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田波,因病医治无效,于 2019 年 12 月 15 日在京逝世,享年 88 岁。
田波院士,1931 年 12 月生,山东桓台人。1954 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工作。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1 年至 2015 年 12 月,田波院士受聘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他是中国现代病毒学的先驱者
对乙肝、艾滋病治疗都有重大贡献
田波院士是中国现代病毒学的先驱者。
他早年致力于植物病毒学研究,在上世纪 50-70 年代,阐明了病毒与高温在马铃薯花叶型退化中的作用,合作制定了茎尖脱毒生产无病毒马铃薯原种的技术方案,广泛应用于我国马铃薯的生产中。
80 年代开始研究亚病毒,在国际上率先利用卫星 RNA 防治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植物病毒病,并利用核酶高效抑制植物病原体,获得了高抗类病毒的马铃薯品系,提供了防治类病毒病害的新途径。
90 年代,他转向医学病毒学研究,范围涉及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SARS 冠状病毒等,首次从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癌癌组织中发现热激蛋白 GP96 与病毒抗原肽复合物,为研发治疗慢性乙肝和肝癌的药物提供了新策略。
在国家粮食产量低下的时候,他埋头研究解决温饱,奔走在田间地头;在粮食产量提升,温饱基本解决的时候,他又将目光转向人类疾病领域,致力于用科学抵抗疾病。他的同行高福院士曾评价他说:“田先生的研究领域跨度之大,足以令人生畏,可田先生认真地做到了。”
SARS 病毒全国肆虐时
70 多岁的他亲自带队研究新药
2003 年初,SARS 病毒在全国肆虐,田先生亲自带领团队,利用 2001 年建成的 P3 实验室的有利条件,立即开展了对 SARS 病毒的融合机制和其抑制物的研究,很快就筛选到了能抑制 SARS 病毒入侵的多肽药物,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
非典期间,田波院士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现代病毒学研究中心研制抗击非典的药物
他关于 SARS 病毒的研究,多项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上。尤为可贵的是,这些工作都是在他 70 多岁高龄时带领课题组完成的。
曾获得多项国内外荣誉和奖励
田波院士曾获得多项学术荣誉和奖励,包括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奖,五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奖,三次省部级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1999 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 年被亚太生物技术双周刊(Asia-Pacific Biotech News)遴选为亚裔著名科学家。曾任美国病毒学会高级会员、印度病毒学会终身会员和国际类病毒工作组成员。
网友沉痛悼念▼
来源:长江融媒出品综合自武汉大学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中国生物技术网等