这幅历史长卷长355厘米,宽44厘米,生动地描绘了明朝晚期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 画卷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展现出一幅繁华、富庶、热闹的市井生活画面 。 当前,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一幅聚力共建创新名城的南京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这幅新画卷中,处处散发着创新创造的浓厚气息,彰显出开放、创新的现代南京气质。 南京在欧美等地设立19个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和一批人才驿站,直通全球创新最活跃的地区。 此外,南京还大力建设重大科研平台,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中心等,国家未来网络试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得重要原创成果。 过去一年,南京在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科创企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4万人,同比大幅增长60%; 11家科技银行共发放科技贷款222亿元,其中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贷款占比近70%; 科创型企业新增2.4万家。 在这幅创新画卷中,南京打开“城门”,汇聚五湖四海之才,直通全球创新最活跃地区; 通过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引入科技金融的活水,浇灌科创企业枝繁叶茂。 昔日南都繁会,今朝创新名城。 南京,未来可期。


作者丨林乐山


创新始终 南京邀请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新始终 南京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